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跃:笔绘性情 写意写心
春消息。
身怀傲霜意
销魂可奈何
锦绣远成堆
青霞紫雪点春风
何妨留与后人看
风散劲浮香
且开笑口对西风
满地无名野草花
戴跃从艺30多年,其实是绘画帮他推开了厚重的艺术之门,正如他所言:“我小时候就喜欢画画,从初中开始我就特别崇拜画家。”戴跃在青年时期方才研习书法,而他学书法的目的则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国画水平,没想到最终书法修成正果,绘画功力也是日益精进,其花鸟写意画脱俗空灵,颇具八大山人之风范,受到不少圈内人士的推崇和赞美。《华严经》中所说的“ 不 忘 初心 ,方 得 始终”可谓是戴跃艺术生涯的一个绝妙注解。
生命的本相,不流于表面,而是在极深的内心。很多人知道四川省书法家协会驻会副主席、秘书长戴跃是当代中国书法名家,但并不知道他也是位功力深厚的画家。戴跃艺术简介
1962年生。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研究员,四川省文联委员,四川省书法家协会驻会常务副主席、秘书长,中国书法家协会行书专业委员会委员,四川省诗书画院艺术委员会委员,四川大学客座教授,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省“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作品多次参加中国书协、中国书法院、四川省书协等主办的重要展览。获全国第八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一等奖。入展2013首届全国三名工程书法展。出版有《戴跃书法作品集》。
年少迷画
读梵高传记落泪
戴跃说:“我从小就喜欢画画,这可能跟遗传有关。解放前,我的外公在当地就是一位小有名气的书画玩家。我的出生地在成都郊外的郫县,童年到少年时代都在那里度过。因家住县文化馆旁,就经常去文化馆看那里的老师作画。“那时,画画对戴跃的吸引力非常大,他一直都有长大做画家的梦想。虽然喜欢画,却没有老师教,那个年代父母也不会在乎你爱好什么。“我画画基本上都是自学,平时闲暇无事的时候就临摹《三国演义》和《水浒传》连环画。”
戴跃的初中在郫县红光镇五七学校念的。这期间,一位姓盛的学长和一位姓白的学友很是让他羡慕,因为学校的专栏画都是由他们来画。后来,戴跃渐渐知道了什么是西画、什么是国画,也能看到一些美术方面的资料了。初中2年级时,他就开始了自学。但父亲反对,认为学美术将来没有出息,画画又不能当饭吃,后来因他的强烈坚持,父亲也没有办法。戴跃说:“画画居然会上瘾,就像每天肚子饿了要吃饭一样,不画就难受。”
“那时我偏爱人物画,从素描到水彩、水粉、油画,这一画就是10多年。色彩、笔触、油画笔在画布上的跳荡让我心醉。”这10多年中,戴跃记忆最深刻的有三件事,一是1977年,他在朋友处借到一本《达芬奇论画》,因要按时归还,就把整本书抄了下来。第二件是看了梵高传记《渴望生活》,他流泪了,从中深切地感受到了艺术的伟大和崇高。第三是父亲坚决反对他考美术学院,并威胁说即使考上也不会给学费。他很悲哀,买了很多书,读了不少西方经典画论,领略了西方从传统到现代的许多优秀美术作品,也画了不少画。
学艺悟画
名师指点习古人
到了工作的时候,戴跃也没停下手中画笔。他说:“当时我画的是油画,最喜欢画人物。上世纪80年代很难看到国外画家的展览,有一年四川省展览馆居然举办了一场德国表现主义的画展,我去看了之后很激动。”后来,四川美术馆又办了一个波兰的古典油画展,戴跃慕名前去观展,在震撼之余却颇受打击,“那时我才发现要把西画学好,必须要掌握极其复杂的技法,而且又苦于没有高人的指点,可我又放不下自己的爱好,觉得很彷徨和矛盾。”
上世纪80年代末期,一个偶然机会,戴跃接触到了中国画,当时他看了吴昌硕和黄宾虹的画册后有一种如梦方醒的感觉,原来中国画也有如此奇妙的表现力,墨的韵味和层次感让他感到着迷,戴跃终于放下了油画笔,拾起了陌生的毛笔。1990年,经朋友引荐,戴跃拜四川书画名家沈作常为师学习花鸟画。“当时,沈老师告诉我,要把中国画画好,尤其是要画好花鸟画,你的书法不行,肯定没有出路。”
戴跃至今还记得授业恩师对自己的叮嘱:“如果不懂中国书法的用笔技巧,那你的画就没有表现力,也不耐看。中国画是写出来的,而不像西画是画出来的。中国画是写意写心,同时也是写一个人的性情。”从那时起,戴跃就一边学书法,一边画画。学画之初,戴跃对文人画情有独钟,文人画也和他文静儒雅的秉性相投,于是他就从学习吴昌硕入手,进而涉猎了海派各家。后来为探文人画之究竟,直入元、明、清诸家,尤其推崇陈道复、八大山人。
戴跃说:“陈道复的画品格清逸幽绝,恣肆浪漫。他的简约、纯净,直接了当的淡逸与清气,可谓真力弥满,非常适我自己的心性之需。他在画中常常将幽深的过往和当下真性、真情的呈现自然揉搓在一起,散发着一股浓厚的自我珍摄精神,铸造了生命的永恒。”而对于八大山人,戴跃更是有一番深刻的评价:“他可谓独步古今,登峰造极,他集诗、书、画、印为一身,开大写意简笔之妙境。他的画对后来文人画的发展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我常常从他的画作中去品读超凡脱俗、随意自在、即事即真,以至涉事而无事、涉尘而绝尘的境界,以滋养自己的创作与人生。我常常感慨他的一花一石,一鱼一鸟,都是那么从容潇洒,磊落不羁,如清净之莲花从污泥浊水中绽放,风神横溢,自在圆足,此乃生命之真实、生命之本意。”
以书入画
八字真言伴身边
1995年,已经写得一手好书法的戴跃拜了时任中国书协秘书长的著名书法家刘正成为师,进一步开拓了自己的艺术视野,仅四年之后,戴跃创作的一幅行书在全国第八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上斩获一等奖,这位颇有才华的年轻人开始在四川书坛崭露头角。
和所有勤奋的书法家一样,戴跃把日课看得极为重要:每天七点半,他会准时来到自己在省书协的工作室写字或临帖,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而他画画则是完全不一样状态,“兴趣来了我才画。我从没想过要把自己的画拿出去卖,我就觉得画画就是很舒服的一件事。”记者在戴跃的工作室里看到了他刚刚完成的几幅作品《满地无名野草花》《不可一日无此君》《且开笑口对西风》分别以梅兰竹菊为主题,用墨不多,但笔法劲健秀畅,画中景物无论一枝或一叶,抑或是一石或一鸟,皆布局疏朗,整体意境也堪称恣纵奇古。工作室内摆放的其它几幅立轴画作诸如《点破银花玉雪香》《锦绣远成堆》《徒自抱贞心》也苍劲圆秀,逸气横生。
著名诗人、书法家杨宗鸿说:“戴跃先生是以书法名世的。其书功力雄厚,法度深严,秀丽典雅,融古通今。但戴跃先生还有鲜为人知的一面,他的国画艺术也堪可比肩诸多画中高手。其画因有书法意味线条的渗透,故而笔情墨趣兼得,格调高古,清新可人。”书评家对戴跃的书法有“清雅通灵”的评价,事实上,他的绘画也是如此,因为书品及画品,都是人的品格的写照。戴跃说:“我追求宁静的自在,力求得古人雅静闲适之气,故十分推崇魏晋时代的林下之气,时常折服于魏晋士人当知其不可为则不为的顺应自然的道家精神,钦佩他们在无力改变和征服苦难现实时所采取的那种只重维护自我精神、维护理想人格而作出的人生抉择——徜徉山水、寄情丘林、游心太玄、俯仰自得的浪漫与情怀。因此,我崇尚通脱和飘逸,以‘松、静、虚、纯、柔、淡、天、真\’为自己的审美判断。”
2011年,戴跃去台湾做学术交流,他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刚好碰上唐代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孙过庭的《书谱》原作进行展出,站在这幅影响了中国书法史的旷世杰作面前,戴跃的眼泪一下就下来了。“我们之前临过无数次《书谱》,但那是印刷品,原作的气息和画册完全是两回事。我当时想到,现在很多书画家太骄傲了,我觉得他们根本骄傲不起来,因为今人很难超越古人。”
目前书画界流行创新一说,戴跃对“创新”二字颇为鄙夷,他说:“艺术的发展不是靠创新,而是靠继承。我经常说‘讨得千家米煮成一锅粥\’,艺术其实也是一样的。”华西都市报记者 杨帆
新闻推荐
李国琼第一次主持婚礼“都说郫县豆瓣好,牌子多得不得了,你要问我哪家好?丹丹豆瓣硬是好!吃了一回你忘不了,没它生活就没味道,你若不信呀试试看,吃了你就离不了!”——李国琼喜事华西社区报记者...
郫都区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郫都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