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一顿饭功夫 他说服普翁送孩子读书

四川日报 2015-10-05 07:48 大字

援藏干部王勇大假期间访贫忙——

□本报记者 高启龙

国庆大假,彭州对口援助甘孜州石渠县干部王勇没有回家,选择留守在海拔4526米的石渠。记者跟随王勇一行,记录了他一天的援藏工作。

第一站:尼呷镇城关一村

早晨7点,天还没有亮透。敲门声响起,是王勇来了。当天要办的事情很多,记者迅速收拾东西,跟王勇出门,援藏队的其他几位队员也在等着了。

当天要去的是尼呷镇城关一村,离县城不远,全村125户400多人,一半以上是贫困户。

泽仁一家5口,妻子患有包虫病,丧失劳动能力,还因医病欠下3万多元的贷款。大儿子小时候受伤残疾,不久前做了阑尾手术,又不小心摔断了腿。

没有过多寒暄,援藏队医生朱丁对母子二人做了常规身体检查,并叮嘱日常护理要点。其他队员则拿出点心,送到泽仁手里。临别时,王勇和援藏队员拿出“红包”,悄悄递给泽仁。

除了收到点心,泽仁还收到两个好消息,一是王勇帮他在乡城找到了一份收入不错的工作。二是小儿子的上学问题由援藏队“包干”。

从泽仁家出来,王勇和村主任次仁接上头,开始了第二件事情——在村上开展包虫病防治知识宣讲。为了这次活动,王勇和队友们从8月初就开始筹备。不一会儿,就聚满了闻讯而来的群众。当天天气比较冷,两个小时下来,王勇和队员们却满头是汗。

第二站:村民普翁家

午饭时间,王勇带着队员们来到普翁家,中午就在他家做饭。

普翁前几年赌博把家败了个精光,去年8月开始,在王勇帮助下,夫妻俩开始靠缝制衣服赚钱过日子,一年下来挣了上万元,还了一些借款。

这次王勇到来,是为了他8岁女儿的上学问题。选择到普翁家煮饭,就是要利用中午时间劝说他们让孩子上学。

从车上拿下队员们备好的午饭原材料,生火、洗菜、下米……不一会儿,红烧牛肉、回锅肉、炝炒凤尾、鱼香茄子等菜肴端上了桌。

“想以后过好日子,就得送孩子读书上学。”“需要的费用我来想办法。”……王勇一边忙一边劝说着。

一顿饭功夫,普翁被说服了,“放假后就送女儿去读书。”

第三站:洛须镇蔬菜大棚

告别普翁,王勇还要到80公里外的洛须镇蔬菜大棚。此时,65岁的欧珠布穷正与10位村民一道等着王勇,他们是来学种菜的。

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方种菜,很多人觉得不可能,但从国家级蔬菜生产基地彭州出来的王勇却不信这个邪。

从去年开始,王勇和援藏队成员、蔬菜种植专家高波便开始在洛须镇大胆尝试,在认真分析高原气候、土壤特点的基础上,建起了高原大棚。同时,争取彭州市支持10万元专项资金,从彭州带来蔬菜种子,连续3个月在大棚中育苗,克服了温差、干旱等困难,终于种植出黄瓜、豇豆、辣椒等多种新鲜蔬菜。有了成功经验,王勇和高波开始向洛须镇及周边老乡推广蔬菜种植技术,免费送从彭州带来的种子,现场示范,手把手指导。

新闻推荐

彭州深化“一窗一章”改革促进行政审批廉洁高效

本届政府的一件大事,就是转变职能、简政放权。通过提高政府部门的行政效能增强投资者、市民的幸福感。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彭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创建全国一流政务服务中心,创造全国一流政务...

彭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彭州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