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有了泡菜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四川日报 2021-10-28 06:43 大字

新政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殷鹏

四川泡菜行业高盐废水主要排入岷江、沱江,一直是全省水污染治理工作的重点、难点和痛点。省生态环境厅联合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四川省泡菜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规定了四川省辖区内泡菜工业企业和蔬菜盐渍生产加工设施的水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监测要求和监督管理要求,已于10月1日起正式施行。

为何出台标准促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

泡菜产业是四川省不少地方农村支柱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2020年,眉山市东坡区65家泡菜企业卖出近200亿元,带动了21万户农民种植蔬菜40万亩,吸纳3万人进厂务工。

据初步估算,四川泡菜行业每年约产生0.76亿吨废水,高盐废水排放问题尤其突出,排放到江河湖泊会影响水生生物生存,腐蚀桥梁基座,引起土壤盐碱化;排入普通污水处理厂,又会干扰生化处理单元正常运行,影响达标排放。

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许利说,四川泡菜企业高盐废水主要排入岷江、沱江水系,具有间隙性、地区差异性和局部污染特性,对部分支流影响较大。

成都彭州市、眉山东坡区和资阳乐至县等泡菜主产区探索出了企业入园、园区统一建污水处理厂、高盐废水集中收集处理的路子。之前的排放标准对排入污水处理厂的泡菜废水的水量和总氮浓度都未作规定,使得生态环境管理部门日常监管无标准可依。

省生态环境厅水生态环境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制定泡菜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将进一步提升泡菜行业污染治理水平,促进企业生产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

标准有何特点严于国家标准,确保有实效

四川泡菜企业有3/4是利润较薄的小微企业,如何科学合理地制定和实施排放标准?许利从标准制定角度给出了答案:不断完善间接排放管控要求,鼓励企业入园,园区污水由专业化的第三方集中处理,同时合理设置过渡期,分阶段逐步加严,引导相关行业开展清洁化改造。

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标准有三个特点——

因地制宜设置控制因子。标准科学设置“氯离子”控制指标,确保企业采取了基本的高盐水排放管控措施后,能缓解相关流域水生态环境面临的压力,同时又达到减少高浓度盐水排放;增加对“总氮”的污染控制,因为水中氮元素含量过高,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使藻类大量繁殖,不利于水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

分类优化间接排放管控要求。四川共有167家泡菜企业,约有一半排入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标准要求将接纳泡菜废水的工业集中污水处理设施纳入管控,并给予18个月时间改造,确保改造完成后完成相关排放管控要求。

分阶段按工艺实施标准。针对不同生产工艺类型,标准分类确定了氯化物排放浓度限值。对现有企业,确定盐渍泡菜加工企业的排放限值为6000毫克/升,确定传统盐水渍泡菜加工企业的排放限值为2000毫克/升,确定混合型加工企业的排放限值为4000毫克/升。过渡期满后(即18个月后),上述三类企业排放限值分别加严为5000毫克/升、1000毫克/升和3000毫克/升。

“《四川省泡菜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严于国家标准。”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标准规定了泡菜工业企业、蔬菜盐渍生产加工设施的水污染物排放限值,新建企业废水的色度、悬浮物、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浓度在国家标准一级排放限值基础上分别收严了40%、28.5%、20%和33.3%,并新增总氮和氯化物控制指标。

新闻推荐

科技助力“药城”生态链加速形成

川芎种植基地。□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杜铠兵文/图“彭州种植中药材有上千年的历史,加工制药历史也超过百年,有...

彭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彭州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