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脉经济趋势 新常态下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市工商联发布《2014年成都市民营经济发展报告》
为了客观总结研究成都市2014年民营经济发展的轨迹和经验,准确把脉经济趋势,为推动成都市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提供依据和参考,日前,由成都市工商联牵头的《成都市2014年民营经济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出炉,在总结成都市2014年民营经济发展取得的成效、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的同时,提出了当前以及今后新常态下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相关建议。
稳中有进 民营经济展现蓬勃生机
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2014年成都市经济总量已上万亿,民营经济稳中有进,继续展示出蓬勃发展的生机活力。2015上半年,成都民营经济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136.08亿元,增长8%,高于全国1个百分点,其中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为2476.07亿元,增速达8.4%,GDP比重达48.2%。
为更好地研判民营经济发展趋势,成都市工商联充分发挥组织网络优势,与市委统战部、市统计局等单位密切联系收集信息数据,并请专家学者参与调查研究。日前出台的《报告》显示,2014年,成都市民营经济保持了逆势上行、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继续展示出蓬勃发展的生机和活力,成为推动成都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除了总量规模不断壮大,民营经济的主体也在持续增长,2014年,成都市实有各类市场主体总量首次突破“百万户”,注册资本总额首次突破“2万亿”大关,民营经济主体同步持续增长。
随着民营经济规模不断壮大,对税收和就业的贡献率逐年提高,社会贡献逐步加大。2014年,全市民企共缴纳税收1219.16亿元,同比增长6.4%。与此同时,民营经济还有力地推动了成都各区(市)县实现迅猛发展,民间投资持续活跃,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对外投资日益加快。民企“以商招商”成效明显,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成都市工商联各直属商会共为地方政府招商引资102件,涉及投资总额达600亿元。
《报告》显示,成都市一、二、三圈层区域协调发展,履行社会责任已成为成都民企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除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慈善事业外,民企还在成都市委统战部、成都市工商联等部门引导下,探索市场化扶贫新模式,变“输血”为“造血”。如成都市工商联组织科创医药、国嘉医药、红旗连锁等民营企业通过项目帮扶,与彭州市紫泉村合作社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帮助紫泉村拓宽川芎、蔬菜销售渠道,使村民2014年人均收入较2013年增收近37%。
保驾护航 为民企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民营经济良好的发展态势,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对民营经济的大力支持,以及为成都民企营造了“高效、务实、包容”的发展环境。
市级主要领导在调研和讲话中多次指出,将坚持“非禁即入、设障必纠”,以更大力度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和混合所有制改革,坚决打破各种形式的“三门”问题,全力营造公平的营商环境和宽松的创业环境,激发民间资本投资热情,让民间资本进得来、干得好、留得住,推动形成中小企业铺天盖地、大型企业顶天立地的民营经济发展新格局,推动民营经济大发展、大繁荣。
在多次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关于“服务民营企业”的定调也一次比一次清晰:只有服务好民企,才能发展好民营经济;只有公平公正、一视同仁地做好市场准入,才能让民企更充分地参与市场竞争,在促进经济稳增长中发挥更大作用;只有让民企充分了解政策,才能更好地用好用活现有政策,最大程度激发民营经济潜在动能;只有重诚信、讲承诺,才能获得民企更大信任,赢得更好口碑,形成“以商招商”的放大效应。
为进一步营造更加有利于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成都市民营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2014年成都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工作措施》,从九个方面提出了31条具体举措。为进一步拓宽民企的投资领域,成都市向社会公开发布首批68个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的示范项目,估算总投资近785亿元,通过先行试点和投融资机制创新,在更多领域向社会投资特别是民间资本敞开大门。为进一步加强服务民企的职能,市委、市政府坚持召开每季度一次的民营企业座谈会,更好地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和具体困难。2014年全市组织了4次民企座谈会,提出涉及政府支持、产业发展、政务服务、土地、融资、交通配套、税费等方面问题及建议,并逐个得到解决回复,企业满意率达到95%。
此外,全市各部门一起助力,对民营经济的财政扶持进一步加大,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宽,教育培训持续加强,为帮助民企树立合规经营、廉洁诚信的意识,成都市建立了四川第一个诚信组织——诚信成都建设促进会。与此同时,对民营经济研究也进一步加强,各类重点课题调研,从不同角度反映企业、行业生产经济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诉求,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为市委、市政府和市级部门提供了有益的决策参考。
研究对策 新常态下提出发展建议
《报告》指出,总体来看,成都民企仍面临转型升级速度缓慢、产能过剩等诸多困难,影响了民营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问题和差距就是潜力和希望所在,针对成都民营经济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政府、民企、商会和各方社会力量要共同发力,推动“新常态”下成都民营经济实现大繁荣大发展。
《报告》提出新常态下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建议,如通过健全完善制度,构建新型政商关系,坚持政府依法行政、企业依法经营,充分发挥工商联、同业公会、行业协会等组织的桥梁作用,降低政商沟通成本、提高政商沟通效率,构建起非人格化的政商关系。
《报告》建议,通过简政放权,进一步减少审批、核准、备案事项,加强事中和事后监管,创造更加宽松公平的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等形式,全面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按照政府引导、政社分开、规范服务、市场化运作,健全创业服务、信息服务、法律服务、市场服务体系,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良好营商环境。
在切实落实政策,放宽市场准入方面,《报告》建议,切实推出一批有利于激发民间投资活力的示范项目,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充分考虑民间资本的能力和需要,让民营企业真正进入一些符合产业导向、有投资预期、有利于转型升级的项目,形成示范带动效应。
此外,《报告》还建议优化法治环境,提高民营经济市场主体地位,加强民营经济、民企保护理念阐释和宣传,优化民企内外法治环境;鼓励金融改革,破解融资难题,优化金融资源配置,重点扶持中小微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加强要素保障,减轻企业负担;实施抓大扶小,推动梯度发展;加强教育培训,提升整体素质;鼓励技术创新,加快转型升级;加快走出去步伐,拓展国际市场,抓住“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契机,以“跳出成都、发展成都”的思路,鼓励民营企业“走出去”。
相关资讯
俯身基层 为非公经济保驾护航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市工商联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市委统战部、上级工商联的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四个全面”战略部署,深入学习中央统战工作会议精神,积极有效履职尽责,引导全市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截止2015年6月底,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136.08亿元,增长8%,高于全国1个百分点,其中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为2476.07亿元,增速达8.4%,GDP比重达48.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3502.9亿元,增长8.7%,其中民间投资1959.2亿元,占比为55.9%,有力推进了成都市“两个健康”工作,为成都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在民营经济稳步发展的过程中,成都市工商联始终坚持团结、服务、引导、教育的方针,按照中央统战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思想政治工作,引导他们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动关注就业、改善就业,切实履行报效国家、服务社会的责任。尤其是引导年青一代“致富思源、富而思进”,努力成长为“爱国、敬业、创新、守法、诚信、贡献”的“新生代”企业家。
与此同时,作为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是工商联坚持俯身基层、解决难题,为非公经济发展保驾护航。其中“走千家企业解千个难题”活动初见成效,仅今年上半年就为78家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题,累计融资9.14亿元;办理民营企业及会员投诉案246件,挽回经济损失约7200万元。
在推进企业“走出去”方面,在成都市工商联的支持和引导下,民营企业“走出去”发展亮点纷呈。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5年上半年,全市民营企业境外投资项目达20余个,经营范围包括矿产勘察、数字传媒、进出口业务以及餐饮等,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越南、泰国、印度等10多个国家和我国香港地区。
成都市工商联多措并举,努力构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良好氛围,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纳入市工商联2015年改革创新工作目标。积极与市科技局联系沟通,对接筹办菁蓉创享会、“创业天府·菁蓉汇”主题活动;与成都市青年企业家商会等4家直属商会初步构建起民企创业就业服务平台,引导商会组织、民企助推就业、创业。积极开展经济服务交流沙龙,成功组织了“高成长企业融资上市论坛”,帮助企业解决在创业和创新中遇到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进一步整合会员企业与直属商会资源,积极同中国消费指导师国家职业培训项目成都执行办公室共同搭建平台,在市人力资源市场设立宣传窗口,发布消费指导师培训、就业岗位信息,指导和促进就业,为就业和创业提供知识储备条件。截止2015年6月底,通过该会就业培训,共1500多人进入就业岗位,为“稳增长、保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新闻推荐
发展先进制造业。实施《成都制造2025规划》,推动产业倍增、转型升级,打造中西部先进制造业领军城市。着力强链和补链,突出发展电子信息、汽车、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石油化工等高技术产业,打造一批科...
彭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彭州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