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怎样破解乡村空巢化 集体经济如何转型

四川农村日报 2016-11-24 10:21 大字

看明星村官的观点和经验

□本报记者 樊邦平 刘佳 刘鑫

彭州市龙门山镇宝山村、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区湖坊镇进顺村和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周台子村,三个村的总资产之和超过100亿元,村民率先实现小康,它们是当下农村广阔天地中的耀眼明星。

9月24日,在第十六届全国“村长”论坛上,这三个明星村“掌门人”接受本报采访,就乡村空巢化、集体经济如何转型等新时期的乡村治理和农村发展分享了各自的观点和经验。

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周台子村党委书记范振喜:

面对农村空巢化乡村建设要善做加减法

周台子村地处燕山深处,却拥有数十亿元的集体资产,人均年收入达1.3万元。该村靠采矿致富起家,如今形成了多元化的产业布局。村民们不仅可以在村办企业上班,还住进了村里集体盖的楼房,自来水、粮补、菜补、地源热泵供暖等免费福利一应俱全。

“当下农村空巢化严重,人口分散,土地撂荒,留守老人和小孩成为农村的主力军,面对如此局面,乡村建设要善于做加减法,将资源集中,充分发挥效益,把分散的农户按照宜聚则聚,宜散则散的原则,进行整合,降低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的建设成本,提高村民的幸福指数。”范振喜认为,当下农村空巢化现象普遍,建设新农村面临无人来建的尴尬,要发展集体经济,首先要结合本地实际,整合地方人口和资源,切实发展生产。

“周台子村以开发矿产资源起家,但并未依靠这个吃一辈子,后来又人说其实山区种植金银花比较适合,于是我们试了试,结果效果很好,我们不仅种出来了金银花,还将其加工生产成茶叶、点心和饮料,做成产品,提高了附加值,在我们村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范振喜认为,对于农村发展的项目也应该敢于做加减法,不适合的产能要淘汰,适合的产能要发展。

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区湖坊镇进顺村党委第一书记罗玉英:

建设新农村必须以集体为坚强后盾

“2003年,一个外来的业主找上门,希望流转土地,在村上开一家汽车4S店,我们于是以村集体名义与他签下了20年的土地流转协议,并要求租期满后土地上的所有建筑都无条件给村集体,且每5年要上涨一次流转经费,业主看到出面签约的是村集体,信誉有保障,于是也就爽快答应了我们的要求。”罗玉英表示,这是一个典型的以村集体做后盾,为老百姓争取利益的故事。

罗玉英告诉记者,以前进顺村是“硬木扁担杉木桶,代代不离驼背种,一根扁担两只篮,有女莫嫁上窑湾”,后来,当地坚持科学发展,勇于创新、敢为人先,先后历经了“盘活资产打基础、以地换地拓空间、招商引资谋发展”三个发展阶段。建立了“一个集团,三个园区,三家宾馆,五大市场”的产业群,全村实现了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从乡村到城市,从农民到职工,从职工到股东的历史性转变。

彭州市龙门山镇宝山村党委书记贾卿:

紧扣时代走转型升级绿色发展之路

宝山村党委书记贾卿表示,乡村发展,起初是以资源密集型或劳动密集型产业为引擎,但这不是长久之计,面对资源的枯竭和环保的压力以及劳动成本的上升,过去那套必须转型升级,当前的乡村必须走绿色发展之路。

宝山村先人一步,早在90年代初,便将工业外迁,为旅游业留下生态本地、腾出发展空间。

尽管目前在宝山村的集体资产中,旅游业的产值比重还不到10%,但近5年多时间里,宝山村在旅游建设方面的投资已经超过了5亿元。“搞旅游业,对村民收入的带动是最大的。”贾卿认为,对于大多数缺乏区位优势和矿产资源优势的村而言,发展乡村旅游,走一二三产业融合联动发展之路是一条值得探索的道路,当下各村应该紧抓绿色发展的时代机遇,积极整合本村的农业产业和生态资源,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新闻推荐

收获前夕 13亩蔬菜一夜枯死彭州6位农户损失超10万,怀疑有人投毒,警方介入调查

彭州6位农户损失超10万,怀疑有人投毒,警方介入调查周边田地里绿油油一片,罗俊元大爷家种的莴笋和蒜苗却枯萎了。11月8日,看着地里枯萎的莴笋,罗大爷欲哭无泪。罗大爷在田里发现了皮鞋印,他怀疑有人对他...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