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产量上去为何价格没降 细算蔬菜三本账

四川日报 2012-12-21 17:10 大字

近日,省统计局发布了四川蔬菜产业发展调查报告。报告称,四川的蔬菜种植面积、产量已连续5年增加,价格连续7年上涨。供应量增加,价格理应随之下降,为什么会出现这看似矛盾的现象?记者就此走访了菜农、中间商和省农业厅相关负责人。

□徐萌 本报记者 许静 文/图

菜农的账本

种菜成本3年翻番

12月20日,农历冬至前一天,记者来到了全省最大的蔬菜种植县——彭州市。这里有近80万亩的蔬菜种植面积,素有“北有寿光,南有彭州”的美誉。

菜地一片葱茏。三界镇观圣村村民古祥飞说起今年的收成,“只能算将就。”尽管菜价涨了,产量也提高了,但成本也增加了,大大抵消了收入。

古祥飞是个有心人,他认真记录了近三年来的蔬菜种植情况,每笔账都记得非常详细。记者看到,土地流转费在2010年时只有400元,2011年涨到1000元,今年更到了1200元;耕地费3年增加了30元,复合肥多了40元,有机肥增加了330元…… “统算下来,一亩地的成本原来要1450元,去年要2640元,今年要3280元。”

再看收入栏,也是在不断增加:1斤莴笋的价格,2010年为0.3元,2011年是0.5元,今年已经达到0.7元。古祥飞的结论是:“菜贱伤农、菜贵伤民。随着成本的上涨,低菜价时代恐怕一去不复返了。”

中间商的账本

人工费用“翻跟斗”

丰碑产销专业合作社,十几个工人正在挑选白生生的萝卜,装袋后,这批萝卜将运往武汉。

“一袋萝卜50多斤,装一袋得1元2角钱,一天能赚100多元。”家住升平镇的彭成芬告诉记者,她从1992年开始干蔬菜装包,已是有20年经验的熟练工。“这些年工钱每年都在涨,今年1.2元装一包,去年是1.1元,前年是1元。”

这只是蔬菜运输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对整个蔬菜流通环节,合作社社长钟光辉有一笔详细的账——

蔬菜从田间到大市场,至少要经收割、短运、粗加工、转运4个环节。萝卜在地里的收购价是每公斤0.7元左右,请人收捆,每公斤0.2元;用小货车运到合作社统一打包,每公斤有6分钱短运费,装、卸车又要增加4分钱;到了合作社进行挑选、装袋,每公斤又是4分钱;加上途中的损耗,在尚未开始长途运输之前,萝卜每公斤已增加了0.4元的费用,涨到了1.1元。

“一般来说,流通成本要占到30%以上。萝卜自己‘飞\’不到市场,人工费用翻着跟斗地涨,三年前一个工一天也就三五十,现在至少要上百元。”钟光辉如是说。

政府部门的账本

外调量3年增加1.58倍

省农业厅副厅长涂建华也算了这么一笔大账:2009年至今,四川省的蔬菜种植面积从1719.6万亩增加到了1800多万亩,外调量也从756万吨增加到了1200万吨。

“四川省的蔬菜产业规模在增加,同时市场也在拓展。”涂建华说,四川省是“南菜北运”的重要基地,通过多年来的品牌打造和“菜博会”等会展活动的宣传效应,四川大地蔬菜的知名度不断提升,在省外市场销路很好。

蔬菜品种优化也是导致菜价上涨的一个原因。

在三界镇的菜地,连畦成片的翠绿中记者发现有一些零星的紫色。“这是紫莴笋,是近年开始种植的新品种,也叫‘红叶尖\’。”观圣村1组菜农肖顺洪是这块菜田的主人,他告诉我们,这种菜口感香脆,紫色蔬菜更有利健康,所以价格也卖得比普通莴笋贵。普通莴笋每公斤七八角,新品种能卖到1.6元以上,最高能卖到2元。

涂建华说,近年来,四川省蔬菜的科技含量、品质都有了很大提升,通过结构调整,发展新品种、无公害、有机蔬菜,丰富了市民的菜篮子,也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

据统计,从2009年至今,蔬菜助农增收的贡献已从79元增加到了107元,蔬菜已成为助农增收的支柱产业。按照四川省蔬菜产业“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四川省蔬菜产业将成为 “千亿产业”。

新闻推荐

城考标准提高 空气质量不只看优良天数

一半分值考核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是否达标三州首次纳入城考,先考核康定、马尔康和会理本报讯(记者刘宇男)记者3月6日从省环保厅获悉,4月起开展2012年度全省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工作(以...

彭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彭州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