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经济日报》“改革开放前沿探访”系列报道的重点选题,该报昨在头版头条刊发深度调研报道成都探索城乡统筹发展 川西大地崛起美丽乡村 ———成都探索城乡统筹发展
■成都在新农村建设已取得成绩的基础上,正打造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升级版,把农村全面小康作为发展目标
■在土地股份合作的基础上,建立了农业科技服务、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业品牌服务和农村金融服务等4大服务体系
■按照“宜居宜业”的方向,成都着力推动“人口集中居住、产业集聚发展、功能集成配套”的新农村综合体建设,推进产村相融
近年来,成都依托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探索,着力实施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五个统筹”,促进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同步变革,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城乡收入差距呈缩小趋势,走在了西部乃至全国前列。
川西林盘与新农村建设
弯弯曲曲的青石板小路在竹林掩映中时隐时现,白墙青瓦、穿斗结构的川西民居在竹林中错落排开。来到成都崇州市桤泉镇群安村的人们,无不被这样的景象所吸引。村党支部书记胡水金说,他们开展新农村建设的一个原则,就是从实际出发。正是这一原则使川西林盘得到了发扬光大。
林盘是川西农村的特有风貌。成都的新农村建设尊重乡村自然肌理,依托原有水、田、林、路建新居,展现川西民居特色。新居组团规模适度、布局合理,统筹兼顾农民生产生活半径,力求“小规模、组团式、生态化”。
新农村建设,重在基础设施建设。为此,成都市展开了交通路网、集中供水、能源电力等建设,加快改厨、改厕、改圈。现在,成都已率先在西部实现村村通水泥路,乡镇公交覆盖率达100%,并建立了全市农村生活垃圾“户集、村收、县处理”的全覆盖体系。记者看到,新村内,边沟、路灯、标示牌等配套完善,基本实现统一供水和管网入户。
随着基础设施改善,农民居住环境不断提升。记者来到成都市新农村综合体建设示范点———位于郫县安德镇安龙村的一号组团,一路可见粉墙黛瓦、林木掩映。走进村民李德明的小院时,他正在指挥工人装修,184平方米的3层小楼,内墙已粉刷过一遍。“原来住的地方基础设施不行,搬进新居之后水电路都有了,还有活动中心、幼儿园等配套,住着舒坦。”
在屋外的“安龙村7社土地综合整治核算情况”公示栏上,土地整理新居建设明细表上分户公布了该社55户村民的前期费用、农房费用、基础设施、其他费用。记者留意到一项特别说明,“7社土地使用权证记载总面积41亩,新房建房用地面积21.9亩,土地整理节约出了19亩多的建设用地。按照每亩35万至40万元的价格计算,减去折旧,人均可得补贴2.3万元。”
安德镇副镇长何玉建告诉记者,土地整理节约出来的指标会按照各村社的人口数量均摊到社内各户,有些村社几乎不用村民自家再出资就可以住上新房。而原有的宅基地将复耕为耕地,3年后可达基本农田标准。仅安龙村,政府已投入约2600万元的“大配套”建设补助资金,承担给排水工程和道路建设费用。下转02版
新闻推荐
万景峰:配套齐全送超大露台团房优惠:4000元抵20000元位于高新西区今日润园旁,临近老成灌路、西区大道、西沿线及IT大道四条主干道,距离市区仅20余分钟车程。周边聚集了电子科技大学、西华大学、西南...
郫都区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郫都区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