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两化互动核心在新型工业化依托在新型城镇化当工业化达

四川日报 2012-08-14 18:07 大字

“两化”互动,核心在新型工业化,依托在新型城镇化。当工业化达到一定程度,城镇化就成为扩内需、促增长的“发动机”。

新型城镇化,关键在“新型”。既要避免缺乏产业和人口支撑的“空心城镇化”和城乡脱节的“片面城镇化”,也要避免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的“粗放城镇化”,遍地开花、盲目随意的“无序城镇化”和鞭赶进城的“被动城镇化”。深入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就要以城乡统筹、产业融合、宜居宜业、集约高效、环境友好为方向,走出一条以人为本、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路子。

本版撰文本报记者 李宇 许静 余普版式编辑 曲咏梅

新型城镇化 不只是扩面积增人口

城镇化,四川不得不加速。

横向比,四川城镇化总体进程滞后于全国水平,虽然在2010年四川城镇化水平达到40.3%,但比全国平均水平低7.7个百分点。纵向自身比,城镇化明显滞后于工业化,导致内需扩大受阻、第三产业发展受阻、投资拉动效益减弱,影响了产业结构的升级、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处于城镇化中期阶段的四川,如何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认为,“两化”互动是对四川全面奔小康的一种“倒逼”,两者良性互动就是要以新型工业化带动新型城镇化,以新型城镇化支撑新型工业化。做大城市的重要抓手就是城市新区建设,一个明显特征是宜居宜业宜商,城市功能完善。

“城镇化水平”≠“城镇化率”

谈起城市化,人们想到的往往是城市化率等一系列衡量指标,认为城市面积扩大了,人口增加了,就是城市化水平提高了。

但事实并非如此。新型城镇化,要打破钢筋水泥崇拜,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以新的思路,从实际出发,全面提升城市生态建设的特色和品位。

青白江,生态建设投资超过30亿元,在工业区内,利用铁路沿线等地带,创造型打造出1700亩“工业区森林公园”,大量外地人选择到青白江置业安家;遂宁,在城区基础设施方面投入50亿元,建设绿地、污水处理厂、湿地公园、休闲广场等,形成了两山、五河山水交融的园林城市,吸引了大批“绿色”企业入驻,电子信息产业在全省异军突起。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认为,河流、湿地、绿地是城市最宝贵的生态资源,城市规划建设要注重生态性、景观性,与生态环境融为一体,建设现代生态田园城市。无论新城建设还是旧城改造,都要落实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要求,提升城市风貌品位,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不要简单地认为城镇化率就代表城镇化发展水平。”

城镇化发展水平与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密切相关。城市要把 “宜居”、“宜业”、“宜商”三者统一起来,要科学划分城镇功能分区,避免简单化,人为造成城镇功能缺失、生产生活割裂、工作生活不方便;要适度超前规划和加快建设与城镇规模、容量相匹配的市政设施,重视规划和建设人性化的生活、休闲设施,促进城镇的生产功能、消费功能、就业功能和服务功能的全面配套;要适应现代城市发展趋势,优先考虑规划建设城市综合体,大力繁荣发展城市经济,培育和形成浓厚的商业氛围和生活气息。

产城相宜才能更好互动

当工业化达到一定程度,城镇化就成为扩内需、促增长的“发动机”。城市价值观念发生新的回归,城市作为生产载体逐渐回到生活载体。

成都高新区天府软件园,绿树成荫、喷泉水池错落布置、超市和咖啡馆等有序布局。在这里,居住、购物、休闲、文化娱乐以及工作都在一个圈子,步行就能完成,实现了空间上的产城一体,布局上的功能分区。宜居宜业的城市形态吸引了国际巨头。软件业是没有污染、智力密集型产业,可以与城市相容发展,实现了产城相宜。

不同产业对城市空间布局有不同的要求,不同产业和城市融合的方式会不一样。老工业基地自贡“退城进园”,“退”出了一个“自贡新城”——4年来,全市新区面积新增36平方公里,其中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70亿元,新增承载能力20平方公里,实现了产业载体和城市空间的协调推进,成就了搬强一个企业、搬优一个产业、搬美一个城市、搬富一方百姓的“产城一体”路径。泸州发展的白酒产业属于亲自然的产业,采用“三化”在空间上的同步联动,实现了“凭一瓶名酒,建成一个产业园区,带动一座新城”。

“产城相宜才能更好互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认为,每个城市都有自身发展的实际,不同的产业对空间布局有不同的要求。作为工业化的载体,城镇的发展需要用科学规划来引领和推动,城市格局功能互补,提高对产业的承载能力。

而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又影响产业高度。在国际汽车城龙泉驿,随着“亲山、亲水、亲自然”的“田园龙泉”景象徐徐展开,一汽—大众、四川一汽丰田、吉利高原汽车、沃尔沃成都基地等10个重大整车项目接踵而至,18万多名职业技术、教育科研、投资创业、高端管理等人才聚集于此。

产业托起新村 生活看齐城市

如今,在双流县籍田镇地平新村,村民不但“再也不用挖井取水、砍树劈柴”,还拥有了文化室、医疗室、健身场所、放心商店等齐全的公共服务设施,过上了与城里人一样的生活;在宜宾市翠屏区牟坪镇金银村,清一色的小别墅建筑群,统一的川南民居风格,迎来了一波又一波客人……

从藏区到彝区,从平原坝区到丘陵地区、盆周山区,新村建设的热潮席卷四川省农村,引领农业、农村、农民向着现代化的道路飞速前行。

同步兴起的是连片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基地。截至目前,全省累计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基地3412万亩,建成万亩示范区443个。截至2011年底,全省特色效益农业综合产值达到3178亿元,比2008年增加1060亿元。

产业与新村相融,开启了四川省新农村建设的崭新篇章。

新村建设让农民过上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新村建设,不仅是建设聚居点,让农民住上好房子,更是四川省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和有效载体。把新村建设摆在新农村建设的突出位置,认真做好新村建设整体安排,也是四川省新农村建设的一大特点。在贫困地区,则把新村建设摆在改善民生和扶贫攻坚的首位,加快规划建设新型村落村庄,注重功能完善、风貌打造和品位提升,着力提高村庄布局水平、村落规划水平和民居设计水平,不断改善农村群众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

“现在永兴人的生活一点也不比城里人差,幸福指数一点也不比城里人低!”在有“四川最美乡村”之称的泸州市江阳区黄舣镇永兴村,村支书税银章称,永兴村的自来水都是由泸州市自来水公司统供的;328路公交车按时停在村头,一元钱10多分钟就能到园区;村子里卫生站、公立幼儿园、超市、培训中心一应俱全……

建设农民适当集中居住的新村,形成农村新型社区,让农民过上城里人一样的现代文明生活,既是农村现代化和农村社会进步的发展趋势,也在一定程度上延伸了城镇体系、丰富了新型城镇化的内涵,改变了沿袭千年的农村生活方式。

据统计,全省新农村示范片建设新村聚居点7496个、涉及农户66万户,其中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新村聚居点5034个、涉及农户41.2万户,市县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新村聚居点2462个,涉及农户24.8万户。藏区牧民定居新村、巴山新居、彝家新寨、渠江流域新村、城乡结合部新农村综合体多姿多彩、亮点纷呈。

“新农村综合体”是新农村建设与新型城镇化的联动,展现的是规模大、功能多、效率高、现代性、开放性的农村新型社区,是四川成片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又一纵深体现,被誉为“新农村建设向纵深发展的四川再创造”。

今年,全省启动了200个新农村综合体试点,力争初步建成100个。据刚刚完成的21个市州的新村建设整体性安排,今年全省将建设新农村综合体302个,到2015年建设957个,到2020年建设2030个。

产业发展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

“新村建设,产业发展是基础。”四川农业大学经管学院院长陈文宽教授认为,推进新村建设,必须着力建设产业基地,以产业发展来支撑示范片建设,破解农民“搬得进、住得好”的问题。

盘点近年来四川省新村建设的成绩,在新村建设成片推进的平台上兴起的是现代农业产业基地连片发展——实际上是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打造“第一车间”,这既能形成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也能形成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基础支撑,促进农业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主导产业发展走上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和标准化的新路子。

地处丘陵的江油市九岭镇苏溪村是黄泥地,土地贫瘠,在成片推进新村建设的过程中,被规划成了万亩折耳根核心基地,同时,村里成立了合作社,统一负责折耳根的种植和销售。“去年我家的3亩多折耳根,卖了3万多元,这在以前是做梦都不敢想的!”村民郝前胜兴奋地说。

实践证明,新村建设不仅能改善农民居住条件,而且还能有效地促进和带动产业发展,甚至让不少小山村“神奇”转身,成为乡村旅游目的地。在对主导产业的培育过程中,四川省还着眼于农民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千百年来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巨变。

截至2011年底,全省“50+10”示范片累计有县级以上龙头企业859家、农民专合组织2897个,产业化经营组织带动农户面达86%;特色种植业面积的80%和适度规模养殖出栏量的90%实现订单生产。

蓬勃发展的主导产业,也为新村建设注入了强大动力,鼓起了越来越多农民的 “钱袋子”。据统计,2008年以来,四川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先后越过4000元、5000元和6000元三个台阶,农民收入大幅增长。

[对话]

城市规划建设要与提升城镇居民生活质量相适应

对话嘉宾:杨洪波(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

记者:如何理解城镇化率与城镇综合承载能力的关系?

杨洪波: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是指城镇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能容纳多少人口、承担多少就业、提供多高的生活质量。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提升城镇化率的有效手段。因此,城镇综合承载能力的提高是城镇化率提升的基础,城镇化率提升是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提高的必然体现,两者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

记者:在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过程中应该遵从怎样的理念?

杨洪波: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是自然环境资源、基础设施、产业就业、公共服务和社会承载力的有机结合体。从四川省城镇规划建设看,部分地方存在片面追求城镇规模和发展速度、忽视质量的倾向,出现了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一系列“城市病”,影响了城镇居民生产生活的便利度、舒适度。

城镇发展要与综合承载能力相匹配。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应坚持和树立生态优先建设和基础设施优先建设“两个优先”的理念,将生态和基础设施同步规划、优先建设,促进城镇宜居宜业宜商。

记者:四川省将如何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杨洪波:要准确把握新型城镇化的客观规律,以生态城市建设为指引,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以提高群众生活质量为目标,扎实做好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的各项工作。一是依托城镇生态本底,优化空间布局。二是加强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功能配套。三是加速信息化建设,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四是深化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提升城镇容貌秩序。五是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改善群众居住条件。

[动态]

4.2万富士康员工入住德源新城

本报讯 近日,记者走进郫县德源新城,一栋栋新建的居民楼展现在眼前,学校、公交站、金融超市、网吧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现代生活气息扑面而来。郫县重大产业项目社区管理办公室负责人介绍,德源新城已经建成的11个富士康园区有8个投入使用,入住员工达4.2万人。

从一个传统农业镇发展成为一个已具雏形的现代新城,德源镇的变化源于2010年7月承接了富士康成都项目的生活配套区。短短两年,德源镇面积从0.5平方公里扩大到2平方公里,人口从城镇居民仅有3000余人增加到常住8万多人、流动人口超20万人。

德源新城居民对未来生活满怀憧憬。银蓉苑社区负责人介绍,每个社区都建立了党群组织和社区员工自治组织,员工自己推选室长,室长再推选楼层长,让员工参与到社区管理中来。同时,社区配套了图书室、乒乓球桌以及学习舞蹈、刺绣的地方。富士康员工告诉记者,社区的服务和管理很有人情味,加上业余生活更加丰富,“我们越来越喜欢这里的生活和工作。”

新闻推荐

一年一度的房交会既是一个楼盘展示供需互动的平台同时

一年一度的房交会既是一个楼盘展示、供需互动的平台,同时也是展示城市人居建设成就的大舞台。即将迎来的第40届房交会,记录了20多年来城市居住版图的变迁,同时也将幸福安居的主题深深贯穿其中。在今...

郫都区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郫都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