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说川话的深交“非专业团长”

四川日报 2015-10-06 07:48 大字

□本报记者李思忆

9月18日晚,由深圳交响乐团担纲演出的《丑角的晨歌》交响音乐会在深圳音乐厅举行。深交并非“国字号”,然而其演奏水平在业界有口皆碑,著名指挥家陈燮阳曾评道:“深交演奏家们舞台上的状态,饱含着艺术激情。”

令人想不到的是,这个乐团曾一度混乱不堪,而将其“改良”为全国顶尖乐团的“操盘手”,是一位地道的四川人,且是国内一流交响乐团里唯一一个非专业团长,他就是陈川松。18日晚,记者在深圳采访了陈川松。面对家乡记者,陈川松高兴地收起普通话,改说四川话。

改革先锋

团长迟到5秒大巴也不等

《丑角的晨歌》交响音乐会只是深交每年音乐季中的常规演出。深圳交响乐团,不仅是国内第一支应邀走进国家大剧院的地方乐团,也是第一支在巴黎最具影响力的音乐殿堂举行专场音乐会的亚洲乐团。听完深交的音乐会,旅法著名华人作曲家陈其钢深受触动,赞说:“那种杰出的张力足以让深交跻身国内一流乐团的行列,完全具备了闯荡国际音乐市场的实力。”

然而,上世纪90年代的深交却颇让陈川松头痛。“深交成立于1982年,本来也是人才济济,可被定位于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艺术团体,便形成了吃‘大锅饭\’的风气。”乐团中提琴手郑冶回忆,那时候,通常是指挥已经到了排练场,演员却要过半小时才能凑齐;大型露天音乐会正在举行,一个曲目还没奏完,就有演奏人员把乐器装包,匆匆离场到夜总会赚外快去了。“1998年,乐团在德国演奏德沃夏克的作品时,居然丢了其中一段!德沃夏克的作品在德国家喻户晓,就连小孩子都能听得出少了什么。”

1998年,陈川松受命担任深交团长。上任后,他确立了团长和艺术总监“双轨”管理体制。团长是乐团的法定代表人,主要职责是制定乐团年度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引进优秀人才,拓展国内外演出市场,强化行政经营管理等。而艺术总监主要负责塑造乐团演奏风格、提升乐团演奏水平,主持制定乐团中长期艺术发展规划,主持乐团演奏人员聘用和专业技术考核工作,同时承担重点音乐会的指挥工作。

2006年,深交大胆改革,将乐团成员一分为二。“一团以音乐季为主轴,攀艺术高峰的同时走市场。二团对公众做交响乐普及活动,扩大深交在老百姓中的影响力。这期间二团成员通过努力,状态回升还可再考一团。”现在,深交在音乐厅举行的每场音乐季演出,票房都可以卖到7成以上;每年大大小小免费惠民演出多达百余场,培养了一批忠实的观众。

深交还在我国音乐界开启了“请外援”的先河,德国著名指挥家斯蒂安·爱德华成为国内交响乐团的第一位外籍艺术总监,“最多的时候,深交的外籍音乐人员有28位。”乐团的管理极其严格,不论资历和国籍,迟到一分钟排练罚500元、走台罚1000元、演出罚2000元。演出前后,大巴车等待的时间不能超过规定时间3秒……就在最近,陈川松带团去香港演出,自己迟到了5秒,大巴车直接开走了,“这就是一丝不苟、铁面无私的深交精神!”

家乡情缘

在坝子里广场上“与民同乐”

离开家乡几十年,陈川松总喜欢与人叙叙在老家彭州度过的青少年时光,“我家房前有小溪流过,水清见底,游鱼可数,捧起来喝一口,清冽甘甜……”

其实,陈川松的生活也非一帆风顺,13岁时因父亲患肾炎丧失了劳动力,作为长子的他承担了家中所有重活。尽管如此,他的学习成绩并未落下,中考时拿下全校第二名。高一那年,二炮某部到彭州招兵,看中学习成绩好、会打篮球的陈川松。在军队里,陈川松站过岗,当过文书,组建过篮球队,干过基建,随着部队从大西北又回到大西南。

1979年初,陈川松考入贵州大学历史系。毕业后,陈川松被分配到已移防深圳的某团当文化干事。转业时,许多战友要求回内地,陈川松却毅然选择留在改革开放的前沿。之后,陈川松在博物馆、深圳戏院、深圳大剧院等单位待过,直到担任深交的第11任团长。

不管身在哪里,陈川松一直心系家乡。

汶川地震时,陈川松听说彭州受灾严重,第一时间便在团里发动乐手们捐出排练费、演出费,支援灾区恢复重建,不仅如此,还赶排了两场赈灾义演。“家乡有难,我怎能袖手旁观。”从此,深圳交响乐团便与彭州结下了不解之缘。

2013年深圳交响乐团应邀赴绵阳演出,陈川松又提出为彭州的老百姓免费演出一场。“最初,当地有关方面还比较担心高雅的交响乐老百姓会不会买账,可当乐手们在广场上刚拉完一首曲子,周围散步、跳舞的老百姓全部聚了过来。”2014年新年伊始,陈川松又带着深圳交响乐团回到彭州,“让家乡的父老乡亲可以和大城市的老百姓一样,在新年钟声敲响之时听一场洋盘的‘新年音乐会\’。”“这几年家乡变化确实很大。”陈川松告诉记者,今年8月底,他率领深圳交响乐团百名乐手参加了彭州市民音乐节,连演5天。深圳交响乐团通常在音乐厅里的演出都一票难求,来到四川也可以在坝子里、广场上“与民同乐”,“能和我的团队一起为家乡人民做点事情,很荣幸啊!”

现在,已年过花甲的陈川松有了一个新的生活愿景:“退休后我要返回彭州生活,回到小时候水底摸鱼、田里耕种的生活状态,当然,如果能够发挥余热为家乡的音乐事业做点什么也是非常高兴的。”

新闻推荐

海量政务信息 老百姓看什么

省政府网站信息公开指标连续7年获全国第一——□本报记者熊筱伟12月9日,第十四届(2015)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结果出炉,省政府网站信息公开指标连续7年获全国第一。政务公开的每一次进步,都意味着海量...

彭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彭州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