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步新征程 交出新的时代答卷 市政协委员热议市政协十五届五次会议开幕会精神

成都商报 2022-01-23 04:23 大字

一年复始,万象更新!1月22日,成都市政协十五届五次会议在金牛宾馆礼堂开幕。

迈步新征程,交出新的时代答卷!开幕会后,市政协委员们纷纷表示,中共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施小琳在开幕会上的讲话振奋人心,大家将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当好人民政协制度的实践者、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成都的推动者,努力在奋进新征程上展现政协委员的时代风采。

聚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快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产业“建圈强链”、“智慧蓉城”建设、大运会筹办等重点工作和“双减”政策、生态环保、创新创业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委员们纷纷贡献出“金点子”,为城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献计出力。

双城经济圈

市政协委员、成都外商协会会长袁昕:

成渝应“一盘棋”用好外商 实现1+1>2

“2018年9月,成都外商协会协助成都市政府到以色列首都举办了一场招商会议,当时来了一百多家以色列企业。设想如果当时以‘成渝双城’一亿人口规模的联合形象出现,估计会吸引两百家以色列企业参会……”成都市政协委员、成都外商协会会长袁昕对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感慨。

在他看来,成渝地区以“一盘棋”思维用好外商,共建成渝开放高地,不仅可以互相取长补短,更能联手对外推介与合作,重塑经济地理,实现“1+1>2”的效果。

袁昕介绍说,如今,成渝地区的外资企业几乎贡献了本地区一半多的进出口值,双方各自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尚未实现“1+1>2”的效果。他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例,成都有以英特尔、德州仪器、戴尔电脑等为代表的龙头企业,重庆有华硕、富士康、SK海力士、奥特斯等龙头企业,但是相互之间的“产业链”合作还不够深入。“戴尔电脑成都工厂负责人表示,成渝地区之间有很好的梯度配套环境,合力可以形成万亿级的产业。”他说。

为此袁昕建议,成都应加大对接还没有来成都投资的重庆外商,重庆方面也可促进还没有到重庆落户的成都外商落户重庆。同时每年举办一次“成渝外商产业合作论坛”,以促进两地外商的交流合作,形成成渝之间更大的市场空间,更大更综合的配套产业链。

在对外招商方面,袁昕还建议成渝地区以双城经济圈名义到北、上、广、深开展招商。他认为,成渝地区应合力在全球扮演更重要角色。成渝地区虽然远离大海,但位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交汇处,具有连接西南西北,沟通东亚东南亚、南亚的独特优势。成渝向南开放可以对接东盟7亿人口市场,向西川藏铁路正在建设之中,未来可以对接印度、巴基斯坦约15亿人口的大市场。

红星新闻记者 林聪

都市圈建设

市政协委员、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舒泽亮:

构建市域轨道“双环”网络 提升郊区通勤效率

近期,《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获国家发改委批复,成都成为西部首个都市圈规划建设城市。成都推动都市圈一体化和同城化发展,轨道交通、市域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成都市政协委员、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舒泽亮带来了《构建市域轨道交通网络,提升郊区通勤效率的建议》。

2021年7月,《成都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21版)》发布,成都城市轨道交通线网36条,线路总长约1666公里。“看似很多,但是仔细研究之后就发现,近郊城区绝大部分仅规划1~2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线路不能成网成规模,难以支撑未来20年成都发展为特大城市的预期交通需求。”舒泽亮因此提出,构建以市域铁路为支撑的近郊城区轨道交通通勤网络势在必行。

舒泽亮建议,争取调增市域线路数量和里程,使市域铁路初期达到500公里,逐步成网成规模,远期目标达到1000公里,里程占比达50%以上。同时,构建市域铁路“双环”。以成德、成眉和成资等外向市域铁路为主干,建设温江、郫都、新都、龙泉驿、天府新区和双流等卫星城区的第一条环形市域铁路网;增加彭州、都江堰、大邑、邛崃、蒲江、简阳、金堂等第二条环形市域铁路网。远景构筑成都轨道交通“四环”网络,其中,地铁7号线为一环,未来地铁9号线延长为二环,叠加以上市域铁路“双环”,以期大幅提升近郊城区轨道交通互联互通水平。

舒泽亮还建议优化换乘方案,实施市域铁路和高铁、地铁、公交协同“零换乘”和“同站台换乘”,提升主干线路关键站点的换乘效率,实现“地铁-市域铁路”一体的“半小时”轨道交通通勤网络。

红星新闻记者 闫宇恒

“双碳”人才

市政协委员、国信中健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林宇航:

加快培养新工科、碳金融、碳法治三类复合人才

成都如何坚持“双碳”引领、加快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也是此次成都市两会上被热议的话题。市政协委员、国信中健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林宇航更关注“双碳”人才的培养。他在接受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介绍,“碳中和”人才主要包含三大类:“碳中和”技术研发新工科人才、碳金融人才以及碳法治人才。这三种人才都要求学科交叉、工科理科文科能力叠加。

“加快碳交易市场构建,急需专业的碳金融人才。”他提到,碳金融以金融学理论为支撑,涉及能源管理、环境规划、证券发行、保险会计、工商管理等多学科。因此,他建议,在碳金融的人才培养上亟须突破以往的院系区分,完善交叉培养体系,培养创新性的复合型人才。

对于碳金融人才的培养,成都已有试水。电子科大和西南财大开始试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金融学”联合学位培养,试水“新工科”与“新商科”跨界融合。

“碳法治人才既要熟悉‘碳中和’的专业理工技术,又要精通‘碳中和’的政策、法律和实务操作,还应该参与国际规则和标准制定,担负起气候治理体系的系列工作。”林宇航表示,“碳法治”是一个基于低碳治理的政策研究、立法、司法、执法等高度融合的新兴生产性服务型领域,对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和能力要求极高。因此,他建议,应联合工信、司法、人社等部门,推出市内试点的准入式执业考试,持证上岗。 同时,推进“技术+法学”的交叉教学,以“联合学分”互认促进跨校跨专业融合培养。

红星新闻记者 彭祥萍

高质量发展

市政协委员、四川蓉城律师事务所执行主任王劲夫:

培育“专精特新”企业 打造区域性高水平科创服务平台

中小企业是经济韧性、就业韧性的重要支撑,着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更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措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十四五”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提出力争到2025年,推动形成100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10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成都在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方面该如何发力?在市政协委员、四川蓉城律师事务所执行主任王劲夫看来,成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有207家,位列全国前列。但相对沿海一线城市,存在创新服务生态体系不够完善,专业化服务平台参与企业孵化力度较弱,企业与服务机构之间未形成合力,“专精特新”政策落实不够到位等问题。

王劲夫建议,搭建区域性高规模、高水平、专业化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聚集高校院所、工业设计、管理咨询、知识产权、财税等多方资源,共同助力“专精特新”企业提档提能。开展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专项培育行动,建立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梯度培育名单,制定挖掘孵化陪跑计划,开展专项服务行动为企业赋能。并且,围绕“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建设企业库、资源库、专家库和项目库,打造“专精特新”企业赋能服务产品包,实现一对一精准服务。

同时,打破体制机制障碍,通过政府采购、服务外包等形式,为企业提供走访调研、公益活动、课题研究、项目跟踪、创新升级、资本孵化等服务,打通政府服务“最后一公里”,同步实现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和打造区域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双重收益。红星新闻记者 邓文博 摄影记者 陶轲

新闻推荐

探访布展现场: 现代科技手段 让珍贵文物“活”起来

展厅内部分造景。工作人员正在布展。“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万里家在岷峨。”1月21日,“吾家东坡——苏轼题材文物特展·《苏...

彭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彭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