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船山区选派干部到个重点村担任第一书记蒋毅本报记者张

四川日报 2012-06-26 18:31 大字

船山区选派干部到16个重点村担任“第一书记”——

□蒋毅 本报记者 张岚

“基层是干部工作的最前沿,与群众零距离,让我真切感受到百姓期盼。”“这不是以往的下乡检查,而是真正到群众中去,接触的不只是村干部,还直面每一位村民,是真正与群众打成一片”……6月初,在船山区召开的“挂包帮”帮扶工作党小组“第一书记”工作汇报会上,“第一书记”们各抒己见,感触良多。

今年3月,为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年”工作,进一步深化“挂包帮”活动,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船山区选派16名县级领导干部到帮扶村担任“第一书记”。

“第一书记”们进村入户宣讲党的政策、指导村级党组织建设、发展富民产业,16个帮扶村有了全天候的“贴心人”。

“这回不是来搞视察的”

“真的只有‘沉\’下去,才知道群众缺什么、需要什么政策,渴望哪些帮助。”到唐家乡东山村担任“第一书记”三个月后,船山区委书记周霖临还记得,今年4月召开的全区大会上,对目前“挂包帮”活动不足之处的分析:帮扶流于形式,下派干部深入农村少;帮扶方式单一,慰问式帮扶多,“造血”式帮扶少……

“只有真正走到群众中去,才能知道群众的需求!”正是为了解决“干部‘沉\’不下去”的问题,通畅“下情上达”的渠道,今年3月,船山区全面推行党政机关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制度。首批派出16个帮扶工作党小组,全体区委常委及党员副区长分别担任帮扶村“第一书记”。

“这些领导,这回还真不是来搞视察的!”了解到东山村11个组因广播设施老化,无法正常运转的情况后,周霖临当即与有关部门联系协调,几天时间,久违的广播声再次响起;坐在农家的小板凳上,周霖临还当起了村民因建房和蔬菜业主矛盾的调解员……群众由衷感叹:这个书记确实不一样!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有了堰塘,今年村里的庄稼终于不愁水了。”在桂花镇漆家桥村村民漆明坤眼里,这个帮扶很新鲜。“以前是送米送油,但现在办的这些事,可以让我自己赚了钱买米买油。”

船山区区长蒲从双,在该村担任“第一书记”。当他了解到该村2、7、8组农田抗旱能力不足时,便立刻组织区水务局制定整治方案,落实水利工程补助资金,新规划了塘堰1处,解决了该村抗旱能力弱的问题。

在河沙镇桥墩村,“第一书记”组织村组干部将“撂荒土地”向大户、种植养殖能手集中,积极引进优良果蔬品种,打造成片生态高效农业;

在桂花镇大磨村,“第一书记”帮助引进企业1家,发展田藕种植400亩,该村还发展核桃种植250亩;

……

在“第一书记”们的倾情帮扶下,16个定点帮扶村扎实开展项目整合,强化了项目支撑,深化了企业联村和产业示范。共整合相关涉农项目资金7792.595万元,初步落实18个企业首批捐赠资金、物资91.58万元。

新闻推荐

四川省以金纪工程为载体以整合资源为抓手全力打造纪检

四川省以“金纪工程”为载体,以整合资源为抓手,全力打造纪检监察信息化工作平台□袁震本报记者陈松6月28日,全省纪检监察系统能力素质、思想作风、基层组织“三项建设”活动动员部署视频会召开。这...

彭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彭州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