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支持小农有机 能走多远?
简阳双河村、郫县安龙村、射洪尊圣村都在发展小农有机,但相同的起点,差距越日渐增大——
□本报记者 吴平
2014年12月28日,省农科院和资阳市联合举办的高产高效现代农业研讨会在简阳市东溪镇双河村举行,目前该村的小农有机模式走在全省前列。
看到双河村小农有机模式已渐成气候,射洪县玉太乡尊圣村村支书赵文鑫感慨万千:“我们和双河村几乎同时搞有机水稻,不用农药化肥、不搞规模化流转,一家一户精耕细作,即所谓的小农有机。但几年过去了,双河村已经从有机水稻扩展到有机蔬菜、有机生猪。我们却由100多亩缩减到70多亩,今年还剩4吨谷子和2千斤大米没卖出去。”相同的起点,为何差距渐渐拉大?记者近日进行了采访。
社区支持与消费者建立“鱼水情”
当天,双河村还举办了有机生态农产品品鉴会和拍卖会。参加的不仅有政府人员、科研院校专家、种植户,更有消费者代表。70后张大姐对家人健康非常重视,是双河村有机产品的忠实消费者,双河村的大米已经被他们两个“妈妈团”包了。
简阳市农业局农艺师袁勇介绍,他们采用“社区支持”,跟消费者建立“鱼水情”,即发动对食品、环境安全有着充分认识,可以成为潜在消费者的城市社区,主动引导市民消费。“每年都邀请消费者参加新米品鉴会、年终总结等类似的联谊活动,并下到田间,甚至亲自劳动,看不施农药化肥的作物是怎么长的,了解时令蔬菜的益处。”
赵文鑫说,他们确实只管种,没有认真研究市场。不过最近有一个专门卖有机食品的大型商超检测他们的大米合格了,有望开展合作。如果商超的订货能稳定、持续,也是另外一种“社区支持”。
消费者张大姐对此很看好,尊圣村距离都市远,生态更好。她认为有机农产品在城市的拥趸比想象的还要大,关键是怎么联结消费者,怎么把自身供给能力打造过硬。
抱团发展星星之火可燎原
在论坛上,省农科院专家吕世华谈到,在国外专家看来,相比较美国的石油农业而言,我国传统的农耕方式是比较生态,对环境友好的。在食品和环境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的当下,小农有机的农耕方式有没有普遍回归的可能性?
早在十年前,郫县安德镇安龙村就在依靠社区支持,实践小农有机模式。本报《赚到掌声 如何赚到钞票?》、《郫县安德镇安龙村生态种植走出尴尬》等报道曾关注过安龙村村民高一程等十余户农民,不施加化肥农药种植粮食蔬菜,保护母亲河。他们采用社区支持的方式,发展消费者。成都河流研究会、成都市水务局等项目牵头人和他们的朋友成为了安龙村生态蔬菜的首批消费者,最多时有三四十个家庭100多人。
高一程等农户主要以订单配送为主,每周两次,一家送5斤。蔬菜不分种类,统一都是8元/斤。近十年间,各大媒体争相采访,安龙村着实热闹了一番。但种植户从最多的16户减少到现在的7户,种植面积不到100亩。
“换季时,蔬菜品种少,一些家庭就退出了;到盛产时,很多菜又卖不出去。”谈及原因,高一程说:“为平衡成本,曾经把菜价由6元/斤提高到8元/斤,有些人接受不了。”与此同时,村边上建起了一个有机蔬菜配送公司。“价钱卖的比我们高却不愁市场,相比较小农,公司的竞争优势突出。”高一程说。
为何安龙村生态种植户不增反降,双河村为何能够整村推进?记者采访发现这和合作社的模式密不可分。
安龙村7户农户曾试图建立合作组织,却因分歧太大而流产。而双河村在凝聚民心上面下了大功夫。“我们以村委为班底成立了新天地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加强了组织动员能力。”合作社理事长兼村支书李显俊介绍。在高产高效现代农业研讨会上,还陈列着双河村小学生的作文、图画展,都是围绕“生态、环保”的主题。上到百岁老人,下到学前儿童,都感受到了生态农业给双河村带来的变化。
“成立合作社做小农有机,土地由对它最有感情的农民自己来耕种,加上消费者的认可,农民的积极性和责任感都得以充分体现;合作社又在市场端和营销方面强化了小农抗御各种风险的能力,结合了两种优势。”袁勇评价道,已经有邻村的村民也想做小农有机,他建议他们在本村成立合作社,就立足当地,服务周边社区,不是依靠合作社的兼并扩大,而是一个个复制下去,遍地开花,也许能成为生态农业的有效推动力。
新闻推荐
村道边种满了百合。□本报记者刘佳文/图种植景观植物,不仅可以观赏、出售,还可以食用,甚至药用。4月22日,郫县友爱镇青冈村村支书黄正洪告诉记者,目前该村通过引进可观赏、可食用的植物,不仅提升了经济...
郫都区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郫都区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