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村带产业 产业促新村彭州全面建成 91个幸福美丽新村杨华春 赵一
在彭州市濛阳镇青江社区,一栋栋小洋楼错落有致地镶嵌在一片绿色之中,柏油小路干净整洁,文化活动设施齐全,加上小桥、湖泊、亭榭……好一派“院在田中、院田相连”的现代田园风光。“我们这个地方现在连城里人都羡慕得很!”社区支书胡德惠道出村民们满满的自豪。昨日,从彭州市传出消息,该市全面建成了幸福美丽新村91个,其中幸福美丽新村示范村15个,初步形成了“产村相融、田园相连、山水相依”的新型城乡形态。
围绕“人”规划 实现“10分钟生产生活圈”
据彭州市农发局负责人介绍,按照“小组微生”(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建设模式,青江社区的“畔水青江”,突出新村建设与产业布局相融合、方便生产与方便生活相结合,统筹兼顾群众生产半径,结合青江社区以大地蔬菜种植为主的特色,以原有自然资源为优势,规划出“10分钟生产生活圈”的建设目标。
既要消弭城乡差距,又要故园依旧,怎么办?“按照‘修旧如旧、不大拆大建、不毁林\’的原则,对道路、排水排污、公共活动场所及建筑风貌实施改造并配套公共设施,推动自然聚居点的现代化。”青江社区4个组团之间错落有致,利用大地蔬菜景观造型,并引水入社区,增强了观赏性,同时挖掘文化资源,融入建筑风貌和景观小品中,呈现“低楼层,紧凑型、川西式”的风貌特色,构建出对游客充满吸引力的魅力元素。
为实现规划建设一盘棋,彭州市先后聘请了中国建筑技术集团公司、四川大学等119家规划、设计单位,近1000名设计和测绘人员,集中开展新农村规划设计大会战,制定了《彭州市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彭州市新农村建设示范片村落民居建设规划》等11大类规划体系,完成了758个新村(聚居)点位的测绘和规划设计方案编制,明确新村建设的规划选址、风貌设计、集约用地、产业发展等方面的要求。“在推进‘小组微生\’的建设过程中,还有乡村规划师全程指导‘小组微生\’规划编制、实施和监督管理,确保规划落实不走样。”
产业作支撑
实现“住得起能致富”
美丽新村如何持续?彭州农发局负责人告诉记者,发展产业为新农村注入“经济活血”是必须的选择。
在白鹿法式风情小镇,一眼望去,看不到尽头的车身浩浩荡荡。人们背着行囊,提着相机,徒步前行。车子在通往小镇的公路上慢慢爬行。“靠边,停车!”交警不停地指挥,不停地打着手势,“让出来的车子先走。”
从卖矿石到卖风景,从靠山吃山到养山富山,白鹿法式小镇把“叶子变成了票子”。土生土长的农家乐老板杨小琴告诉记者,“过去种植传统作物靠天吃饭,一年下来亩收入不过一千元,现在开农家乐,一个月的收入就超过一万元。”
据介绍,彭州坚持“新村带产业”。大力发展冷水鱼、食用菌、猕猴桃、蔬菜等特色新品种,建成濛阳镇桂桥社区、青江社区、小鱼洞镇大楠村等“新村带产业”现代农业示范基地11个,建成葛仙山镇农业休闲、旅游观光园区等一三产业互动示范基地4个。并积极筹谋“产业促新村”。实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引进农业产业化企业促进农民增收,改变农民传统观念,提高农民改旧房、建新房的积极性、主动性,先后建成濛阳镇桂桥社区、青江社区、九尺镇金沙社区、金鼓村、致和镇观泉村、敖平镇紫泉村、星河村等以蔬菜、中药材、川芎鸡主导产业带动实现新村建设快速推进的典型。
目前,该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950个,其中部、省、市级示范合作社32个,家庭农场270个,其中示范家庭农场11个,种养大户450户,成都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47家。主要农产品产加工率达45%以上,大大提高了农产品生产的组织化、标准化程度。
光余 本报记者 杨华春 赵一 文/图
新闻推荐
“北有寿光,南有濛阳。”地处彭州市的濛阳镇,近年来,以打造“建设现代都市农业港、打造生态田园产业城”为目标,已成为世界知名的“中国·四川(彭州)蔬菜博览会”永久举办地;已建成全国唯一的国家级蔬菜...
彭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彭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