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成网 通江达海交通运输体系全方位变革 枢纽能级优势全方位跃升

成都日报 2020-12-31 08:30 大字

铁路公交化让成都平原城市群市民出行更加便利

成渝高铁上首发的复兴号动车组

便捷高效的航空网通达全国、连接全球,5586万人次客流,稳居航空第四城;不断延伸的铁路通道贯通南北,畅通东西,410公里的高快铁通车里程,城市朋友圈不断扩大;纵横交错的公路网贯通城市、畅达乡村,28400公里公路通车里程,稳居中西部第一……“十三五”时期不仅是聚力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的五年,更是成都交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五年。五年来,成都市交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约1825亿元,较“十二五”期间交通固定资产投资1260亿元增长45%,成都交通迎来全方位变革、枢纽能级优势全方位跃升,交通通道立体成网,通江达海。

刚刚召开的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会提出, 要加快建设国内大循环战略腹地和国内国际双循环门户枢纽,这为今后五年成都交通的发展明确了路径,指明了方向。

“十四五”期间,市交通运输局将以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统揽,切实提升国际化综合交通枢纽能级,深入推动成都市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交通强市,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为实现建设现代化新天府、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城市贡献交通力量。

外建大通道

高铁高速航空改变生活

城市朋友圈不断扩大

翻开“十三五”的编年册,成都对外通道建设不断在高峰中再攀新高,高铁不断延伸,航线越织越密,高速更加完善。

铁路

“148”高铁交通圈加速形成

“复兴号成渝双城巴士提醒您,前方到站沙坪坝……”12月24日,开通运营五年的成渝高铁提质改造工程完成,并正式上线直达复兴号动车组,成为四川首条时速350公里的高铁,成渝两地也迈入真正意义上的“1小时交通圈”。时速350公里的成渝高铁,只是这五年来成都铁路通道发展的一个缩影,西成高铁、成贵高铁、成雅铁路……一条条飞驰在山谷平原之间的高铁银龙,更让成都的城市朋友圈不断扩大。截至目前,全市已形成“1环10射”铁路网络,总里程达870公里。高快速铁路里程达到410公里,以成都为中心的“148”高铁交通圈加速形成。铁路货物跨境运输发展迅速,已累计开行列数超10000列,其中中欧班列超6000列,线路数量、运输时效、综合重载率、集装箱吞吐量等运行指标持续在全国同类型陆港中保持领跑水平。

航空

客货运量稳居中西部第一

成都不沿边、不靠海,取得如此发展成就靠什么?靠的是“通天之门”。“十三五”期间,双流国际机场完成扩能改造,天府国际机场一期工程基本建成……城市的开放之门越敞越开,航空枢纽能级持续巩固。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双流国际机场已开通航线358条,其中国内航线214条,国际(地区)航线126条(其中定期直飞航线73条),经停国内转国际航线18条,航线规模位列全国第四、中西部第一;年旅客吞吐量5586万人次、年货邮吞吐量67.2万吨,客货运量分列全国第四位和第六位,稳居中西部第一。

高速公路

“3绕12射”高速公路网初步形成

五年来,成都的高速公路网体系更加完善,“人便其行,货畅其流”的高速公路格局也日趋显现。成都天府国际机场高速主线、成资渝高速、三绕高速蒲都段、三绕高速德简段建成通车,通车里程224公里,全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178公里 “3绕12射”高速公路网已初步形成,路网密度约达到8.23公里/百平方公里。

内构立体网

公路公交新业态

成就城市高效运转

如果说畅通全国,通达世界的对外通道扩大了成都的朋友圈,那么遍布城乡、便捷高效的市域交通体系则成就了成都城市的高效运转。

公路

总里程路网密度保持中西部第一

五年来,成温邛、中金等快速通道项目建成通车,金简仁、成资等快速路项目加快建设……截至2020年底,全市地方公路总里程超过28400公里,路网密度约198.1公里/百平方公里,在中西部继续保持第一。

城市大动脉迅速打通的同时,农村公路也不断提质。一条条“畅安舒美”的农村公路风景线,带动了一批特色产业、特色村镇发展,崇州竹艺村、彭州蔬菜小镇等一批特色小镇雨后春笋般涌现,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澎湃动力。

“十三五”期间,特别是今年以来,市交通运输局深入落实“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创建培育及初评工作,新建农村公路200公里,完成国省干线大中修及预防性养护74.62公里,普通国省道桥梁防护设施提升改造即将完工,顺利完成国省干线养护 “十三五”迎部检工作,会同市财政局制定《成都市农村客运可持续发展考核奖励办法》,稳定保持成都市具备条件的建制村100%通客车,金堂县、彭州市列为交通运输厅“金通工程”建设试点县(市)。郫都区、金堂县、蒲江县成功申报国家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公共交通

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60%

晚上7点,正值晚高峰。光华大道三段的地铁南熏大道站,乘客们从地铁站内鱼贯而出,站外等待他们的则是一排排整齐的共享单车和陆续进站的接驳公交。

市民杨先生家住温江区光华新城,上班在市中心春熙路片区,每天通勤都需要通过共享单车或者公交、地铁完成。“成都现在公共交通非常方便,出了家门就有公交或者共享单车,通过它们去地铁站非常快捷。”杨先生告诉笔者,天气好的时候,他就选择骑行到家或者去地铁站,不想骑行的时候地铁站也有直接到家附近的公交。

市民越来越愿意选择公共交通出行,这得益于成都日益完善的轨道+公交+慢行的三网融合公共交通服务网络。如今成都的公共交通多种多样,公共交通吸引力持续增强。“十三五”期间,市交通运输局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推动轨道、公交、慢行交通三网融合,打造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一体化公共交通体系。

这五年,成都地铁1号线三期、3号线一二三期、4号线二期、5号线一二期、6号线一二三期、7号线、8号线一期、9号线一期、10号线一二期、17号线一期、18号线一二期、有轨电车蓉2号线建成运营,运营里程达558公里,排名跃居全国第四,新增运营里程470公里(含蓉2号线39.3公里),日均客运量417万乘次,较“十二五”末增加约280%。截至目前,中心城区开通运营快速公交线路11条,较“十二五”期间增加9条,公交专用道车道里程1014公里,“5+1”区域500米公交站点覆盖率100%,疫情发生前,常规公交日均客运量391万乘次,轨道+公交日均客运量约808万乘次,较“十二五”末增加35%,到2020年底,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60%,较“十二五”末增加17个百分点,其中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比例超过50%。

新业态

累计办理网约车平台经营许可证90家

新经济共享单车、网约车和以分时租赁模式提供汽车共享服务,让成都人的出行更加便捷。如何管理好这些新生事物,做到既方便市民,又不影响城市正常秩序,市交通运输局给出了亮眼的答卷。

今年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市交通运输局加强网约车安全监管,会同市公安部门加快网约车“双证”办理,截至11月底,全市累计办理网约车平台经营许可证90家、网约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证92669个,《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98728册;规范共享单车发展,印发实施《成都市关于促进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按照2019年服务质量信誉考核结果和结合2020年中心城区“5+1”区域共享单车容量测算评估结论,实施共享单车投放配额管理,引导行业规范发展。

与此同时,智慧交通建设加快成势。奋力搭建覆盖全市域、全行业、全过程智慧交通体系,目前,建成交通运行协调中心(简称TOCC)一期项目,初步实现航空、铁路、公路、地铁、公交、出租等全域信息共享,统一协调城市道路交通管控和综合交通运输服务,为全域成都实现“道路安全畅通、运输衔接高效、出行便捷舒适”的成都市大交通格局提供智慧保障。

成渝一体化

成渝交通一体化

助力唱好“双城记”

成渝高铁提速、成达万高铁开建、成资渝高速建成……“十三五”期间,特别是今年以来,市交通运输局围绕服务国家战略、引领区域发展,努力唱好成渝高质量发展“双城记”。

下好“先手棋” 成德眉资交通互联互通

交通一体化,规划要先行。“十三五”期间,市交通运输局编制完成《成都市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并上报交通运输部,编制完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综合交通规划研究》,加快推进《成都市综合交通运输“十四五”规划》《成都市物流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编制完成《成都铁路枢纽总图规划修编》《成都港总体规划》,研究制定《成都枢纽普速外迁十陵站方案》。

在加快铁路大通道建设方面,市交通运输局积极推进成渝中线高铁、成达万高铁前期工作,成达万高铁可研报告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批并于2020年12月24日开工建设,争取国家铁路集团公司支持成自高铁增设空港站,推动成渝中线高铁可研报告修编方案通过国家铁路集团公司组织审查,完成涉及成都市规划选址、用地预审、社稳评估、综合开发协议、征拆包干协议等前置要件,成渝高铁提质改造工程完成,成渝两地实现1小时通达,成渝铁路扩能改造已完成预可研编制。与此同时,高速路网加密也在加速推进,成资渝高速公路建成,成渝高速扩容前期工作加快推进。

今年以来,市交通运输局坚定落实省委“下好先手棋”“建好都市圈”的重大部署,加快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多节点、网络状、全覆盖交通网络,推动都市圈内交通由“直连直通”升级为“互联互通”。

“首先,完善同城化规划体系。”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透露,该局配合省同城办完成《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暨成都都市圈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编制工作,配合省发改委、交通运输厅开展《成德眉资同城化综合交通基础设施专项规划(2020-2025年)》研究工作。

与此同时,加快构建轨道上的都市圈。推动成都外环铁路共建共管协议、市域铁路S5线共建共管协议顺利签署,推动市域铁路公交化改造一期工程顺利完成,加快推进二期工程前期工作,持续加密成都至德阳、眉山、资阳城际间动车,成都至成都平原城市群及近郊新城日发动车提高至329对,平均发车间隔缩短至25分钟,日均客流总量达25万人次,联合成都平原城市群五市相关部门促成国内首例多主体联合购置(租赁)动车组模式,推动CRH6A-A“天府号”公交化动车组于2020年9月投运。

“除了轨道交通,都市圈路网体系也在不断完善。”该负责人表示,目前已开工建设天邛高速和成南、成绵、成乐高速公路扩容项目,按照《成德眉资打通同城化城际“断头路”行动计划》,实现广大路、螺简路等5个项目完工,加快推进成资大道等项目建设,开展青金快速路北延线等项目国土空间规划编制。

在运输服务一体化方面,公交同城化取得新突破,成眉、成德间先后开通运营6条跨市公交线路,成德眉资四市实现公共交通“一卡通”互通互惠。德阳·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候机楼作为全省首个城市候机楼正式启用。

聚力“十四五”

交通高质量发展

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基本建成

要加快建设国内大循环战略腹地和国内国际双循环门户枢纽……刚刚召开的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会为今后五年成都交通的发展明确了路径,指明了方向。

蓝图已经绘就,奋进正当其时。如何将全会的要求落地落实,转化为具体行动,这是成都交通今后发展的关键。

“‘十四五’期间,市交通运输局将坚定贯彻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部署,落实省委‘一干多支’发展战略,以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统揽,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市交通运输局负责人表示,未来五年将加快建设交通强市,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支撑建设泛欧泛亚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奠定坚实基础,“为实现建设现代化新天府、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城市的宏伟目标开好局、起好步。”该负责人说。

与此同时,市交通运输局将补齐对外辐射短板,提升骨干通道能级,完善枢纽层次布局,基本建成通达全球、衔接高效、功能完善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优化拓展国际国内航线网络,提升国际铁路港泛欧泛亚辐射能级,强化公铁海空互联互济,成为全球供应链体系的重要节点;构建区域城市群一体化立体交通网,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布局完善高快速路网,初步形成四向拓展、立体融合、区域引领的国家中心城市交通发展西部示范;建成立足“人脑”智慧的智慧交通体系,打造“轨道+公交+慢行”三网融合的绿色交通出行体系,推进清洁高效运输装备广泛应用,初步形成绿色集约、人本生态、智慧高效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交通发展全国典范。

田浩洋/文

新闻推荐

彭州市公证处:公证为民 提升群众满意度

华西都市报讯(记者杨金祝)12月14日下午,通过彭州市公证处远程办证系统,远在缅甸的周先生半小时内完成了在线认证比对、在...

彭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彭州市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