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彭州推动主导产业提档升级 中等职业学校搭建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立交桥”

成都商报 2016-11-17 00:00 大字

背景: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围绕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这一目标,提出了“157”总体思路。其中明确要求要优化和扩展城市发展空间,建设网络城市和大都市区,构建“双核共兴、一城多市”的网络城市群和大都市区发展格局。彭州坚持工业“一业定乾坤”,优化“两区一基地”工业布局,形成工业开发区发展“大装备”“大医药”“大时尚”,航空动力功能区发展“大制造”,石化产业基地发展“大石化”的工业版图。推动彭州传统制造向“智造”和“创造”转变。

实现上述目标,不仅靠“输血”——大力引进高科技人才,而且还自身“造血”——发展教育培养人才。早在2013年彭州市委市政府就开始布局,同年6月,彭州市三所优质中职学校(成都石化工业学校、彭州市职业中学和彭州市技工学校)整合为新的成都石化工业学校。整合后的成都石化工业学校,无论是办学规模、就业率等,在迅速挤入成都市公办中职学校前列。11月15日,成都商报记者走访了这个彭州人才最大的输出基地及彭州市相关部门。

紧跟产业转型升级 / 优化学校专业结构布局

彭州市要继续做强做大优势产业,必须重点围绕生物医药、航空动力、现代石化、家纺服装、现代农业等持续发力。人才引进、自主创新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为此,成都石化工业学校适时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合理配置产业资源,重点面向生物医药、航空动力、现代石化、家纺服装、现代农业等省、市确定的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调整专业布局,适应大专业、小工种模式,丰富专业发展内涵,充分发挥“国家级培训基地”和“国家技能鉴定站”的资源优势。

“学校毕业的学生主要在我们这里从事机械维修,产品设计包装、货物装卸等。”四川石化项目一负责人说,该项目还解决了周围搬迁的2000多名群众就业。据了解,成都石化工业学校近5年累计向100余家彭州工业企业输送1200余名优秀毕业生,学生就业的企业分布大致如下:四川石化、四川石化外包企业及下游企业(如大庆化建、力庆仓储、博实自动化等),彭州开发区企业(如亚通新材料、高峰产业、华庆机械、龙洋家访、华茂服装等)和其他优势企业(如华融化工、中节能、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万贯服装等),月收入3000元以上。目前,成都石化工业学校已形成“成都片区”(彭州开发区、四川石化、成都高新区、天府新区、龙泉汽车城)为核心同时兼顾省内外的就业格局,实现了“四高”就业(就业率高、就业档次高、就业稳定率高、就业对口率高)。根据《2014年成都市中职毕业生就业状况白皮书》资料显示,彭州市中职毕业生进入成都市六大重点产业毕业生人数占90.09%,之后每年呈递增趋势。

强化衔接 / 搭建现代职业发展“立交桥”

“既可以考大学,也可以学一技之长……我们学校就是一座学生成长路上的‘立交桥\’……”据成都石化工业学校有关负责人介绍。据统计,近三年成都石化工业学校高考上线率均达90%以上。与此同时,在探索和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理念指引下,学校尝试实施了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一体化模式,逐步建立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校际合作机制。与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组建化学工艺和汽车运用与维修五年制大专班,与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组建电子技术应用五年制大专班,走出了一条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一体化培养的成功之路。

这与彭州实施人才环境突破计划遥相呼应。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彭州将继续突出“高精尖缺”导向,突破区位制约,积极实施“金彭人才计划”,以更新的理念、更优的政策、更实在的措施优化人才发展机制,全力引进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紧缺人才,加强高素质人才培养。彭州将以大项目支撑大产业,以大平台承载大发展,拓展工业园区空间至30平方公里,完成工业投资300亿元以上,实现工业增加值270亿元以上,优化“两区一基地”工业布局。

校企合作 / 推进人才培养一体化

“前校后厂,从学校到工厂,从毕业到就业,实现人才无缝对接。”学校有关负责人介绍,学校根据彭州主导产业发展需求,依托生物医药产业园、石化产业园、家纺服装产业园,不断优化专业设置,努力提升办学效益,为企业发展壮大培养专业对口人才和技师。

实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环节和职业教育高位发展的必由之路。2014年成都石化工业学校被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授予“海外就业派遣基地”。2015年,学校与澳大利亚TAFE学院建立合作关系,扩展了学校在职业教育与国际教育的成功接轨与深度合作。今年10月,成都石化工业学校被成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成都市财政局认定为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全成都只有8个单位,成都石化工业学校为其中唯一一所公办职业学校。)另外,学校打造的“创业一条街”也已初具规模,促使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人文素养得以显著提升。

同时,这与彭州的发展密不可分。11月11日,“青羊区彭州市协调共享发展合作”会议召开,双方签署了合作协议,将围绕航空产业、文化旅游、都市农业、城市治理、飞地经济等五大领域广泛开展深度合作,打造成都大航空产业“双城记”。彭州市有关负责人表示,这是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适时推动城市空间形式从单中心向双中心、从圈层状向网络化的战略转型迈出第一步。也是推动空间结构与城市规模、产业发展和生态容量相适应的必然趋势。

成都商报记者 袁勇

(图片由成都石化工业学校提供)

新闻推荐

青羊和彭州牵起手 唱一出航空产业发展“双城戏”

11月11日,“青羊区彭州市协调共享发展合作”会议在青羊区举行。会上双方签署了合作协议,将围绕航空产业、文化旅游、都市农业、城市治理、飞地经济等五大领域广泛开展深度合作,特别是深耕航空产业领...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