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心“宅家”保障不愁

四川日报 2020-02-07 06:04 大字

2月6日,成都市龙泉驿区农产品批发市场组织了丰富的蔬菜供应市民。本报记者衡昌辉摄

2月6日,在成都市蒲江县寿安镇,满载爱心物资的17辆货车向武汉出发。这批物资包括水果、蔬菜、防护服、口罩、消毒液等300多吨。本报记者李向雨摄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市民一直关心生产生活物资是否有保障。近日,本报记者探访蔬菜基地、农产品交易中心及物流配送点发现,各个部门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还创新工作方法,全力保障市民生活需要。

探访:蔬菜基地

西南最大“菜篮子”彭州

未来两月 每日上市蔬菜7000余吨

“今天菜价还不错!”2月6日11时许,彭州市蔬菜产销协会会长陈孝建走进白庙市场,和菜农攀谈起来。位于彭州市天彭街道的白庙市场,承担了彭州蔬菜90%的销售任务。

作为全国主要“南菜北运”和冬春蔬菜生产基地、西南地区最大蔬菜交易中心,彭州每年的蔬菜总产量达1200多万吨,近一半外销至省外。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彭州如何保障居民“菜篮子”?

□本报记者 王成栋

在地蔬菜60万吨

已完成“抢种”4万亩

“今天收完,明天要撒种。刚下过雨,墒情正好。”2月6日13时,刚吃完午饭,彭州市天彭镇壁山村种植大户刘文林就开着旋耕机来到地头。不远处,十余名工人正抢收花菜。

在彭州,多年来的耕作模式是“菜-稻-菜”。每年菜农收完早春蔬菜后,要将部分土地闲置到五六月,才种植水稻。据统计,彭州目前在地蔬菜15万亩,接下来两个月可累计供应60万吨。为何还要“抢种”?

“要保证全省乃至邻近省市的蔬菜供应。”彭州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廖德才介绍,“抢种”是当地近期大事之一。立春至2月中旬前播种的蔬菜,可在大春播种前完成收割,“现在种,五月还能再收一茬菜。”

有时间,还要有物资储备。成都村投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监事长但贵安介绍,去年底,彭州的经销商、合作社、相关企业和农业部门就已完成种子、肥料、薄膜等物资采购,“现有物资能保证一直到秋播都不断供。”

彭州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受疫情影响,邻近地区的务工人员尚未返岗,“但本地返乡人员也未外出,正好能就近招工。”目前将把主要精力放在耕作人员的防护物资采购和分配上,“做到人人戴口罩,确保种植过程的安全。”

廖德才透露,截至目前,彭州已完成补种菜地4万多亩。按每亩产量4吨计算,可新增成都及周边区域半个月的蔬菜供应量。

与社区、商超等对接

实现“门对门”送菜服务

“我们的量很充足。”陈孝建介绍,疫情发生后,彭州市农业农村局、彭州市蔬菜产销协会、成都村投农业发展股份公司等立即组织摸排“家底”,“登记每个种植户的种植面积、品种、产量和预计采收时间,现在基本统计完了。”

廖德才透露,根据统计结果,不算补种蔬菜,预计接下来两个月,彭州每天可供应蔬菜7000吨以上。鉴于目前成都等地尚未完全开工、开学,市场需求未到顶峰等现状,当地决定组织涉农链条企业、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指导农户“错峰采收”,即分批采收,“毕竟眼下天气还冷,蔬菜在田里还能多长一段时间。”

如何打通蔬菜到市民餐桌上的“最后一公里”?答案是组织菜源输出,尽量做到“点对点”直销。

“这段时间批发市场线上接单,线下配送、分销现象有所增加。”彭州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彭州组织白庙市场等依托雨润集团、永辉彩鲜食等,与成都主城区的社区、商超和物业公司对接,每天把上百吨蔬菜送到商超、小区。

“接下来,覆盖的小区还会增加。”廖德才表示,将进一步对接商超和大型物业公司等,并依托后者的网点、配送和仓储系统等资源,缩短市民外出买菜的距离和时间,降低传染机会。

探访:农产品交易中心

日均供应果蔬1万余吨

开辟专区 为鄂渝保供提供专属服务

□本报记者 王代强

“60块钱买不买?”“买!”这是2月6日上午,四川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简称“交易中心”)水果交易区的一单草莓交易。

位于成都市彭州濛阳的交易中心,是国家级蔬菜批发市场、西南地区最大的农产品交易中心。批发市场,既是“菜篮子”保供的第一战线,也是疫情防控的重要防线。疫情当前,这条战线如何筑牢?记者进行了探访。

2月6日上午8时,记者驾车从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出发,不到50分钟便到达交易中心。此时,4号门前,一辆辆货车排着长龙,从这里进入交易中心一期——果蔬交易区。交易区按水果、蔬菜的品种,划分为20余个大棚。大棚外,送货的三轮车来来往往,商贩们戴着口罩,站上升降梯,为列队停放的大货车上货。交易中心日均人流量达两万余人次,进场时须依次在入口测体温、登记。

“近段时间交易正常。”交易中心果品总经理党永斌说,为保障供给,交易中心提前联系对接彭州本地及成都周边的上游供应基地,做好供应储备,并积极与下游采购商联络沟通交通运输情况,确保运输保障线路畅通。据统计,目前交易中心日均果蔬交易量达1万余吨,其中蔬菜8000余吨、果品2000余吨,“市场供应得到了充分保障,不少果蔬价格较平时略有降低”。

交易中心向全国供货,湖北、重庆等是重要“伙伴”。疫情发生后,两地部分商家对于是否能继续在四川采购、销售果蔬表示担心。

“我们挨个儿给商家打电话,解释货源充足、渠道畅通。”交易中心副总经理兼食品城总经理刘腾辉说,交易中心还开辟了鄂渝保供专区,提供专属服务。

2月6日上午10时许,专区大门口,交易中心工作人员,当地卫健、公安、综合执法等部门工作人员,正对出入车辆及人员进行排查登记。专区内,重庆采购商蒋小金和助手们,正在往大货车里上货。为了及时供货,交易中心组织了20多辆三轮车,提前向专区输送采购商们预订的果蔬。

只用了几个小时,蒋小金采购的雪梨、蜜瓜、番茄等10余种、共计11吨蔬果,就装车完毕。除了上货速度,令蒋小金感动的,还有专区的服务:他身后的一排房屋的一楼,被装饰成鄂渝采购商休息室,里面有办公桌、座椅、饮水机、卫生纸等,门上还张贴了附近超市及餐饮店电话。

数据显示,2月2日至5日,两地商家已在专区采购果蔬351吨。未来,交易中心还将开设河南及其他区域的保供专区。

探访:物流配送

放货地点五花八门

“无接触配送”服务火了

□本报记者 蒲香琳

“挂门把手、放电梯里、放小区门口栅栏上……客户指定的地点,‘画风’有时候挺好笑,但这样很安全。”2月6日一早,送完快递的京东物流配送员杨松林告诉记者,入行快8年了,以前都是以把包裹递到客户手上为服务宗旨,最近只能把包裹放到客户指定的地点,客户自己来取,即使当场取,也隔开至少两米,全程“无接触”。

疫情防控期间,“无接触配送”服务模式正成为一种“潮流”。所谓“无接触配送”,指配送员不与消费者产生直接接触,双方协商约定将物品放在指定位置,避免直接面对面,尽可能降低人传人风险。美团、饿了么、盒马、京东到家等各大平台,都已推出这种新型服务模式。在制作、包装等环节,不少平台也都有相应规定。

几天前,成都餐饮同业公会也联合阿里巴巴本地生活发出倡议,推出“无接触式”在线送餐服务,成都24个餐饮品牌共388家门店响应。某些外卖APP还推出“外卖安心卡”服务,消费者可通过粘贴在外卖包装袋上的卡片,得知餐品制作者、装餐员、骑手的体温记录,安心收餐。同时,各平台要求配送员严格佩戴口罩。

“无接触配送”并不局限于餐饮和快递。药品、生鲜及各大商超其他生活物资的配送,同样支持此项服务。

新闻推荐

资阳市启用食品安全管理人员抽查考核系统 考核不合格者不得上岗

本报讯(记者黄智微)1月20日,市市场监管局正式启用食品安全管理人员抽查考核系统,通过移动端就能完成对生产企业食品安全管理...

彭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彭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