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扩权强镇,镇上如何用权?

四川日报 2013-02-04 16:51 大字

郫县51项审批服务项目“下放”安德镇——

□本报记者 张彧希 文/图

1月8日,一份理发店申请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的审批材料放在了郫县安德镇副镇长唐权桌上。此前,负责审批的应该是县卫生局相关负责人。

此时的国道317安德段路边,成都市首个延伸到镇的政务服务分中心正式揭牌成立。承接了11个县级部门“下放”的51项审批服务事项,分中心二楼的三个综合窗口,被赋予郫县“扩权强镇”的标杆意义。

在“扩权强县”5年之后,四川省将强力启动“扩权强镇”试点,“市县向经济实力强的乡镇下放权力”成为改革核心。去年5月,成都在安德镇等全市14个镇全面启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关键词之一仍是“放权”。

县上如何“放手”,镇上如何“用权”,迈出第一步后,有更多的话题值得探讨。

集中VS放权

扩权必须从行政审批权“开刀”

一个区域是否适合发展某种产业?最了解情况的莫过于乡镇政府。然而过去如“企业投资项目备案”、“企业投资项目核准”等审批事项,其审批权限却在县发改局。

“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许多发生在乡镇政府眼皮底下的事情,因为乡镇政府没有管理权,只能视而不见,而县级政府部门由于人手不足、离得远,不能及时解决,出现了许多管理上的“空档”。

安德镇党委副书记谢露就深有感触。近年来,安德镇已经形成辐射周边3个乡镇的经济板块,去年川菜产业园区的产值达到50亿元,俨然成为郫县的城市副中心。但不管是居民开理发店,还是园区80多家企业要办证办事,都必须“往县上跑”。

另一方面,郫县政务服务中心也人满为患。“中心分为A区、B区,县上曾考虑另外选址将两个区合并,却发现新址必须要停得下500辆汽车。”郫县政务服务中心主任徐晓刚说。

一方面是县上审批权力的高度集中,另一方面是乡镇基层政府缺乏主导权。究竟应该由谁来把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权?“准入权是政府最大的权力之一。”徐晓刚说,为乡镇“扩权”,必须从行政审批权“开刀”。

郫县的思路与成都市《关于开展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相契合。根据《意见》,改革试点的总体思路就是要向试点镇下放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事权、财权、人权,确保权力与责任相适应。

1月8日,郫县政务服务分中心开启,县发改局、县住建局、县经信局、县卫生局、县交通局等11个县级部门的46项审批服务事项,正式以“委托下放”的方式赋予安德镇,另有5项审批服务事项“直接下放”。

安德镇开始触摸权力“核心”。

部门VS乡镇

调整机构做好对口承接准备

放哪些权、不放哪些权——围绕首批下放的审批服务事项,安德镇与各县级部门展开了一场历时4个月的博弈。

“‘放权\’之前,我们到成都市多个区市县调研,发现部分乡镇也建有政务服务中心,但其功能多为‘代办\’。”徐晓刚说,即使有部分下放权力,也仅限于民生类和服务类,没有触及各部门的“核心权力”。“凡是能方便安德镇企业、群众的审批事项,我们都想要。”谢露说。拿着一张审批服务事项清单,镇上一合计,刷刷刷勾了100多项。

单子递上去,县级各部门坐不住了。有部门负责人抱着省、市乃至国务院下发的相关文件找到徐晓刚,一一指出法律法规依据,“这些权力不能下放。”也有部门负责人质疑,“镇上有具备相应执法资质的人员吗?”还有部门负责人找他商量,“要不然来个折中的办法,50平方米以下的餐馆由镇上审批,50平方米以上还由我们来?”

真正让各部门不放心的,是审批之后的追责。按照国家相关法规,审批权“下放”后,虽然签字的是安德镇负责人,但盖章颁证的仍然是各县级部门。“一旦出了问题,县级部门仍是第一责任人。”

大力推动“放权”的同时,徐晓刚心里也不是没有问号,“一次性将这么多权力赋予镇上,安德的机构设置、人员素质、相应资质能否跟上?”但既然要放,就力求到位。几经斟酌,首批51项“放权目录”出炉,“重点是就业、社保、民政、卫生、文化、司法、综治等领域的管理服务事项直接下放给镇上承担。赋予安德镇在产业发展、项目投资、规划建设、市政交通、环境保护、市场监管、安全生产、社会治安、民生事业等方面的县级行政管理权限。”“放权”后,安德镇随即进行机构调整,整合设立统筹城乡发展办公室、城乡建设管理办公室等7个对口机构,以承接下放的权力。

权力VS职责

有了权首先要确保“不出事”

在审批材料上签字时,唐权更多感到的,是沉甸甸的责任。

各部门担心的追责问题,也是安德镇关心的焦点。“虽然县级部门是第一责任人,但签字的安德镇镇领导同样也会被追责。”徐晓刚说。“不要因为签个字,到时候把我推上法庭哦。”安德一位负责人曾经这样调侃。“有了权,首先要确保‘不出事\’。”谢露说,几天来,镇上都在研究讨论制定一系列的监督考核体系,确保权力下放后的规范运行。

根据安排,镇上将启动由纪委、监察以及律师组成的联合工作组,作为独立第三方,定期对镇领导签发的审批事项进行检查和督察;每个季度还将组织干部、群众进行测评;而审批流程则由郫县政务服务中心全程启用电子政务系统进行监控,“每个审批事项、每个流程,后台都能清楚看到。”徐晓刚说。

尽管这一系列的监管措施尚未开始施行,但唐权已经感觉自己被戴上了“紧箍咒”。唐权在镇上分管文广和卫生工作,与此对应,有关文广和卫生的10项审批权限被赋予唐权。“刚签了三项审批事项。一家理发店、一家美容院、一家音像制品店,今后都将成为我重点监管的对象。”唐权说。

目前,成都市相关部门已经着手研究,将综合执法权下放到镇。郫县也谋划将改革范围逐步扩大到全县14个乡镇。

唐权认为,放权的同时,也放大了乡镇监管职责。“以前,路上凭空出现了一块违规广告牌,乡镇上打个电话给县上就行了,现在镇上要‘签字\’了,能不管?”

徐晓刚则希望,“放权”带来的“双重监管”,能让行政管理体制驶上“轻审批、重监管”的轨道。

专家观点

“扩权强镇”需慎重对待

□省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罗振宇

由于乡镇政府直接面对群众,部分审批权限下放到镇,的确可以加快审批的速度,提高审批效率。但“强镇”的脚步不宜走得太快,要避免形成“一阵风”。

扩权强县几年以来,省上的权限下放到县尚未完全完成,目前,“强县”的成果尚有待消化,市县两级分权的界限需要进一步清晰化。在这样的背景下,“扩权强镇”的推进,需要选择经济底子好的镇,综合考察其条件是否具备。

目前,县一级的权力运行已经基本规范化,形成了一套完备的程序,主导经济发展,还是应该以县级政府为主。因此,权力的下放,还必须考虑是否会增加行政成本和机构设置。同时,监督的成本是否会增加,是否会造成该批的不批,不该批的批了,还有待时间检验。

名词解释

“扩权强镇”是近年来某些市县向经济实力强的乡镇下放权力的行政体制改革行动,其实质是政府转型速度要与经济社会转型速度同步;是经济社会转型与政府转型的二重奏;也是弥补转型期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公共产品短缺必然的路径选择。

在大部制改革中,政府权力在合并的同时,有些权力需要下级职能部门分领,权力的“下放”并不只是简单的“扩权”,它同时融合在城镇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过程中,在这一进程中,政府职能转型要为这一过程“保驾护航”,为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加有利的环境和更好的社会管理服务空间。

新闻推荐

有一种年味叫 文化年货润春心

岁末年终,又是添置年货时。春联、年画、杂糖、新衣、鲜花、电子产品……年货的内容,随着时光流逝不知不觉地演变着。近年来,文化年货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和关注。在物质生活极其丰富的时代,面对琳琅...

郫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郫都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