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调查 泥石流阴影下的生活

成都商报 2012-08-21 16:10 大字

数据

彭州地质灾害隐患点304个,龙门山镇就占了93个,其中成都市级的达9个

纠结

农家乐一个周末收入五六千,但泥石流每年都来光顾

重担

每年5月初到9月底,镇政府超过80%的工作都跟地质灾害有关

龙门山镇,环境优美,气候凉爽,村民开的几十家农家乐有着不错的收入。但是地震后,这里每年都会遭遇或大或小的泥石流。

今年8月17日晚上,沿着银(厂沟)白(水河)路沿线发生的多处泥石流,以及此后超过13000人的大规模人员转移,再次引发外界强烈关注。而更为严峻的是,这次泥石流不是龙门山镇的最后一次。地质灾害的监测与预防,将会是现在以及未来当地村民、企业和政府所要面对的共同问题。

村民的纠结

走还是不走,是个问题

这里环境优美,村民开的几十家农家乐有着不错的收入,但另外一面,是自然灾害对生命的威胁。

九峰村支部书记彭资贸告诉成都商报记者,全村现有的2700多位村民中,从业农家乐的超过三分之二。2008年地震之后,全村765户有400多户选择了原址重建。而这400多户有超过8成已经或打算经营农家乐。目前开业的有100多家。这些农家乐,“几乎家家都有或多或少的外债。平均每家都有6万元的低息贷款。”

彭资贸说,10万元的年收入在这里只是起步,规模稍大些的一年收入可达百万。九峰村村委会一侧的孺子牛休闲山庄,投入近两千万,但仅在今年8月的两个星期里,100多间客房就带来20多万的回报。昨日,龙门山镇政府杨忠贵表示,等到当地交通恢复,彭州市将组织国土、水务等部门对当地地质情况再做评估,“根据评估情况再做相关应对。”

泥石流冲毁家园 想走

泥石流很可能彻底改变九峰村4组村民余强的生活。18日凌晨,余强家的“余红苑”被泥石流冲毁近三分之二,一楼的所有房间砂石逼近屋顶,30多间客房几乎无一完好,而他自己也差一点被泥石流埋没。

这家刚刚开业不到20天的农家乐,曾经寄托了余家全部的生活梦想。余强说,汶川地震后,他选择了原址重建。房子从2009年动工,去年基本完工。整个农家乐一共投资近140万,客房30余间,铺位70多个。如果一切顺利,将为余家带来每年10万元以上的稳定收入回报。

但现在看起来,一切并不是想象中的那般美好。除了房屋本身的损毁,更让余强烦心的是余家投入的140万,有100万左右是借来的。

死里逃生的余强,至今依然感觉恐惧。他分析,游客们这次受到惊吓,也许今后来这里旅游的人数不会像以前那么多了,这也让他对留下来继续经营的信心剧减,甚至动了外迁的念头。但如果举家外迁,那100来万又该如何偿还?余强说,如果迁入统建房,他就只能外出打工,但仅靠一个月两三千块钱的工资,要还清一百万债务,他觉得几乎不可能。

一个周末收入五六千 想留

余强的纠结并非孤例,即使房屋没有受损,部分农家乐的老板也已开始纠结。同为4组的村民谢恩双家的“葵花苑”也是在今年8月正式营业。他指指对面山上新的塌方痕迹,有些忧虑:“不晓得啥子时候又会再来一次(泥石流)。”

但说归说,谢恩双暂时不会轻易外迁。谢家是九峰村最早一批开农家乐的。他回忆,2000年前后,当时的消费标准还是食宿包干,每日15元,100元就可包月。但就是这样,谢恩双也承认自己赚到了不少的钱,他的农家乐也从最早的单栋小楼,变成了现在这家有着20多间客房的葵花苑。今年8月以来,成都持续的高温给龙门山农家乐带来了爆棚的客流。谢恩双说,仅是8月里的两个周末,就给他带来了过万的收入。“一个人一天消费80元到100元,住满40个,一天就是三四千,一个周末就有五六千的收入。”

不错的收入,正是谢恩双等人不想离开的最主要原因。并且,他对于九峰村未来的旅游依然持续看好:“地震那么凶,(旅游者)第二年还不是来了。”

企业的抉择

选择近距离外迁

与村民们的纠结不同,地震中厂房和设备尽数损毁的彭州响水洞水业有限公司,已经决定外迁。

彭州响水洞水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响水洞水业)董事长刘大友告诉成都商报记者,新厂址初步定在九峰村统建点所在的东林寺靠近龙门山镇政府的路边。新厂址距离原厂址一公里多,地势开阔,且不用再惧怕泥石流的突袭。刘大友说,目前就只等国土部门的地质评估和规划局的审批通过了。

四年两次全毁 厂房迁出

这是这家有着27年历史的公司第二次大搬家。2008年地震时,响水洞水业的厂址同样全部损毁。2009年,在位于原址100多米外,响水洞水业投入3000多万,建起了新厂房。

刘大友说,虽然新厂址在地质评估中不在隐患点之列,但每年的汛期依然是公司需要紧张应对的时期,“年年都有泥石流,只是在于大小。”公司为此也制订了防灾预案,并且在汛期期间成倍加派值班人手。

准确地说,这次响水洞水业遭遇灭顶之灾,直接原因并不在于地质灾害,而是源于更高处的响水洞电站沟渠被堵引起河流改道,这才冲击到了响水洞水业的厂房。

但四年连续遭遇两次全毁,还是让刘大友动了彻底外迁的心思。并且,他也承认,没有地质灾害将是他考虑的首要选址条件。

水源地未破坏 灾后再招标

但另外一个问题是,厂房可以迁出,但水源地无法迁走。刘大友说,公司的水源地位于原厂址往上1公里左右的半山,是一处常年保持9℃的天然冷泉水洞。“矿泉水企业是典型的资源型企业,因此注定了我们即使搬也只能近距离搬迁。”

如今,让刘大友觉得庆幸的是,在两次地质灾害中,响水洞的水源地都没有遭到破坏。泥石流之后不到2天,公司已经启动灌装设备和管道设备的招标。“只要国土局和规划局通过,预计三个月内,新厂房可以建成投产。”

政府的担子

今年不是开始,也不是结束

每年5月初到9月底,近半年时间里,以龙门山命名的龙门山镇政府,超过80%的工作都跟地质灾害有关。

彭州市国土局今年4月最新监测统计显示,全彭州地质灾害隐患点达到304个,其中成都市级的9个。这当中,龙门山镇就占了93个,其中成都市级的多达6个。地质灾害的监测与预防,也成为这个只有50多个工作人员的镇政府,所要面对并且完成的首要任务。

龙门山镇镇长陈忠贵介绍,每年到了三四月,成都市和彭州市两级国土部门就会对当地地址进行评估,并确认地质灾害隐患点。此后,镇政府会根据名单配备监测人员,“彭州市级监测点,一个点位一个人,成都市级监测点,一个点位三个人。”按照这个要求,龙门山镇一共选择了105名监测员。而全彭州市的监测员也达到322个。

未来,按照当地政府大致规划,旅游业将成为当地的支撑产业。这意味着,将会有更多的游客涌入,并且当地的旅游旺季又与汛期重合。因此,政府地灾防治与监测任务会更重。对拥有得天独厚旅游资源的当地来说,不可能因为地质灾害而全面放弃旅游产业。因此,对当地政府而言,这次泥石流带来的万人大转移,既不是开始,更不是结束。 成都商报记者 蒋超 实习摄影记者 鲍泰良

新闻推荐

彭州市负责同志说灾情发生后当地第一时间发布了预

彭州市负责同志说,8月17日灾情发生后,当地第一时间发布了预警并立即启动了应急预案,基层党员干部深入一线,组织开展抢险救援工作,及时将外来游客和当地居民转移出九峰村,截至8月19日17时转送工作全部结...

彭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彭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