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问路在何方”引误会具有多重警示

山东商报 2019-04-14 08:31 大字

用微信朋友圈记录自己的生活和休闲时光,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但有时一些模棱两可的信息发布出来后,可能给关注者造成错觉。近日,某大学的四名大学生在彭州市龙门山镇九峰山登山时,一名男生就发布了一条朋友圈:“敢问此时路在何方?”这短短几个字,就引发了一场多方力量的紧急救援,幸好最后只是虚惊一场。(4月12日《成都日报》)

“敢问此时路在何方?”或许发布者无意,但对于不知情的亲朋而言或许是有心。诚如此次事件,学生出游发出这样的字眼,老师自然是不敢大意。也就因此,怕他们万一发生意外,于是立即选择报警。应该说,老师的处理方式是恰当的。试想,如果不第一时间报警处理,恐怕后果不堪想象。从生命安全角度来看,即便是误会也值当。

其实,因驴友私自出游被困,而动用大量人力无力进行施救的情况并不少见,即便如此后来依旧是“前仆后继”,有的因此受伤,有的可能就此失去性命。所以,从这些层面讲,私自出游被困其核心正在于个人的法律意识与安全意识淡薄。而此类事件首要的警示意义就在于个人当有规矩意识。

第二个警示就是,应当加强安全与生命教育。据调查显示,85.87%大学生支持旅游,13.53%表示中立,有0.61%表示反对。可以说,大学生在空闲时间多出去旅游,对增强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有较大帮助,但是安全须是前提。故此,学校在此方面应做足功课。比如,引导学生在旅游前做好规划,在物资上做好准备,依法按规出游等等。

同时,从家庭角度来看,家长对此当引起重视。即便大学生已经成人,但要知道自家孩子的任性出游,与家庭教育脱不了干系,一旦由此诱发伤亡事故,就悔之晚矣。故此,一方面应该尊重孩子的意愿,尽量为他们的出游提供便利条件;另一方面同样须在安全上确保万无一失,比如保持通讯畅通等等。

当然,规避此类事件出现,相关部门有必要加强对典型案例的普及,以此增强出游者的安全与法律意识。另外,根据《旅游法》“旅游者在人身、财产安全遇有危险时,有权请求旅游经营者、当地政府和相关机构进行及时救助。旅游者接受相关组织或者机构的救助后,应当支付应由个人承担的费用。”让被困者付出一定的成本也有助于消弭“任性游”。

总而言之,“敢问路在何方”引误会也是“任性游”的应激反应。虽是误会也值得庆幸。当然,如何消除一些“说走就走冒险式旅游”才最值得思考的。更何况,即便是景区没有危险,路上遇到的人与事也难免会“杀机四伏”。对此,每个人当引起注意,别让本应该快乐的出游变成悲剧,甚至给社会造成一定负担。杨玉龙

新闻推荐

“蒜你狠”!温江蒜薹批发价 创十年新高 天气或为主要原因

东升农贸市场内卖的蒜薹“蒜你狠”的主角,可能是第一次由大蒜的“亲儿子”蒜薹来当。今年温江蒜薹批发价格,创下十年来...

彭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彭州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