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完善法治建设软硬件 让普法深入民心

华西都市报 2015-04-10 18:15 大字

宏济路社区居民议事会成员商议社区事务。

较场坝社区法治文化广场。

较场坝社区法治图书室里,居民正在讨论法律问题。

第二批走访点位:成华区长天路社区、锦江区宏济路社区、武侯区晋阳社区、武侯区蜀汉街社区、高新区双桂社区、金牛区城隍庙社区、金牛区金科苑社区、锦江区莲花社区、锦江区较场坝社区、青羊区东坡路社区、青羊区小关庙社区、成华区锦绣社区、成华区石油社区、彭州市玉泉村社区

你所在的社区有法治图书室、法治文化广场吗?这些法治图书你看过吗?软硬件建设和投入,是依法治社区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近日,由成都市依法治市办、成都市委政法委、成都市司法局、成都市民政局共同指导,四川法制报、华西社区报主办“法治社区·成都行”大型采访系列活动联合报道小组再次深入社区,对各自依法治社区软硬件建设的情况进行了采访调查。通过走访14个社区(村)发现,80%以上的社区(村)都建立了法治图书室、法治文化广场等,且所有社区(村)的居民议事会都有固定办公或开会的场所。

社区大小事居民自己定路不平有隐患 议事会商议把路修

在记者走访的14个社区(村)中,仅1个社区因条件所限,居民议事会暂时以坝坝会的形式为主,其他所有议事会均有固定办公室,且根据情况,定期举行例会等。

“利用固定的办公室,居民定期开会,商议涉及大家的各类事务。”锦江区莲花社区书记林英说。张自模是莲花社区1号院居民,2014年9月,他在居民大会上提出院落外小广场路面不平整,很多老人小孩喜欢在那里玩耍,存在安全隐患。林英和社区工作人员立刻着手联系交管局等相关部门,对小广场路面进行了责任划分。在认定小广场属社区管理范围后,居民议事会便召集大家一起出谋划策,最终,居民和社区一起筹钱将小广场的路面修复。

“有了居民议事会办公室后,大家定期举行会议,商量涉及政府定额补贴的用处、居民需求的民生项目、对院落小组的考评和对社区工作人员的测评等内容。”锦江区宏济路社区书记杨智慧说。居民到法治图书角看书学法社区有个“我来说法”评理团 依法说理化纠纷

2014年11月,成华区锦绣社区组建了一支锦绣社区“我来说法”评理团,成员有社区工作者、专业律师、社区民警,还有平时爱在法治图书角学习的居民,他们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主动预防居民间的矛盾、及时发现并积极化解矛盾。

今年3月,锦绣东方小区的住户魏某与段某起了纠纷,原因是段某在家门外安装的防护门离魏某家大门太近,引起了魏某的不满,双方言辞不合矛盾越来越大。接到情况反映,“我来说法”评理团成员立刻前往小区调解两家的纠纷。经过耐心劝导,并通过法律常识告诉段某安装过宽的防护门占用公共区域是违法行为,最终让其答应将自己的防护门按指定尺度进行退让,调解成功。

“我以前就喜欢到法治图书角看书,成为评理团成员后,我把在书上学习的法律知识都运用了起来。”一位评理团成员说,依法评理更能服人。

“社区‘我来说法\’评理团调动辖区有调解特长的居民的积极性,让他们成为志愿者,发挥人脉优势,能更好化解居民间的纠纷。”锦绣社区工作人员杨朗说,成为法治评理团的志愿者后,居民们便更主动到法治图书角学习法律常识,此外,他们还发挥了主人翁精神,自己策划法制宣传活动,实现从被动参与到主动工作的转变,从而带动更多的居民主动参与识法、学法。

其实,不仅是锦绣社区,在记者走访的社区中,80%的社区都有法律图书室或图书角,图书涉及内容包括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劳动法、物业纠纷、医疗纠纷、婚姻家庭纠纷等,借阅人群以老年人和学生为主,且社区还会不定期更新书籍。

法治文化广场办模拟法庭社区依托法治宣传场所 让居民活动中学法

记者走访发现,本次调查的14个社区(村)中,半数以上已建立法治文化广场,并定期会在广场上开展法治活动,80%有专门的法治宣传场所,比如法治宣传墙、法治长廊等。

“社区有法治文化广场,广场由民主法治示范社区石雕、法治文化长廊、法治文艺舞台、法治文化石、法治文化道旗、法治文化座椅和法治宣传栏七大部分组成。”金牛区金科苑社区居委会主任周乔池说,此外,广场上还有LED显示屏,播放普法栏目剧、法治微电影等。

锦江区较场坝社区也有专门的法治文化广场,面积不大,但广场上的“平安社区靠大家”、“法治你我他”等法治宣传语均出自居民之手。“广场打造出来后,每月都有大活动,还会不定期举办许多小活动。”社区书记冯禾呈说。

2014年12月5日,较场坝社区在法治文化广场上举办了一场古装模拟法庭,审判长、法警、公诉人、律师、原被告一应俱全,全由社区居民和孩子们扮演。参与居民罗树秀说:“模拟法庭很生动,让大家潜移默化中学法懂法。”链接

热线持续开通分享你身边的社区法治故事

“法治社区·成都行”大型采访系列活动启动以来,联合报道小组已收到近200个社区的采访报道邀请。活动期间,报道小组记者将陆续深入成都一、二、三圈层的各个社区(村),对各自组织、推进依法治社区(村)工作等方面情况进行了采访调查。

如果在依法治社区方面,您所在社区有经验愿与大家分享,都可拨打热线(028)86966231、86969380与我们互动交流。此外,活动期间还将有大型现场活动,也将在您身边启动。社区声音锦江区莲花社区书记林英:

居民议事会的核心是在法律前提下议事决策,让居民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一方面让社区管理更规范化,另一方面很多问题的解决也更公平公正。金牛区金科苑社区居委会主任周乔池:

通过法律七讲工作和法治大讲堂活动开展,让居民感受到依法办事的重要性。例如,金科苑社区居民办理产权过户的环节中,有些居民把房子卖了,却不给别人过户,致使双方产生矛盾。社区通过物权法、民事诉讼法、民法通则等法律、法规的宣传,部分居民通过诉讼程序解决了产权过户问题。锦江区较场坝社区书记冯禾呈:

水井坊街道和较场坝社区都高度重视依法治区工作,建立法治图书室、法治文化广场等普法宣传阵地,开展普法宣传活动,生动且潜移默化地给居民宣传了法律,现在大家会主动看书学法,维权意识也在增强,遇上事首先看是否“有法可依”,用法律来解决纠纷。记者手记

“普法”二字看似简单,但要真正让法治意识深入人心却不容易,社区开展各类法治文化活动,打造精品法律讲堂,派发各种法律宣传资料等都离不开相应的硬件设施。,如果说法律意识是一颗苍天大树,那硬件设施就是树干,有了强壮的树干,大树才能枝繁叶茂。

记者走访中发现,不论社区(村)客观条件如何,大家都在努力打造法治硬件设施,一个个法治文化广场,一条条精致的法治长廊,都体现出社区普法的“良苦用心”。而绝大多数社区的努力也得到了居民的响应,图书室里居民主动借阅法律书籍,广场上居民主动策划法治活动,遇上难事和纠纷,大家首先想到利用法律来解决,处处体现出了居民法治意识的提高。

华西社区报记者 李明宇 徐倩 彭戎四川法制报记者 刘冰玉 摄影孙培可

新闻推荐

昔日“英雄”雷楚年获刑12年

庭审现场,雷楚年悔恨不已。(资料图)7年前在地震中勇救7名同学,7年后因诈骗罪沦为阶下囚汶川特大地震中,他从废墟中勇救7名同学;7年后,他却因诈骗罪锒铛入狱。谎称可以帮人拉工程、进名校、...

彭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彭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