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服务重点青少年 放飞希望与梦想

四川日报 2013-08-26 15:14 大字

省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专项组、省综治办、团省委近年来创新模式、积极探索,开展重点青少年群体服务管理工作——

每种色彩都应该在阳光中灿烂,每个孩子的成长都应该被关爱。

每棵小树都应该在风雨中茁壮成长,每个孩子都有权利实现心中的梦想。

因为,他们是祖国的未来,是国家的希望。

近年来,在中央综治委、团中央的有力领导下,四川省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专项组、省综治办、团省委始终把有效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保障青少年合法权益作为一项基础工程来抓,全力构建党政主导、部门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重点青少年群体服务管理和预防犯罪工作格局,青少年犯罪重要数据指标逐年下降。

□杜蕾 钟振宇图片由团省委提供

齐抓共管长效机制逐渐形成

8月1日,本该在放暑假的宜宾市兴文县大河苗族乡金鹅民族小学学生小浩却起了个大早,跑向了学校的留守学生之家。“今天志愿者姐姐要教我们做手工,肯定很好玩!”小浩兴奋不已。带上画板到山坡上画玉米、听贝多芬交响曲、趴在地上做手工……这里的留守学生们说,有“家”有爱,让他们觉得一点都不孤单。

志愿者谢璐说,孩子们每天早晨不到8点,就会整齐地坐在留守学生之家里,有的待上一整天都不肯离开。

在四川省农村,“留守学生之家”已成为一道亮眼的风景。

农村留守学生之家建设已连续多年纳入省委、省政府民生工程范畴,予以强力推进。截至目前,全省累计筹集资金3.42亿元,按照“六个一”标准建设“留守学生之家”5436个,让众多留守学生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社会的关爱。

齐抓共管、健全体系,近年来,四川省大力推进重点青少年群体服务管理工作,积极探索长效机制的建设。

为有效服务重点青少年群体,四川省专门建立由省委宣传部、省发展改革委等18家单位组成的重点青少年群体服务管理联席会议制度,由分管综治和群团工作的两位省委常委共同担任总召集人,定期专题研究和部署工作,各市州也结合实际出台相应制度。初步形成了横向覆盖省级职能部门、纵向贯穿省、市、县的组织和制度体系框架。

大力推进立法建制。修订后的《四川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于2012年1月1日正式施行,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先后出台《关于加强闲散等重点青少年群体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的意见》、《关于深入开展关爱留守学生(儿童)工作的意见》,为重点青少年群体健康成长保驾护航。相关部门联合出台《关于推进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核心指标体系的实施意见》。

还有一系列创新机制正在成为常态。在全国率先把重点青少年群体服务管理工作纳入省“十二五”规划的社会管理创新专项规划,依托综治系统在四川省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县建设规范化的青少年综合服务站、健全完善12355省级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等项目,已列入“十二五”社会管理创新规划年度计划,并纳入省委、省政府目标考核。

同时,四川省还建立起科学长效的考评机制,将重点青少年群体服务管理工作纳入全省综治考评体系和各系统目标考核体系。

分类分层试点工作强力推进

“你完全变了个样啊!人精神了,看起来也自信了。”7月,见到来探望自己的小伙子李晨(化名),成都彭州市天彭派出所社区民警张钊很吃惊。

家住天彭镇东大街社区的李晨曾在2008年时因涉嫌盗窃,被判刑1年零6个月。2009年服刑期满出狱后,他一直在家闲着。

“我坐过牢,出去工作肯定要被人说闲话。”了解到李晨基本情况后,民警张钊开始对其进行“一对一”帮助,并多次联系人社部门为他提供就业技能培训,还与社区工作人员一起为李晨做心理疏导。

帮扶中,张钊得知李晨姐姐在西藏开餐馆。“不如去你姐那儿打工,到新地方开始新生活?”2011年6月,在张钊和社区的帮助下,李晨前往西藏。每个月,张钊都会跟他联系,了解他的近况。

作为重点青少年群体服务管理和预防犯罪的省级试点城市之一,成都对闲散青少年的帮扶探索正是全省服务重点青少年群体工作的一个缩影。

试点工作如何展开?

深入调研是第一步。依托专业力量,四川省开展了“重点青少年群体服务管理”、“互联网与青少年健康成长”等专题调研,结合四川实际,在中央确定的五类重点青少年群体基础上,增加了“受艾滋病影响致孤儿童群体”,进一步完善了群体分类。

在确定遂宁为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群体试点城市后,2010年11月,又确定成都、南充、宜宾、广安、资阳、凉山等6个市州作省级试点城市,分类开展工作探索。通过加强与相关部门、社会机构的协调合作,分类教育帮助、专业心理关爱,深入推进试点工作。

针对留守学生,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关爱工作。今年以来,团省委重点开展了“心语新愿·爱心圆梦”活动,组织爱心人士认领实现1万个贫困留守学生愿望;为100万人次留守学生提供志愿关爱服务;为100万名留守学生进行健康检查;亲情大讲堂培训留守学生监护人100万人次;送电影进校、村,覆盖100万人次留守学生。

针对闲散青少年,开展防失学、保就学、发展职业教育工作,探

索构建了“一采、二

收、三发现”的扁

平化责任体

系和 “一

传、二用、

三反馈”

的信息

传递应

用层级

式责任

体系,让

闲散青年

通过职业技

能培训灵活就

业。

针对有不良行为

和严重不良行为青少年,全省注重工作关口前移,构建社区、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管理网络,及时发现处理可能引发违法犯罪的具体问题,并加强阵地建设,建成专门学校7所,“十二五”期间规划新建11所。

针对流浪乞讨青少年,加大救助保护场所建设力度,全省建设救助管理站127个、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81个,并安排1150万元用于基础设施改造和设备添置更新,大力开展“接送流浪孩子回家”等专项行动。

针对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建立帮教工作组,组织爱心力量与他们开展结对帮扶,构建以志愿者为核心,全社会参与的关爱监护网络和互动帮扶救助机制。

创新模式“五步工作法”深入展开

“志愿者姐姐,谢谢你们,我现在常和同学们一起玩一起做功课,我很开心。”最近,遂宁市大英县女孩彤彤给帮助她的志愿者写去了一封信。

原来,当地志愿者在一次农村走访中,发现自卑、胆小、不合群的彤彤,妈妈带着3岁的妹妹离家出走,爸爸常年在外打工,家里只有她和奶奶相依为命。

志愿者们在走访彤彤学校、家里后,摸清了彤彤的情况,为她建立起动态专门档案,并从她父亲、同学身上下功夫,让她真切感受到亲情、友情的温暖。

志愿者们也时常前来与她沟通交流,送去大量书,还陪她玩耍,渐渐地,彤彤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

帮助重点青少年群体,必须把好脉、用准药。近年来,通过摸索实践,四川省提炼形成了“五步工作法”,扎实有效地推进重点青少年群体服务管理工作。

一是摸情况。各级综治委预防办发挥牵头协调作用,依托乡镇(街道)等基层组织,摸清重点青少年群体基本情况。

二是建台账。依托社区建立“重点青少年群体信息库”、“社区青少年工作队伍信息库”、“社区青少年工作平台”等台账,着力构建省、市、县、乡镇、社区五级联动的数据信息平台。

三是结对子。充分发挥专业力量和社会力量作用,采取“一对一”等多种形式与重点青少年结对,制定针对性帮扶措施。

四是勤帮扶。应用新媒体等手段加强与重点青少年的紧密联系,与重点青少年一起参与互动式、体验式社会实践活动,实现正面力量定期接触。

五是常回访。将重点青少年群体服务管理纳入全省“大调解”整体工作体系,定期不定期开展回访,动态掌握帮扶对象情况,巩固帮扶成果。

新闻推荐

了解民情 大兴“院坝会”

本报讯(吉书记者张守帅)进村入户了解民情,彭州大兴“院坝会”。日前,彭州号召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广泛开展“走基层、解难题、办实事、惠民生”活动,要求“挂包帮”和联系村的部门负责人走进村社农户家庭...

彭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彭州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