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常常半夜出门会诊,家人都已习惯了”

华西都市报 2015-08-26 00:31 大字

名医档案

吴桂辉: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结核病区主任,现任四川省防痨协会理事,成都市感染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从事结核病临床工作二十多年,对于诊治复难治耐药结核病、结核性脑膜炎、结核病合并糖尿病、结核病合并艾滋病有独到见解,主持创建了纤维支气管镜室及结核病重症监护室,成功抢救了大批危重症结核病患者。在2015年“榜样中国·我心目中的名医”公益评选中获得“十大名医”称号。

“铿锵玫瑰”吴桂辉22 年接诊数万名结核病患者

作为医者,治病救人固然是天职。可作为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的医务工作者,他们不仅承担着救治患者的重任,还面临着被感染的风险。

众所周知,结核病是一种严重危害健康的慢性传染病。打喷嚏、咳嗽、两米之内谈话等,都有可能传播结核病菌。这种常人避之而不及的疾病,吴桂辉却是天天打交道,淡定自若。

从业22年,吴桂辉已接诊过几万例结核病患者,被称为传染病战场上的“铿锵玫瑰”。

深夜会诊保结核病孕妇母子平安

作为结核病领域的权威专家,吴桂辉常常接到临时出门会诊,甚至有时需要半夜开车赶赴外地。她穿过漆黑的夜色,为患者点亮生命之光。

2011年的一天半夜,睡梦中的吴桂辉接到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的一通电话,一名妊娠晚期的孕妇出现发热气紧、呼吸困难等症状,且有大量胸腔积液,邀请吴桂辉前去会诊。

人命关天、情况紧急,吴桂辉立马驱车前往。吴桂辉赶到后了解到,孕妇已怀孕36周,由于有胸水不好确诊是否患有结核病,吴桂辉建议先做一个胸水引流,后来确诊该孕妇是结核病。吴桂辉为其制定方案,做抗结核治疗。令人欣喜的是,孕妇通过用药治疗,病情得到了控制,后经剖腹产生下了一名健康宝宝。

“半夜出门会诊是常有的事,家人也都习惯了。”吴桂辉笑着说,如果半夜电话没有吵醒家人,她轻手轻脚出去会诊,回家发现家人都还在睡梦中,全然不知她出去会诊了。

健康提醒规范治疗避免耐药肺结核

吴桂辉说,我国结核病患病人数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印度。在我国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曾经感染过结核菌,在受感染的人群中有十分之一的人患上了结核病。

“为了避免疫情扩散,首先要把传染源找到!再对接触者进行筛查,对确诊的患者隔离治疗。”

2013年底,彭州市出现疫情,情势危急,由吴桂辉等结核病医学界权威迅速组成专家组赶赴彭州,连续三天,全程跟踪监控疫情,让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初治结核病患者都是可以治愈的,但是耐药结核病治疗难度更大。”吴桂辉说,结核病人治疗不规范、不彻底都可能发展为耐药结核病。“比如服药后自觉症状减轻就擅自停药,吃吃停停,或者医生的治疗方案不规范,药物剂量不足、有效药物种类不够、疗程过短等,都会导致耐药结核菌的产生。”

吴桂辉提醒,防治耐药肺结核,最好的办法是尽早发现、尽早治疗、规范管理普通肺结核患者,避免发展成为耐药肺结核。名医档案

何盛华: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感染科主任。现任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学组委员,全国疑难急重症肝病攻关协作组委员,四川省医学会感染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四川省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专家组组长,学术技术带头人。从事感染专业临床医疗工作30多年,在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结核病等感染性疾病的救治上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2015年“榜样中国·我心目中的名医”公益评选中荣获“全科及其他十大名医(艾滋病科)”称号。

“艾滋病已成可控慢性病

不必谈艾色变”

1985年从华西医大毕业,何盛华已经从业30年。作为艾滋病专家,她接诊过无数的艾滋病患者,但是来陪护患者的家人并不多。“艾滋病患者不被社会认同,不被家庭接纳,被大家抛弃。很多病人都焦虑不安,甚至抑郁想自杀。”何盛华说,为了安抚病人情绪,艾滋病医生常常需要耐心鼓励病人,沟通排解,让病人正视疾病。

“2004年,艾滋病当时被称为‘超级癌症\’,是绝症。但近年来,艾滋病治疗科研领域发展很快,情况大不一样了。”何盛华说,现在已上市30多种高效抗病毒药物,艾滋病已经变成一个如同高血压、糖尿病一样可控的慢性病。

11年前,她曾接诊了一位56岁的艾滋病患者。在她的鼓励下,这名患者坚持服药,和常人一样工作直到退休。“现在他都67岁了,依然生活得很好。”何盛华强调,通过终生用药控制,艾滋病感染者完全可以和正常人一样生活,大家不必谈艾色变。名医档案

胡蓉:主任医师,肝病病区主任。现任四川省感染专委会委员、成都市医学会消化专委会常务专家组成员及成都市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从事临床工作20多年,具有丰富的肝病治疗经验,致力于慢性乙肝的抗病毒治疗及各种肝功能衰竭、肝硬化的防治、重症肝炎救治及肝癌生物治疗。长期开展妊娠合并肝炎的治疗和乙肝母婴垂直传播的阻断。在2015年“榜样中国·我心目中的名医”公益评选中荣获“全科及其他十大名医(肝病科)”称号。

她帮肝病重症孕妇生下健康宝宝

2008年,汶川发生“5·12”大地震。震后,一批灾区人民被送往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救治。作为肝病科专家,胡蓉接诊了一位身患肝硬化腹水的病人,这种疾病大多是由于营养不良造成的。胡蓉注意到,这位中年男子时常愁眉紧锁,拒绝与他人交流,只是翻看报纸。

“要让病人开心,有助于他的健康。”胡蓉尝试着与病人交谈,才了解到他是位单身父亲。因为这次地震,他与自己的老母亲、一双儿女都失散了。得知这一情况后,胡蓉组织全科室的医务工作者为这位患者捐款,改善其营养。在端午节那天,她特地为患者送去盐蛋、粽子。

一天,这位患者听说了自己的子女有可能安置在西南财大,胡蓉知道后,立马开车将他送去,最终一家人得以团聚。

一些患有乙肝的孕妇,由于肝功能越来越差,很多医院都建议终止妊娠。但是胡蓉却认为,一个女人如果因为疾病不能有自己的孩子,那将是十分遗憾的事情。每每这时,她会鼓励病人,充分观察其病情,为其设计治疗方案,帮助她产下健康宝宝。“对于医生来说,让病人选择流产是最稳妥最省事的方法,但是对于病人来说,却关系到一家人的幸福生活。我一定要为他们考虑。”名医档案

易冬玲:主任医师,传染儿科主任,从事儿科临床工作30年。现任四川省儿科质量控制中心专家组成员,成都市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四川省医师协会第二届儿科专科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儿科救援分会会员,四川省及成都市手足口病专家组成员,在儿童感染性疾病的诊疗方面有丰富经验。在2015年“榜样中国·我心目中的名医”公益评选中荣获“儿科十大名医”称号。

家长弃疗重病孩子 她还在坚持

作为传染儿科的专家,易冬玲常常面临的是些“小病人”。2013年7月,一位2岁多的男童被带到易冬玲面前。男童面色青灰,四肢末端发凉,呼吸急促。经过诊断,男孩身患手足口病危重型4期。易冬玲知道,这种疾病病情凶险,发展迅速,死亡率极高。“算了,放弃吧!”男童的家长悲哀地说道,而易冬玲却安抚家属,鼓励其不要放弃。

“孩子有救!”易冬玲立即为男童制定治疗方案,医护人员以最快的速度展开救治。经过不懈努力和精心治疗,小孩神志逐渐恢复,心肺功能明显改善,生命体征逐渐平稳,10余天后便痊愈出院。

“作为医者,要把病人当自己的朋友,感同身受。”易冬玲说,医护工作者也要掌握与患者的沟通技巧,相互理解,医患关系才能改善。

易冬玲提醒,手足口病传染性强,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此病预防以勤洗手、勤通风,流行期间避免去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名医档案

蔡琳:主任医师,从事传染病工作二十余年,对于艾滋病机会性感染的诊断治疗,抗病毒治疗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现任四川省艾滋病治疗专家组成员,四川省医学会感染病学专业委员会第七届青年委员,四川省妇幼健康专家组成员,成都市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专家组成员,成都市感染性疾病诊疗质量控制中心专家组成员。在2015年“榜样中国·我心目中的名医”公益评选中荣获“全科及其他十大名医(艾滋病科)”称号。

职业暴露后,他坚持为病人做完穿刺

作为传染病患者的医护工作者,这里的医生和护士都面临着身体和心理上的双重压力。压力的根源在于:职业暴露。打针、穿刺……这些最平常的医护动作,在艾滋病房,却有可能发生危险。艾滋病专家蔡琳,就曾面临过这样的风险。

2012年,蔡琳在为一名患有脑膜炎的艾滋病患者做腰椎穿刺时,病人头痛发烧,意识不清,穿刺进行得比较困难。这时穿刺针反弹过来,刺在了他左手上,血珠子立即就冒了出来。“职业暴露了!”这令所有人心里一沉。不过,蔡琳并没有马上离开处理伤口,而是继续完成病人穿刺后,才离开病人去取冲洗消毒并服用阻断药物。“阻断药物只要在暴露后两个小时内服用,效果都是最好的,不差这几分钟。况且病人穿刺一次不容易,哪能马上就走?”蔡琳说,在长达28天内,他需要每天定时服药,有时还会产生恶心、头晕等副作用。

“其中最难的,是不敢告诉家人,只能独自承受恐惧和压力。”蔡琳说,虽然有医护人员发生过职业暴露,不过值得庆幸的是,至今没有一例因为职业暴露最终感染上疾病。“虽然工作中会有潜在的风险,但是我不后悔我的选择,我为自己是名艾滋病医生而骄傲。”

新闻推荐

大乐透1325万元大奖无人领 四川出现体彩史上最高金额弃奖

省体育彩票管理中心守候大奖得主至6月12日24时。摄影刘陈平彭州500万元大奖得主展示的中奖彩票。6月,在中国体育彩票史上,发生了一件大事儿:体彩超级大乐透第16041期1325万元大奖得主弃...

彭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彭州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