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改厕 能从彭州学到啥?

四川农村日报 2019-10-24 06:52 大字

当地村民正在进行三格式化粪池改造。

村民家里用上了卫生厕所。

□本报记者 刘佳 文/图

两平方米见方,新装的马桶旁,瓷砖铺地贴墙。对于彭州市九尺镇玉源村6组村民邱长松而言,自从家里有了卫生厕所,生活品质今非昔比。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乡村振兴的首场战役。小厕所系着大民生,按照“作战图”,今年年底,四川省城镇近郊区等基础条件较好的地区,将基本实现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70%以上。为此,各地正积极统筹推进、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推行这项工作。

近日,农业农村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了全国农村“厕所革命”十大典型遴选范例。其中,彭州市“广泛发动群众全程参与”改厕经验成为全国典型。彭州的农村改厕工作究竟是如何推进的?取得了怎样的经验和成效?今年已进入第四季度,全省农村改厕工作目前推进情况如何?下一步有怎样的打算?近日,记者进行了走访。

故事 低保户数十年心愿成真

邱长松是低保户,即便收入微薄,去年他还是花费3000多元,在家里建起了配有马桶的卫生厕所。

“说出来不怕你笑话,修厕所前我们方便全靠粪桶来接,然后要么倒进邻居家的化粪池,要么灌田。”邱长松今年72岁了,数十年来他家里连一个化粪池都修不起,更别说用上卫生厕所。改变,始于全村人居环境的提升。

“我们全村的改厕大概是从去年3月份开始的。”10月10日,玉源村村主任张凯告诉记者,单纯谈改厕,很难调动村民的参与性。如何充分尊重当地老百姓沿袭多年的习惯,调动大家的改厕主动性,是开展这项工作的关键。

邱长松家坐落于玉源村的谢家院子,这里多年来保持着典型的川西院落形态和自然林盘。如今的谢家院子已成为成都周边一处“听得见水声、记得住乡愁”的网红打卡地。

邱长松家离院子入口处不远,木质大门上镶有铺首、铜钉,是独具特色的川西民居。他家有两间卧室,一间厨房,新修的卫生间正好位于卧室和厨房之间,下面接有管道,生活污水通过管道,流入屋外几十米的一个小型集中式污水生态处理系统。这个系统可以将流入的粪便进行发酵、分解分层、阻留沉淀,然后再深度厌氧发酵,最后粪液中的病菌和虫卵被基本杀灭、除去后,可用于农业生产。

“我们的改厕思路就是融合产业发展、林盘改造和人居环境,打造一个共享的乡村治理共同体。”张凯说,以谢家院子为例,这里从产业到环境,整体都有提档升级。如今,院子内的村民不仅可以通过蔬菜种植“找票子”,还能通过产业链延伸获益,当地乡村旅游的发展让这里每逢节假日,总是游人如织。看着外来客人对院子环境的称赞,邱长松也不落人后。“村里大环境好了,我也不能让自家的这个小环境落后啊,改厕一共花了4000多元,政府还贴补了1000多元,如今生活品质真是不一样了。”

不只是玉源村,10月10日记者来到彭州市升平镇昌衡村,一组村民孟孝强正在督促工人修建新家,他家院子内5平方米的三格化粪池已经修好。

“我们村是从去年5月开始改厕的。”昌衡村村主任黄道勋告诉记者,刚提出改厕时,村民们并不积极。第一次议事会收集意见,结果仅有200户村民有改厕意愿,为此村干部们又召集村民小组长,组组开坝坝会,户户做工作,到去年9月的第二次全村议事会时,已经有接近500户村民同意改厕。“工作推进那么快,我们觉得有两方面原因,一是配合着农村污水、垃圾治理,改厕带来的环境和生活改善村民看得到;另外,还是要多给老百姓做工作,让他们明白改厕的好处和政策的奖补。”黄道勋说,按照计划,昌衡村共有532户需要改厕,目前这项工作已经接近完成。

举措 分类施策调动村民参与改厕

农村“厕所革命”,是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的重要一环。放眼全省,成都市的农村改厕无疑走在前列。地处成都平原西北边缘的彭州,距离成都市区25公里,地理格局“六山一水三分坝”,这也决定了其改厕工作必须分类、细化。目前,彭州采取自荐和推荐结合的方式在20个镇(街道)设置7个市级示范点,每个镇(街道)自行设置1-2个镇级示范点,以两级示范建设为带动,全面铺开户厕改造工作。

“我们主要因地制宜采取了三种模式。”彭州市卫生健康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彭州目前在山区、丘陵地区等水资源相对缺乏、分散居住的居民户,主要采用三格化粪池改造模式;在市镇污水管网和市镇污水处理厂周边较为集中居住的居民户,则将生活污水经集中化粪池密闭、沉淀、发酵后,再通过管网接入市镇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而在地势落差较大、相对集中居住、经济条件较好的居民户,探索生态微污式改厕模式。

农村“厕所革命”是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如何坚持政府引导、农民主体呢?彭州实行了全民动员。“一方面宣传改厕对改善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的重要作用,一方面普及粪便无害化处理原理等相关知识。”该负责人说,自去年彭州启动农村“厕所革命”以来,全市已张贴户厕改造村民告知书,发放了宣传手册、挂历、折页等资料36万余份,动员群众21.9万余户。

在政策奖补方面,彭州市采取“政府补助+农户自筹”相结合的方式,鼓励社会(集体)资金参与农村户厕改造。

“厕屋改造按照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资金由农户自筹,市财政采取以奖代补形式,按照1200元/户的标准拨付农户补助资金,按照300元/户的标准拨付镇街统筹资金。”据了解,相关资金拨付到镇,再由各镇(街道)按照改厕农户的家庭收入情况、化粪池大小、改造难易程度等情况适当分配统筹资金。截至目前,市级已拨付各镇(街道)资金7601.214万元,提供了彭州全市的农村户厕改造有力的经费保障。

而在长效机制方面,彭州市规范了市、镇、村(社区)三级农村旱厕改造工作资料,实行“一户一厕一档案”管理机制;实施了四级监督检查机制和验收考核机制;将农村改厕工作纳入目标管理;探索建立专业化收集运输消化处理粪污,成立改厕服务队进行管护等长效运营机制。

记者了解到,自去年3月彭州全面启动农村“厕所革命”以来,截至今年7月,该市已累计完成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约5万余座,推广完成三格化粪池改造农户4.7万余户。

展望 以点带面推广建设

从彭州看向全省,四川省有4.6万个行政村,农村改厕点多面广。今年年初,全省村庄清洁行动启动,突出“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省委农办、省农业农村厅、省发展改革委等8部门也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专项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四川省城镇近郊区等基础条件较好的地区,基本实现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70%以上,力争90%以上行政村至少有 1 处公共厕所,甘孜州阿坝州凉山州等经济欠发达、深度贫困地区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度放宽。

“开展这项工作,我们首先就要切实摸清农村厕所基础底数。”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各地把摸清底数、搞清任务作为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的前提条件,采取“自查+复核”方式,做到农村总户数、卫生厕所数、无害化卫生厕所数、需改建厕所数“四个摸清”。“四川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推进示范村建设,指导各地稳妥有序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示范村建设,确保改一户成一户,改一村成一村。”该负责人说。

不同改厕技术和模式的运用对于农村改厕工作的推行至关重要,记者了解到,今年四川省将重点用好用活中央、省奖补资金,实施完成农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示范村建设任务.与此同时,强化指导各地因地制宜,总结经验模式以点带面逐步推广建设。切实总结适宜不同地理环境、不同居住形态的农村厕所改建技术模式,严把设施设备和工程质量关口,坚决防止把民心工程做成“失心工程”。

记者手记

坚持问题导向 做好民心工程

小厕所关乎大民生,记者在走访时发现,改厕后,村民的生活品质确实得到了很大提升。但这项工作的推广,仍然面临不少问题。

例如有的地方改厕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有效衔接不够,重复投资、重复建设;有的地方,重视不够、缺乏资金,部分群众存在“等靠要”思想。另外,推进农村户厕改造,农民群众参与是关键,但是重建轻管的问题不容小觑。

为此,记者认为应强化统筹协调,完善农业农村、水务、生态环保等部门的对接机制以及市、区(市) 县、乡镇、村四级联动工作机制,确保农村户厕改造工作合力推进。注重建需均衡,应统筹现实状况与发展需要、户籍人口与实际居住,做到应改尽改、该改才改,避免资源浪费。此外,还要完善改厕后续管护运行机制。

同时,村“两委”应牵头修改完善村规民约,明确村民在全程参与农村“厕所革命”建设、运营和管护中的责任和义务,引导村民自觉摒弃传统生活陋习,切实增强其参与农村“厕所革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尽快实现从“要我改”到“我要改”的转变。

新闻推荐

全国劳模欠债后 转移资产到女儿公司 不料女儿被赶出公司

四年前,全国劳模刘光基为了逃避法院执行,通过签订资产转让合同,把自己名下的四川种都种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种都公司)的财产,悉...

彭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彭州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