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亮:笔墨飘逸 花鸟情深
□ 黄基秉
初夏,应杨晓亮老师之邀,我驱车来到美丽的彭州,参观了他设在牡丹之乡的画室。晓亮高高的个子,微卷的长发齐肩飘逸,笑起来一口雪白整齐的牙齿,给人一种阳光帅气的感觉。身临画室,我们直奔主题。
谈到国画创作,晓亮体会颇深。他认为,花鸟画家要进行创作,就要深入生活,做深入细致的观察体验。要把自然界里生长的形形色色的动植物全部弄个明白,研究清楚,认识它们的特征和本质;在画之前,必须去熟悉它、认识它,最低限度也要掌握花和鸟的自然生态、生活规律以及它和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大自然中的花和鸟,都不是孤立的,它们的生活、生长规律,都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由于天时季节不同,生长环境不同,生活生长规律不同,花和鸟也在不断地改换着面貌。山鸟和水鸟不同,乔木和灌木不同,草本与木本不同。牡丹和芍药就有草本和木本的区别。有随着季节变换颜色的蚱蜢,有随着栖息环境经常变换颜色的青蛙。高山之松矮,平原之松高,山间之松蜷曲而上。为了全面地了解,就必须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环境,深入到现实中去,才能掌握在一年四季里风、晴、雨、露不同条件下花和鸟不断变化着的内在风貌。
花鸟画家的写生,一是要享受大自然那种天籁般的宁静,它可以让画家用心感悟自然,把握自然事物内在的客观规律,从而获得一种对生活的感动。二是体验那淳朴自然的民情,它可以让画家净化心灵,让画家感受生活的无限乐趣。三是感悟那具有鲜活生命力的风物,它可以让画家心胸开阔,作为画家体验生命的一种方式。这三点是画家对写生的重要感悟。晓亮说:“中国画之精神当从静中悟得,心平如镜、虚怀若谷,体会的就是一个‘静\’字。”无论写生还是创作,晓亮都是在“静”的心境中进行的。
在四川生活的画家有着得天独厚的创作资源,贡嘎山、四姑娘山、九寨沟、海螺沟等都是画家吸取创作灵感的源泉。晓亮以为,一个优秀的画家应当有清代画家石涛所说“收尽奇峰打草稿”的精神,让这些群山、森林都留下画家们的足迹。因此,晓亮每一次写生回来都要对素材进行整理、研究,并邀画友一起看写生作品,相互交流,以便今后更好地创作。
王国维曾言:“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画家如果不将自己的情感注入笔墨中,怎能绘出打动人心的作品?所以花鸟画家要用人文情怀观察自然界的生灵,用心与自然万物沟通、交流,以饱含激情的笔墨对景创作,正所谓情如涌泉、笔自生发,浑然天成。不需着力于表现手法,而是力求达到一种物我交融的境界。晓亮说,画家在认识生活,进行花鸟画创作时,必须时时培养能力,掌握造型的似与变,有目的地夸大形象,概括提炼形象,典型地突出物象的内涵意境,从而表达事物的内在精神。这就是晋代画家顾恺之所提出的“迁想妙得”的理论,可谓是创作上对表现客观物象似与变的最高发挥。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继承和创新就是年轻一代人的首要任务。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几年,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了继承和发扬。在这文明和谐的社会中,文化事业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
在当代文化和艺术语境中,中国画经历了重大的嬗变,在外来文化和思潮的冲击下,中国画艺术也经历了一次次的反思与洗礼。从这些文化现象中,给中国的艺术家们一个警醒:没有民族传统文化的根基,艺术就是空白的、茫然的、虚无缥缈的。当代中国画画家们已经清醒地认识到,传承优秀的中国画艺术,就是要把握中国文化传统精髓,在传统文化中去力求创新。
晓亮认为,在继承中国传统绘画的基础上,要广泛吸收西画的一些元素。花鸟画家要学习古人的优良品性——对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博采众长。纵观花鸟画的发展,从唐、宋到明、清以及近现代的花鸟画家,都是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继承和发展。画家要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借鉴和领悟前人的优良传统,才能创作出滋润丰实、格调高雅、风格苍劲的能够传世的花鸟画作品。
晓亮是一位有深邃思想和艺术追求的画家,赞美生命、追求永恒已成为他的一种人生理念。这种人生理念主导了他的艺术之路,力求使作品升华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当今花鸟画家在“借古开今”“引西润中”这两种类型的创新里,已经由传统形态发生了蜕变。花鸟画所追求的“美的形态”的塑造——花、鸟、植物写真与意象的结合、语言转变、视觉感受的强调以及在意境塑造上的“意象花鸟”“重彩工笔花鸟”等,处处都体现为以画家的心理和情绪的活动来布局画面。在具有现代意味的花鸟画中,现实的时空结构虽然被颠覆了,但作品中的情调、意绪都是统一的,它们又组成了另一种结构,使画面展示出更广阔的可见与不可见的审美图景,更加丰富了花鸟画的绘画语言。
人与鸟的融合,人与物的情缘。花鸟画家在创作过程中,要将自己对生命的热爱、心灵的情感、艺术的理念融合到作品中。因此,花鸟画创新和追求新的形式美,不仅是对传统笔墨技法的传承,而是要把画家对鸟的情感融入到作品里去,这样才有生命力,才能够使作品能够走向一个崭新的世界,一个更加广阔的领域,能够显现出具有民族的风格性,只有这样才能使花鸟画再创辉煌。
“晓亮为人豪爽磊落,开朗雅健,故其画作亦如其人。笔纵而情显,色艳而韵足。画风爽朗清新,在雅俗共赏之间,读之令人快慰,有如清风拂面,朗月入怀。”成都画院前院长田旭中先生从专业角度谈了对晓亮的印象。
画家作画,最要有所寄托。有寄托者,其画境自然深邃,无寄托者,则徒能玩弄笔墨而已,虽有形式而仅存躯壳耳。晓亮花鸟,以个体体验追求一种鲜活生命,故其画作有一种生气勃勃,无死皮相,无呆板气,虽时有小疵,然笔从心涌,色随意出,其旺盛的生命望画而知之,此最难得也。
当代写意花鸟画,大略有三种走向。一是坚闭自守,以传统文化经验为基本支撑力;二是激越张扬,以颠覆传统文化精神独显个体生命为基本价值取向;三是在传统和现代之间折衷和转换,以传统经验与现代渴求作双向参照系。晓亮的创作不是纯粹的传统经验的陈述,也不是个体生命无限膨胀的产物,他似乎在传统经验与现代精神之间寻找一种平衡、一种协调,故其画作中既不乏传统的笔墨意趣,也明显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从其作品中可见晓亮的深思好学。此种精神状态和创作状态极好,可以致远大深广。
晓亮写意花鸟在工与写之间,或谓之兼工带写,此种画法,既得工笔之精致,复兼写意之洒脱,故其画不废形似,得状物之真实;又不废神似,得写意之趣致。且于用色每多新意,画风鲜亮。较之一班花鸟画家,多了几分色彩寄托,少了几分清瘦苦寒;多了几分自然活泼,少了几分呻吟病态;多了几分率意天趣,少了几分造作矫揉。在他的花鸟画中,我们能触摸到跃动的健康鲜活的生命律动。
艺术简历
杨晓亮,字焱夔,号半曙楼主,1962年生于四川。一级美术师,四川省美术家协会理事,民进中央开明画院常务理事,四川省开明画院院长,成都市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成都市花鸟画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彭州画院院长,彭州市美术家协会主席,现就职于四川西华大学。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高明山)今年以来,彭州市升平镇牢固树立“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思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
彭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彭州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