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规模化种植解开“谁来种田”疑窦

四川日报 2013-09-17 15:04 大字

□本报记者 邹渠

大量青壮农村劳动力流入城市,剩下老幼妇孺的农村,“谁来种田?”呼声切切。

在此背景下探索、改革,农村土地悄然集中,新型经营制度应运而生,新型种田人也应运而生。

彭州搞“土地银行”规模流转土地38.97万亩

9月2日上午,彭州市磁峰镇皇城村村民何兴照赶往彭州市,去办理成立猕猴桃专业合作社的相关事宜。

何兴照有80亩猕猴桃种植园,今年有30亩投产,“7.6元/斤,被水果贩子在园子里全包了。”这季收获下来,几十万元进了何兴照的腰包。

何兴照的猕猴桃园,土地是从村里“土地银行”流转的。今年春天,他为了扩大种植规模,又流转了50亩。皇城村的“土地银行”是怎么回事?说来有因。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后,地处龙门山边的磁峰镇成了重灾区。由于山区平地少,皇城村和其他两个村灾后一起建起了集中居住区。可问题随之而来:农村的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留下多是老弱妇幼,再加上居住条件变化,农业耕作半径明显增大,最远的达近4公里。

在彭州市农发局和镇上的引导下,该村谋划成立农业资源经营专业合作社,把土地集中起来交给愿种田而且能种田的人。

村支部书记高光才介绍,合作社农户自愿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存入合作社,合作社再将土地集中“贷”给种植大户,以实现土地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由于采取银行管理模式,所以也叫“土地银行”。2008年的最后一天,皇城村农业资源专业合作社成立,280多户村民的1700多亩土地加入合作社。

皇城村“土地银行”一开始就将800亩山地流转给神农公司种植金银花。新的种植理念和效益使村民眼界大开,以前在村民眼里不值钱的土地变得重要起来,陆陆续续一些种植大户向合作社提出流转土地申请。20多位种植大户带动下,猕猴桃、三木药材、蔬菜这些新种植项目在村里发展起来。

“我们改进了分配形式,除提高了流转户的年租金外,明确规定种植户3年达产后要拿出利益的20%给社员们分红,以保证群众能得到土地增值收益。现在全村2000余亩土地经‘土地银行\’流转出去了。”高光才说。据了解,去年该村人均纯收入为9071.87元,今年可望达到1.2万元。

据彭州市农发局人士介绍,目前“土地银行”模式在该市各镇推广,目前已达40家,规模流转土地38.97万亩。

崇州农户入社户均年增收6000元以上

9月初,崇州市隆兴镇青桥村的桥贵土地股份合作社的500多亩水稻收了大半。“水稻丰收了,平均亩产在1200斤左右。”合作社聘请的职业经理人任建忠对记者说。任建忠负责该合作社的500多亩田地的生产经营。“今年小春生产受气候影响不理想,但每亩分红368元。大春分红预计为1100元左右,这样 1亩田今年的分红可能有1300-1400元。”他把今年的土地产出收益向记者说得清清楚楚。

任建忠是活跃在崇州市农村的400多位职业经理人之一,他经营桥贵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土地已经有3年了。“去年社员每亩分红1260元,今年又增加了。”

农民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把土地集中起来交给职业经理人来耕作经营,是崇州市的一个创举。2010年4月,当群众反映农村缺少劳动力和种田人的困境后,该市农发局想到了培养职业农民的种田路子。在成都市普遍开展的农村土地确权颁证改革基础上,发动组建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把土地集中起来,与愿种田且能种田的职业农民对接。目前,该市已在21个乡镇的141个村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312个,入社农户4.12万户,入社土地面积12.02万亩,全部聘请了职业经理人,较好解决了“谁来种田、怎样种田”的问题。

职业经理人受雇后,利用手里的技能和资源,使土地经营集约化。桥贵合作社的500余亩水稻生产就实现了机插机收。“我们受雇于合作社,种什么不种什么,由我根据市场情况提建议,决定权在合作社社员手里,他们说了算。”任建忠说。今年小春一季,他种植了110亩大田蘑菇,40多亩冬草莓。虽然小春粮食受旱情影响,但收益未减。

据该市农发局测算,崇州市农户入社后,既可以在土地股份合作社打工挣钱,也减少农忙季节往返费用、安心外出务工增加收入,户均年增收可达6000元以上。

新闻推荐

一纸提案引来的基层民主监督方式变革

□杨蕾本报记者钟振宇前不久,彭州市葛仙山镇群柏村村民向相关部门反映了一件事关自己切身利益的事:村集体资产、村活动中心9间铺面及出租铺面的租金共计6.3万元没有纳入“民心通”系统台账。这钱去...

彭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彭州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