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成都工业学院:钱学森的著作 这里最齐

华西都市报 2014-12-06 19:17 大字

成都工业学院图书馆。

成都工业学院大门口,抬眼望见正对着学校大门的那栋建筑,就是图书馆,好找程度让人“不可思议”。这座图书馆的开放程度也“不可思议”,只要在1楼刷卡进入,就可以在6个楼层的书库中任意徜徉。如果是爱书之人,大概有这样的感觉:让我幸福地溺毙吧!

成都工业学院——这个校名已经给图书馆烙上了属性:工科为主。机械、电子、电工,50年代的、60年代的,俄文版、英文版、日文版……连续性和完整性还是那么“不可思议”。摄影、养生、育儿之类的休闲生活图书,在这里则“凤毛麟角”,属于“非主流”。纸质图书有92万册,1996年开始,他们就开始建立数字图书期刊,2009年,学校的电子资源实现了远程访问、电子图书、期刊、文献,检索、浏览、下载,学校可远程访问的数字图书、期刊,早就已经超过了100万种。

藏书曾遭火灾付之一炬搬新家也经三迁

校门口的“世纪大道”,提醒着学子们,这所校龄超过100年的学校曾经多波折。1913年诞生至今,从四川职业学院到成都工业学院,学校经历了13次更名。从包家巷到多宝寺,从学道街、茶店子、花牌坊,再搬入郫县,5易其址。

伴随着学校的搬迁,图书馆也多变迁的。现在图书馆的藏书,最早只能追溯到1949年成都和平解放后的。历史总得留下点遗憾,建校时就陆续搜集教材的图书馆,在1939年春遭遇了一场不明原因的大火,藏书付之一炬。1949年再建时,也就是个有2000册书籍的“图书室”。7年后,才有个像样的地方让图书室升级为图书馆,11年后,图书馆的馆藏发展到了5万册,此后就呈现了几何倍地递增。

2006年,郫县新校区启用,精神食粮们也赶上了孟母的待遇:“三迁”。先是从老校区中分出4万多册,搬到新校区的板房中供新生使用,在2007年,51万册书从花牌坊校区搬入郫县校区的平房中过渡,它们原来的家被爆破拆除。2008年,学校扩展图书馆,又开辟了一栋楼作为分馆,直到2010年,11层楼的新馆落成,书籍才终于汇总到了现在的家园中。最后一次搬家,花了4个月时间,几十位老师和学生,几百次卡车的运送,甚至把路面都压坏了。

书、架、桌椅有年头钱先生著作最丰富

新馆中,有年头的书籍颇多,上世纪50年代的成都工业学校图书馆,60年代的成都机械制造工业学校、西南第二工业学校图书馆,每一本书的扉页,都有那个年代学校的章印。

机械仪表工业、金属切割加工及机床、刀具磨料机床、武器工业、原子能技术……书架分类就透着工科的专业感。尽管图书封皮的颜色褪去,发黄的书页上早已爬上更黄的霉点,但铅字依然锁定在纸张上,然后成为一叠、一本、一排、一架、一屋子、一层楼……

除了书籍以外,新馆中还有许多东西也有些年头了:不少书库的书架是深蓝色钢材,漆色暗沉,那是从旧馆中搬来改造后的书架。阅览区域的桌子,很多在中间有一块隔板,这种不打扰对桌人的贴心设计,也源自老图书馆。

教师阅览室的一角,摆放着馆长推荐的“藏品”:几书柜钱学森的著作,在全国范围内,也是比较全面的了,其中很多版本是市面上买不到的“珍藏版”。这所工科学校,追寻着钱老先生的脚步,希望培养出更多创新性人才,巧合的是,学校的老师也在做相似论方面的课题,机缘巧合之下,图书馆开始尽可能地搜藏钱老先生的专著。

华西都市报记者王浩野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天降杯具”案被砸小伙申请强制执行 98户商家或成“老赖”

2014年4月25日,陈涛拿着一叠民事诉状来到了事发商厦楼下。经过3年的苦苦寻找,终于找齐了商厦内的百余家被告。张磊摄6月18日,锦江区法院宣判锦阳商厦124商户每户承担1230元,共赔偿15万余元。...

郫都区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郫都区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