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城镇不能盖成水泥森林 尊重自然新房为老树让路

成都商报 2014-03-28 07:53 大字

前不久,《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中明确提出:“把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城镇化进程,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水、能源等资源,强化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减少对自然的干扰和损害,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模式。”

当下成都全域,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也正以此为要求,充分尊重自然山水,把“生态文明、绿色低碳”的理念融入其中。

一个新型社区的

建设之路

留住老树

见空修房

打开门就是风景

郫县安德镇安龙村蒙梓园社区是在一处川西林盘旧址上新建,在规划之初,对林盘中原有的大树、竹林进行了测绘,建设中统一保护,如今才有大树掩映、竹林丛生、沟渠纵横的乡村景象。

2012年,蒙梓园社区作为新型农村社区示范点,以展现农村生态田园形态和地方特色川西民居风貌,建设新农村综合体示范村为目标,开展了以林盘资源保护利用、基础和公建服务配套完善、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等为重点的新农村建设。

规划之初 组团化布局

安德镇副镇长罗曦告诉记者,在规划方案编制过程中,按照由群众提、群众议、群众定的原则,让村民为建设自己的美丽新家园建言献策。

高修伦是安龙村村主任,也是土生土长的安龙人,“当初选点,大家都想离自家的土地近些,最后还是镇上规划设计人员以组团化布局方式解决了‘众口难调\’问题。”

“小规模、组团式、生态化”是成都市打造新型农村社区的重要原则之一。按照“宜聚则聚,宜散则散”的原则,坚持“形态、业态、文态、生态”四态合一的理念,安龙村分为10个农村新型社区,也就是10个组团,每个组团人数在50到550不等。

罗曦介绍说,蒙梓园社区作为其中一个组团,一共有55户居民,整个组团化布局以蒙梓园为中心,其他9个组团分布周围,“因为蒙梓园这里有一个社区综合体,每个组团到中心点都只需要5分钟,方便群众休闲、办事、购物。”

留住老树 新房后退10多米

高修伦平时喜爱搞盆景园艺,对花草树木有着特殊的感情。

“大家开讨论会时,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他回忆说,当时有的村民提出,为了方便新居加快建设,把组团里所有树木“铲”了,平整场地后,施工方便,速度肯定快些,而且也有人想出售部分大树,给村里增加收入。另一部分村民认为要保留这些大树,不光是为了景观,更是一种记忆。

在“注重民俗保护传承”的理念下,最终大家都同意保留这些大树。村里请来测绘人员,先把80多棵老树在施工场地平面图上标注出来,再请规划设计人员“见空修房”。最终有89棵老树和35笼竹子保留下来。

“当时确实有一些不便于施工的地方,比如小区入口那棵皂角树,为了保留它,房子退后了10多米。”高修伦说,可当今天看到枝繁叶茂的大树、郁郁葱葱的竹林,当初的困难是值得的。

开门见景 唤起童年记忆

以前到节假日时,高修伦喜欢和家人一起出去旅游。如今,他自己家门口就是风景———川西民居特色的新居被高大树木掩映,一条青石条铺成的小径蜿蜒伸展,小区门口的沟渠内,从都江堰流下来的水清澈透亮。

水渠的堤坎是用鹅卵石自然垒起来,没有用水泥,“等夏天雨季时,这些鹅卵石的缝隙中会有小鱼小虾,我小时候就经常去摸鱼虾。”站在青石板铺成的小桥上,高修伦回忆起儿时的童趣。

如今看到小区里到处是大树,高修伦庆幸当初把它们保留了下来。高修伦说,如果当初把树“铲”了,可能建设快一些,还能卖一些钱,但新居绿化工程的成本肯定要高很多,留下这些老树、竹林,不仅后期的景观再造节约了建设资金,更重要的是留下了村民们对乡土的那一份记忆。

一个小镇村民的

诗意生活

房在林中

人在画中

盼游客多来走走

家门口用小青瓦装饰成鱼鳞纹窗花,屋脊上用小青瓦垒成装饰物,四合院地面上铺着青石板,墙面贴着小青砖,院墙外的田地里,一棵果树开着白色小花,树下是一片金黄色的油菜花……

这么一个古香古色的川西民居院落是郫县三道堰镇青杠树村村民汪明德的家,“从来没敢想过住这么好的房子。”坐在院坝里,抬头望着二层小楼,今年67岁的汪大妈脸上笑开了花。

景色有看头 生态田园风光

整个三道堰镇河流纵横、水系发达,青杠树村正是位于柏条河、徐堰河附近,村落三面环水、沟渠散布。

汪大妈一家5口,去年11月搬进了200多平方米的两层小楼,自来水、电、天然气、光纤电视一应俱全。“以前烧蜂窝煤,不仅灰大,做饭时间也长。”汪明德是村里老年协会文艺队的队长,以前跳舞时,她都得在10点半赶回家做饭,“现在用了天然气,11点半回来都来得及。”

在汪大妈家旁边,一条斗渠河水清澈,村主任钟家旭说,当初修建新型农村社区时就提出要“注重川西林盘特色,生态田园风光和保持农村特点”,村里数十条斗渠、支渠全都保留下来,“就像人的毛细血管,它把都江堰的水引入村里。”

同安龙村一样,青杠树村70多个大小林盘都保留下来,也是按照“小规模、组团式、生态化”原则规划建设。

生活有盼头 计划发展旅游

前不久,汪大妈家一位外村亲戚到她家做客,发现一个很“洋气”的地方———每个房间都配有洗手间。

据钟家旭介绍,青杠树村位于成都市主要水源地之一,没有工业,对于未来,他们计划利用沿河的秀丽风光,发展以水文化为主题的乡村旅游。

“我们村每户都是这样设计的,就是为将来搞乡村客栈‘打埋伏\’。”钟家旭说。

严控建筑风貌,对每一个细节反复斟酌,无论是外墙贴砖材质、涂料颜色的深浅、女儿墙的造型施工等,均经过反复试验、反复比较县住建局相关负责人唐伟说,青杠树村农房建筑风格以传统川西民居为主,利用农村原生态材料打造树池和花池,体现了川西生态院落的多样性。

有了旅游发展的“硬件”,汪大妈和村民们正从“软件”上做准备———下一步村里会组织旅游接待培训,“我们这儿出门就是田园风光,空气好,水清亮,住农家院子,吃农家饭……”汪大妈已经情不自禁打起了广告。

如何避免水泥森林?

城镇组团式布局

保护自然生态本底

成都市规划局副局长赵钢认为,从现代城市规划诞生以来,特别是近几十年,出现了许多问题,包括交通拥堵、水泥森林等。人们发现这些问题,致力于解决水泥森林的问题,提出了许多理论,核心理念正是城市和自然相融相生。成都一直在实践落实这样一个理念,包括按照新型城镇化要求提出的,制定全域成都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他告诉记者,其中一个核心工作就是划定生态红线,要把成都的山田河湖林生态本底保护起来,“如果本底没有了,就是空谈。”他说,同时制定地方性保护条例,通过立法,对生态红线作刚性保护。

在保护好生态自然本底的同时,就是城镇发展模式和布局,一定要走组团式布局来破解水泥森林,避免对生态本底的破坏。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鲁迅先生这句话对于新型城镇化建设同样适用,小到一个村庄,全世界都找不到一模一样的,因为它所处的自然条件不一样。赵钢认为,从历史上看,以前受到经济、技术限制,没有大改大建,因此形成了许多独具特色、富有乡情、具有特色风貌的城镇。

“今天要‘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最核心的是要尊重自然山水,村庄也好、城镇也好,它所处的自然山水和地方文化必须要尊重。不能因为你有能力把山铲了,把河盖了,就大改大建。”赵钢说。

只有在尊重自然山水和地方文化这个前提下去做规划,去按照规划搞建设,才能够延续它的风貌、历史和乡愁。

赵钢说,从产业发展角度讲,一个地方有特色,就会吸引大量游客,从而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增加当地居民经济收益,进一步有条件提升包括交通等居住环境。这实际也是一个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最好的案例。

目前,成都规划部门正划定“三线”:城镇开发边界线、工业区范围线和生态保护线,通过科学合理划定“三线”,引导各级城镇有序发展,从速度扩展向质量转变,今年6月底将有初步方案出炉。

成都规划了两个“十分钟圈”、一个“十五分钟圈”。第一个是十分钟公交圈,无论在居住地还是工作地,只需要十分钟,就能到达地铁、公交、自行车租赁等交通站点;第二个是十分钟公园圈,你可在任何一个生活工作点,在十分钟距离内,到达公园、绿地,并通过绿道建设把这些点位串联起来,形成系统;第三个是十五分钟基本公共服务圈,包括群众日常办证需要、社区医院、运动场所等基本公共服务,在十五分钟内到达。这三个圈将成为打造宜居成都的重要举措,“规划目标在2020年基本实现,范围包括全域成都,直到县城所在地。” 本组稿件 成都商报记者 张强

“今天要‘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最核心的是要尊重自然山水。”

新闻推荐

成都2014年民办学校小升初招生 外地生本地生分批网上报名

成都商报讯(记者王冕)成都市2014年民办学校小升初招生将继续试行外地生源、本地生源分期分批招生。记者昨日从市内多所民办学校了解到,市教育局近日下发2014年民办学校小升初招生工作有关具体安排的...

郫都区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郫都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