双休二十年“赚了”一千多个休息日
二十年前,不同地方的青年还只能靠书信往来进行交流和沟通,哪像现在,一个姑娘辞职信上写了句“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只用了一两天就火遍全国。但当年有个调侃上班、上学的段子,可是在全国青年中流行了好久。
段子很简单,就是用一部电影名字“代言”一周的某一天。比如星期一是《走向深渊》(埃及电影,1980年译制),星期二和星期三分别是《路漫漫》《夜茫茫》,在经过星期四的《归心似箭》和星期五的《黎明前的黑暗》(均为1980年前就上映的热门电影),到星期六终于可以《胜利大逃亡》,在星期天成为《快乐的单身汉》。那时一周唯一可以休息的星期天,是青年们最渴望的一天。
到今年“五一”,我们实行五天工作制已经整整20年了,双休日让我们在这二十年间比以前“多休息”了1000天以上!一周休息两天,对当时的人们来说简直是不敢奢求的幸福,而到了二十年之后,我们已经习以为常,并且还期待更多的休息。
多一天的休息,没有让我们变得更懒,而是让我们变得更会生活了。之前,日子就是上班、下班、吃饭、睡觉和做家务,现在可以用休息的时间,或投入到自己的兴趣中,或和亲友一起明媚时光。这就是一项制度悄悄带给我们的,虽然今天的我们觉得理所当然,但它却来得并非一帆风顺。(国庆)
双休日时间表
1994年以前:我国法定劳动者每天工作时间八小时,每个礼拜要工作六天,只有一天休息时间。
1994年3月1日:实行职工每日工作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44小时的工时制度,即“1+2”休假制度。每逢大礼拜,就可以休息两天,而在小礼拜就只休息一天。
1995年3月25日: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关于修改《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的决定”,规定从当年的5月1日之后改为每周工作时间40小时,即现在家喻户晓的双休日工作制。
1999年:该年的“五一”是我国首次实行七天长假制度,国人有了“黄金周”。
第一个双休日,我反倒觉得特别没意思
1995年那天早晨,我起得有点晚了,抹了一把脸就急匆匆地出了家门,下了楼,总感觉有点不对劲,院子里静悄悄的,没有平日里的匆忙。还没回过神来,一抬头看见住在隔壁单元的小王正站在楼门口诡秘地望着我笑:“上班去?”那会儿,我才想起,今天是周六,也休息!其实,小王和我一样,也是忘记了双休日这茬事,我们俩相视大笑,笑过后才转身各自回了家。
回到家后,我却有点无所适从,那是第一个双休日,我没有觉得特别轻松,倒是觉得特别没意思,待在家里还真不知道该做什么。过去休一天时,别说出去玩,就是想去看看老人,多睡会觉都觉得难,那丁点休息时间都用在做家务上了。多出来的一天,用来做什么呢?
不过,最初的不习惯很快就被双休日带来的充分休息和丰富娱乐所代替。我还记得电视台大概是在1996年左右开始把文艺节目往周五晚上调;2000年成都刚开始有了“农家乐”的时候,我们一家三口就跟着去郫县玩了一次; 2002年夏天一家趁双休日去了一趟峨眉山,跟的是旅行社周末游的团……现在看来,这个看似简单的政策实实在在改变了我的生活。
(老程)
工作九年了,一直望“休”兴叹
参加工作已经九年了,自从工作以来,我就只有单休日,没有双休日。每次看到朋友、同学在朋友圈、微博里晒双休日的快乐,我就有一种强烈的失落感。
工作伊始,我还是个刚出校门的懵懂青年,对未来没有太多规划,对于单位只有单休没有双休的日子并没很大的排斥,甚至还觉得这正是好好大干一番的机会。但这些年来,我慢慢发现,一周少一天休息时间,丢掉的其实是大把的生活乐趣。
这种感觉是从我几年前结婚时有的,在孩子出生后变得更加强烈,因为我发现,一周只休一天的轮休方式完全无法满足身心休息的需要。有时候我甚至会想,干脆辞职在家带孩子算了,这样对孩子的成长也好。可因为我和老公工资都不高,养家的压力很大,辞职决心始终下不了。于是,我就更憧憬能否有双休,如果有双休,就可以用一天时间带孩子出去玩,一天在家休息,这样既能陪孩子,又能好好休息一下。
今年,我已决定向单位领导申请双休,可能要牺牲点工资,收入会降低,但我想为了孩子和健康,这是值得的。虽然我的梦想很小,但它却与生活质量息息相关,希望我的这个微小的梦想能早日实现。(布朵)
有了双休日生活添精彩
以前没有双休日,我们这些上班族从早到晚忙得晕头转向,时间这根弦绷得紧紧的,而生活、工作、家庭打理得并没有多少质量。
那时候我在家是儿媳,是妻子,还是三个孩子的母亲,在社会上是一个小学班主任老师,里里外外都是大忙人。
每天早上五六点钟,我就起床蒸上一家老小的早饭,接着直奔操场带领学生上早操,早自习完了回家弄点咸菜凑合吃完就又去学校上班了。那时候,只有晚上等孩子们睡下了才是我自由安排的时间:刷洗一天留下的锅碗瓢盆,倒垃圾、除炭渣、提水、拖地,完了就坐在床沿上写教案,在几尺高的作业本上画勾叉,忙完这些就已经十二点了。第二天早上,最不想听的是那角楼上大铁钟发出的尖厉刺耳的起床钟声,硬是使劲都抬不开眼睛,孩子们也疲惫但无可奈何,不情不愿地出门去。
就是这样紧张的生活,大人小孩都在默默盼望周六的到来。那会学校是从周六下午开始放假,但身为班主任的我周六也并不惬意———差生总得留下来补补课吧,一周的课外作业总得要验收吧。这一切忙完了,天黑了,半天的休息时间也泡汤了。星期天更像打仗一样,洗换洗衣服,准备下一周的柴米油盐,到了下午,学生就又回到学校了,我也得参加一周的例会,似乎还没喘过气来,紧张的第二周就又开始了。生活就剩下三个字:忙、累、苦。
到了一九九五年国家推行双休日,才让我们这些家有老小的上班族,终于看到了从百忙中解放出来的希望。
在双休日里,可以用一天的时间把家务琐事安排妥当,一周的油盐柴米准备得充充足足,晚上再备好下周的教案,第二天带着孩子们到郊外逛逛,或走亲访友,读读课外读物,大人孩子的活动范围宽了,眼界也宽了。
1995年后,我们学校成立的工会俱乐部很受欢迎,在校内居住的同事们双休日都在俱乐部活动。除了棋牌类活动,俱乐部还请了文化站的老师来教交谊舞,什么三步四步三十二步都在俱乐部学会了,大家一齐娱乐,放松了心情,又振奋了精神。
我也是在有了双休日后学会了太极拳、太极剑和健身操,改变了原来没有任何娱乐爱好的枯燥生活,性格似乎也跟着开朗起来了,多交了不少朋友。双休日给家庭生活也带来了和谐与温馨,我可以和孩子们出门旅游或在家准备一桌丰盛的饭菜,真正感觉到了天伦之乐。(黄良桂)
双休日是怎么诞生的
中国是从1995年5月1日起实行五天工作制的。
当时国务院的消息一公布,有人惊呼:“中国将告别一个历史。”还有人说:“中国的老百姓从来没有这么幸福过。”
在没有实行五天工作制的时候,由于周末只有一天假,很多人所有的活儿都周日干,换煤气、洗衣服、逛街、买菜、看老人、陪孩子,因此“战斗的星期天,疲劳的星期一”成为当时流行的一个说法。
其实根据有关资料表明,从1988年起,有关部门就开始提议并酝酿工作制度的改革。
20世纪80年代,我国还实行每周六天工作制。国家科委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胡平因为工作关系经常到国外出差,他发现联合国每周工作四天半,欧洲、亚洲和北美的很多国家也都实行每周五天甚至四天半的工作制度,工时大都不超过8小时;与短工时相应的是高效率和低能耗及旅游等第三产业的大发展,这让他印象很深。
回国后,胡平向时任国家科委主任的宋健汇报:“我们国家也实行五天工作制多好。”宋健予以肯定,表示研究中心可以进行研究。研究中心在1986年开始着手研究五天工作制的可行性。项目分为21个子课题,据调查,当时我国大部分企业的有效工作时间只占制度工时的40%~60%。80%以上的人在每周“增加一天工资”和“不增工资,增加一天休息”之间选择了后者。
1987年底,课题组完成了总体报告和21个分项报告,得出了“我国具有缩短工时推行五天工作制的条件”的结论,建议国家立即制定有关方案逐步推行,力争在2000年以前全面实行五天工作制。
1990年底,五天工作日制度的研究更加深入细致,中心开始向国家建议。
1994年3月,我国试行了“隔一周五天工作制”。1995年3月25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签署国务院第174号令,决定自1995年5月1日起,实行五天工作制,即职工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 (钟何)
新闻推荐
地铁新机场专线正式获批有望年底开建 同时获批的还有6号线二期和4号线二期延伸线
地铁新机场专线获批,有望在年底前与成都新机场同步开工建设。昨日,成都商报记者从市发改委获悉,国家发改委日前下达了《关于成都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3~2020年)调整方案的批复》,同意成都市近...
郫都区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郫都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