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黑熊、羚牛、豹猫、毛冠鹿…… 珍稀野生动物频频“出镜” 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

成都商报 2021-11-14 01:00 大字

大熊猫国家公园,红外监测相机摄下的影像

11月13日,红星新闻记者从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管理分局获悉,近日,大熊猫国家公园大邑管护总站在野外专项巡护中收取红外监测相机储存卡时,发现了大熊猫、羚牛、黑熊、豹猫、毛冠鹿等大批珍稀野生动物活动影像资料。

视频资料显示,10月30日,一只成年大熊猫坐在镜头前安静地吃着竹叶,一个小时后才悠闲地离开。10月31日,距离此地5公里左右的红外监测相机也拍摄到一只成年大熊猫路过的身影。据大邑管护总站工作人员分析,这是属于领地相邻的两只大熊猫,“在相隔仅一天的时间里两只邻近的大熊猫均出现在红外相机镜头里,这种情形非常难得。”

此外,这次收获的视频资料还发现了一大一小两只黑熊,它们在镜头前不停地打闹、嬉戏玩耍,现实版的“熊出没”在大熊猫国家公园上演。

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位于成都平原西北部,前期试点规划面积1459平方公里,涉及都江堰市、彭州市、崇州市、大邑县4个市(县),约占全市自然保护地总面积的60%。该区域是邛崃山,岷山两大山系大熊猫种群基因交流的关键性走廊带枢纽,根据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显示,片区内的野生大熊猫数量已经达到了73只。

据悉,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管理分局自成立以来,不断加大栖息地保护修复力度,目前已完成大熊猫栖息地修复4.36万亩,计划2025年前完成大熊猫栖息地修复30万亩,将碎片化的栖息地串联成片。同时,按照“人退猫进”原则,实施生态移民计划,推进核心区原住民搬迁,配合清理退出小水电34个;开展候鸟护飞、反盗猎等联合巡护,共开展日常巡护930次,专项行动16次,减少了人为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还原了国家公园的“原真性”,保护了大熊猫栖息地的“完整性”。

此外,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管理分局通过建立生态智能网络系统,加快构建生物多样性监测体系,划定定期巡护路线65条,设置监测网格94个,布置摄像头、红外相机484个,片区内共拍摄大熊猫、雪豹等旗舰物种活动照片18万张,视频4.8万个。

今年以来,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多次通过红外相机监测镜头发现大熊猫、雪豹、羚牛等珍稀野生动物,川金丝猴分别出现在彭州龙门山镇、都江堰龙池管护站周边,与附近村民“偶遇”。本次巡护收集到的丰富的野生动物影像资料,充分彰显了成都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上取得的丰硕成果。

红星新闻记者 彭惊

新闻推荐

乘势而上 成都擘画未来五年发展蓝图

成都太古里。图据锦江区融媒体中心成都市锦江区升级改造后的三圣花乡。图据锦江区融媒体中心鸟瞰彭州。持续提升发展...

彭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彭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