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第六届中国·四川(彭州)蔬菜博览会成功举行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助推彭州“大地菜”提质增效

成都日报 2015-11-06 22:29 大字

11月1日-5日,彭州濛阳,这块因蔬菜而闻名遐迩的土地,再一次出现了车水马龙、人潮涌动的热闹场景。

以“绿色、生态、健康”为主题的第六届中国·四川(彭州)蔬菜博览会(以下简称“第六届菜博会”)在彭州隆重举行,不仅续演了历届的盛况,而且实现了参展规模、参展人数等方面的“超越自我”,书写了彭州“中国菜篮子”的新华章,丰富多彩的“绿色嘉年华”活动也令人点赞连连。

短短5天时间匆匆而过,第六届菜博会为彭州市带来了一张张喜人的订单和一个个重大项目。未来,彭州市将通过“一带一区”,即“浅丘高效生态产业带”和“现代农业及农产品物流产业功能区”的建设,重点引进高端种业、规模化种植养殖业、设施农业、农产品精深加工等项目。

在彭州取得菜博会丰硕成果的背后,是该市全力推进农业生产基地化、农业经营产业化和农产品销售品牌化,形成蔬菜从种子、种苗到生产、流通、加工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助农增收的铿锵实践。

活动丰富多彩

人潮涌动成果丰硕

11月1日开幕式当天,菜博会会场上人潮涌动,热闹非凡。彭州市通济镇竹笋专业合作社成员龙伍英作为菜博会的忠实粉丝,今年再次光临菜博会,看看有没有什么蔬菜新品种。

“去年走马观花,今年看得仔细,感觉这届菜博会上的蔬菜新品种比较多。我想通过菜博会引进新品种蔬菜在竹笋间套种,比如油菜薹等,额外增加一些收入,另外也可以通过菜博会了解一些种菜新技术。”龙伍英说。

11月1日下午,在成都百信蔬菜科技博览园“一元蔬菜”超市活动现场,人声鼎沸。数十名市民围住展台,强烈要求工作人员再为他们发放一些优惠券。根据活动规则,持1张券,再添1元钱,就可兑换1份当地农民合作社生产的绿色生态蔬菜。面对如此火爆的场面,工作人员只好破例增加一些优惠券。

“今天太火爆了,我们准备了26种蔬菜,已经发了几千份了。”彭州市农发局高级农艺师张川说。

“一元蔬菜”超市活动,已连续开展了三届,是菜博会上一个接地气、市民参与度高的活动。据张川介绍,本届菜博会在前期宣传推广中,组委会通过社区、超市、微信扫码、AR活动等方式向市民发放优惠券来吸引市民逛菜博会、购买绿色生态蔬菜。

第一天的“开门红”,让张川既喜且忧。张川说,“从11月2日开始,我们考虑一次性不要发放太多的优惠券。可以每个时段发200张券或领200份菜,休息一段时间后再发,以免大家拥挤。”

尽管如此,此后几天的“一元蔬菜”超市活动依然红红火火,市民掀起了争相兑换蔬菜的高潮。

菜博会迄今已连续举办了六届,每届菜博会都各具特色。第六届菜博会更是在参展规模、参展人数等方面再创新高,书写了彭州“中国菜篮子”的新华章!

——本届菜博会是一场蔬菜的视觉盛宴:主会场与田园大地蔬菜融为一体,围绕蔬菜主题公园——6000亩标准化蔬菜生产基地、8000平方米玻璃温室、5000平方米工厂化育苗车间、300个田间展位,集中展示四川大地蔬菜及精深加工品、生产设施设备以及近年来四川蔬菜产业发展的巨大成就和彭州蔬菜的特色亮点。

——本届菜博会也是一场生态体验的盛宴:观众可以现场体验生态采摘,品尝生态蔬菜宴,观看四川大地蔬菜集约化智能育苗、现代农机耕作、水肥一体化栽培、露天立体栽培、绿色防控、采后处理等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生产实景和初(精深)加工、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物联网技术应用等现代技术。

——本届菜博会还是一场成果展示的盛宴:除了成熟的蔬菜品种和技术,博览会带来了28个签约项目,其中:农业投资项目3个、协议资金23.2亿元;彭州市人民政府与西宁市人民政府现代农业发展战略合作项目等农业战略合作项目3个;青海省西宁市友庆蔬菜营销公司与成都西鹤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农产品采购项目等农产品营销项目22个、营销量61.8万吨、营销金额10.74亿元。

美誉闻名遐迩

产业年年迈上新阶

彭州是一个因蔬菜产业而闻名遐迩的地方,享有 “中国蔬菜之乡”“中国大蒜之乡”“中国窝笋之乡”等美誉,它既是四川省主要的 “南菜北运”和冬春蔬菜生产基地,也是中国五大商品蔬菜生产基地之一。该市蔬菜栽培历史悠久,蔬菜种植区域没有环境污染源,是发展绿色无公害蔬菜,建立绿色蔬菜食品基地的理想区域。经农业部成都土壤肥料测试中心监测评价,彭州市蔬菜基地农业环境完全符合绿色食品原料生产要求。

自2010年始,中国·四川(彭州)蔬菜博览会这个品牌永久落户彭州,经过六年的持续打造,已经成为了全国蔬菜产业名副其实的“绿色峰会”,成为了展示四川蔬菜产业发展成果的重要窗口和促进行业交流合作、贸易发展的重要平台,对推动彭州蔬菜产业快速发展、保障“菜篮子”产品供应、加快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一届届菜博会的成功举办,彭州“天然大地蔬菜”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同时还创建了“龙门山”牌无公害蔬菜、“三界莴笋”等129个农产品品牌,“彭州大蒜”“彭州莴笋”获得了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以彭州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近200万亩蔬菜的种植,约占四川全省蔬菜种植面积的1/10强,“南有彭州,北有寿光”的全国蔬菜产销格局早已成型。

2010年至2014年,彭州蔬菜产业总产值从15.86亿元跃升至27亿元,年均增长14%以上;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6672元增长至12438元,年均增幅超过16%;陆续引进了南京雨润、上海种都、福建永辉等40多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150余家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彭州集蔬菜种植、加工、流通于一体的现代农业链条日趋完善。

思路决定出路

把准脉搏狠抓实干

彭州市在菜博会办得风风火火、“中国菜篮子”越做越强大的背后,更有着彭州蔬菜产业发展的独到路径和秘诀!

“这得益于成都市蔬菜坚持全产业链发展思路,配合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制定了远大目标。”彭州市农发局相关负责人一语中的。

该负责人介绍,彭州市蔬菜全产业链发展思路是以“大基地、大产业、大市场、大品牌”为目标,创新体制、机制,强化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和规范。按照“蔬菜产业提升方案”,加快蔬香路30公里环线新型城乡示范带建设。通过种养循环生态模式、资源的合理利用、产业结构中的分工协作,达到蔬菜产业提质增效的目的,将彭州建设成为西部蔬菜领航者,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菜篮子”。

思路既定,怎样付诸实践?笔者了解到,彭州市为此一步一个脚印真抓实干,推进基地建设标准化、推进种苗生产集约化、推进蔬菜产业机械化、推进采后处理商品化、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推进管理服务信息化、推进国家级品牌建设、推进蔬菜加工园区化。

在全产业链进程中,2013年11月1日正式发布的“中国·彭州(雨润)蔬菜指数”是值得书写的一笔。它继山东寿光之后全国第二个蔬菜价格指数,为成都平原、全川以至全国的蔬菜种植户和营销户提供了及时、准确、丰富的蔬菜行情信息,并已建成种都、百信两个物联网信息平台,从而解决了广大菜农的后顾之忧。

与此同时,彭州市紧紧围绕着全产业链发展蔬菜产业,精准把握脉搏,抓住重点不松手:促进产区景区化,开展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主的产业基地及其配套设施建设;促进种苗生产集约化,开展以工厂化育苗为主的大棚及其配套设施建设;促进采后处理商品化,开展以蔬菜挑选、整理、包装、冷藏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蔬菜销售品牌化,开展以创建国家级蔬菜产销平台及国家蔬菜品牌建设为主的市场体系建设;促进服务专业化,开展以机制体制创新、培育新型农民、家庭农场、职业经理人为主的“1+N”农村服务综合体建设。

好思路、好举措,都是为实现全产业链发展目标服务。据彭州市农发局蔬菜科科长倪国成介绍,彭州市以现代蔬菜产业项目为引领,通过工厂化育苗,规模化、机械化生产,商品化采后处理,信息化监控,实现蔬菜生产全面可追溯;年建设高标准农田10000万亩以上、新增工厂化育苗能力5000万株覆盖基地面积3万亩、新增蔬菜冷藏能力4000吨以上、新建、规范农村合作经济组织15个、新建“1+N”农村服务综合体4个。到2020年,彭州市蔬菜种植面积将稳定在100万亩左右,总产值预计达50亿元。

龙头企业引领

现代化种植稳增收

彭州市凤霞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四川圣丰食品有限公司,成为彭州市蔬菜全产业链条上一个个样板的缩影。

“为从传统种植模式向现代种植模式转型,我们近年推行了‘大园区,多业主\’的模式。”在第六届菜博会举办期间,彭州市凤霞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徐开友告诉笔者。

据徐开友介绍,3年前合作社在彭州市濛阳镇桂桥村流转1500余亩土地,但光靠一己之力难以经营。合作社就留下几百亩自己种植蔬菜,其余的土地再次流转出去,通过“大园区,多业主”的模式,带动8个家庭农场和30个大户适度规模发展蔬菜种植。

徐开友兴奋地说,通过合作社“大园区,多业主”模式,业主们实现了“菜-稻-菜-菜”轮作,多种了一季蔬菜,1亩纯利润有5000元。这意味着,种植100亩就可挣50万元。

绿色、生态、健康的“大地菜”,凭着彭州菜农勤劳的双手,源源不断地种出来。一旦大量上市,菜农的菜卖得出去吗?会烂在田里吗?地处彭州市三界镇的四川圣丰食品有限公司通过脱水蔬菜生产线解决了菜农的后顾之忧。

公司负责人詹与之说,他本是彭州市三界镇元胜村一个菜农的儿子,他深知菜农卖菜的艰辛,去年5月他将三界镇的一个脱水蔬菜加工厂盘下,主要在蔬菜销售高峰期收购菜农的几十种蔬菜,帮助他们解决卖难问题。

“我们按市场价格收购,每天可收购110吨新鲜蔬菜,加工成品脱水蔬菜3吨至4吨。”詹与之说,在蔬菜集中上市、市场饱和的情况下,菜农的菜仍然有人收购,就不会烂在地里了。

为了保证公司的原料,詹与之还成立了彭州元胜蔬菜产销合作社,建立200亩基地,带动150多名社员种植蔬菜。不过,他说:“我目前只是初加工,还缺乏竞争力。我准备做蔬菜的精深加工,正委托西华大学为我们开发蔬菜饮料并申请专利,明年就能上线,今后可进一步提高对蔬菜原料的需求量。”

詹与之说,他还着手与高校的对接,争取把基地纳入高校的‘中央厨房\’,为高校成批供应蔬菜。总之,要通过多种方式拓展蔬菜的销路,实现农民进一步增收。 周金泉/文 衡昌辉/图

新闻推荐

彭州探索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种植100亩可挣50万元

“我们产业园包括种植大户、家庭农场,总共有38家业主,他们在园区内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昨日,彭州市濛阳凤霞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徐开友介绍说,合作社施行了大园区多业主模式,大园区相当于创业...

彭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彭州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