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 个产业功能区积蓄成都发展新动能
从低成本、低门槛、高补贴集聚产业的工业集中区1.0版,到以优惠政策引导和产业补贴吸引技术密集型企业集聚为主的高新区2.0版,不同时期的产业园区模式支撑着成都产业发展。但成都市决策者清醒地认识到,无论是1.0版还是2.0版,都是以企业规模集中为导向的单一经济组织方式,普遍存在定位不清晰、功能不完善、职住不平衡、资源不集约的问题,导致生产与生活失衡。,66 个产业功能区积蓄成都发展新动能。
这种“失衡”体现在很多细节中。根据极光大数据《2018年中国城市通勤研究报告》,成都平均通勤路9.3公里,高于武汉的8.2公里、杭州的8.4公里、广州的8.8公里、深圳的8.7公里。较长时间的通勤里程和时间,不但降低了工作效率,也给城市的高效运转带来负荷,引发了常见的“大城市病”。
企业生产成本过高,也是传统产业园区面临的严峻问题之一。成都市委相关领导认为,成都地方发展形成的主导产业更多是依靠招商引资,属于“两头在外”的来料加工生产模式。许多企业与企业之间没有相互协作关系,这在一定程度上将影响企业的生产成本。
2017年,成都创新性提出,通过构建产业生态圈转变经济工作组织方式。随后,成都统筹布局以提高功能复合率和宜居宜业度为导向的3.0版——产业功能区。
两年来,围绕产业功能区建设,成都市先后召开五次领导小组会议持续深化认识、积极探索规律、建立制度规范,聚焦顶层设计完成产业功能区科学协同布局,系统构建起“5+5+1”产业体系——“16+1”个产业生态圈66个产业功能区三级支撑体系,聚焦产业细分领域量身打造“两图一表”,产业功能区对城市的战略功能支撑进一步明确。
从产业开发到独立成市产业社区内涵不断丰富
今年以来,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高新区域项目招引不断传出好消息。不久前,包括华兴源创西部地区总部项目、华大恒芯研发生产基地及运营中心项目、登临科技通用处理器芯片研发中心项目以及建广通用基金项目在内的四大集成电路项目落户于此。
但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局功能区推进处副处长代自强,更喜欢向大家介绍一个小细节:目前成都高新西区第一个人才公寓项目正在建设中,建成后最少能解决2000名人才的居住需求。“现在产业园区之间的竞争,更多的是研发型人才的竞争。研发型人才更倾向于宜居宜业的环境。过去的产业园区,在宜居宜业环境吸引力方面,远远不够。”
在成都市决策层看来,推进产业功能区建设,重点是要改变原来的产业发展模式,大力营造产业生态、创新生态、生活生态和政策生态,提高功能复合率和宜居宜业度,打造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空间载体。
思则变,变则通。“独立成市”概念下,若干个产业功能区就是若干个城市新型社区。以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为例,从一开始生物城就将“城市功能”放在首要位置。第一家便利店、第一个开放的人才公寓……生物城在拥有愈加浓郁城市生活气息的同时,不断彰显独特品位。“生物城以发展生物医药产业为主,在植被和花草的选择上,我们特意避免选择易沾污性植物等。”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功能区建设推进处处长赖维透露的这个细节,正是该功能区的“个性体现”之一。
从初步探索到渐入佳境城市发展能级不断提升
最近,彭州天府中药城频传喜讯:江苏联环药业牵手天府中药城,打造生物医药研发制造基地项目;总投资16亿元的彭州市协力制药产业园项目启动……截至目前,该中药城已集聚中医药企业50余家,基本形成以现代中药为特色的功能主体。彭州天府中药城的活跃,是成都66个产业功能区的一个缩影。今年前7月,全市产业功能区新签约引进397个项目,总投资5126亿元。数据背后,影响成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产业链条进一步完善: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以京东方等核心龙头企业需求为导向,招引路维光电、住友化学等新型显示产业链薄弱缺失环节,推动新型显示集聚成链发展;成都轨道航空产业功能区以成飞工业等核心龙头企业为引领,新签约引进永峰科技等10家核心配套企业,航空配套产业生态培育成效初显……
“17个产业生态圈和66个产业功能区的确定,就是要在全市形成一盘棋,在22个区(市、县)形成产业错位发展的良性局面,推动成都城市实现高能级发展。”成都市委相关领导介绍,当前成都产业功能区建设已起势,但筑基、赋能、成势仍任重道远。
为进一步推进产业功能区建设,成都将重构产业功能区管理体制,建立“管委会+专业化运营企业”的运行机制;聚焦服务增效,逐一制定产业功能区管理机构职责任务清单和赋权清单,赋予产业功能区在规划实施、用地保障、建设审批、环保督查、企业服务等方面的自主权,下沉政务服务和执法监管力量,实现“办事不出功能区”。
新闻推荐
“非遗节”分会场好戏连台游客周末“打拥堂”感受非遗魅力□本报记者马工枚胡斌文/图第七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
彭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彭州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