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小家禽如何做成了大产业群众参与是根本动力本报记者张

四川日报 2012-02-01 19:36 大字

小家禽如何做成了大产业?群众参与是根本动力

□本报记者 张守帅 文/图

彭州市九尺镇什么最出名?很多人脱口而出——板鸭。

一年平均每户销量有多少?知道的却不多。九尺300余个体户,每年销售1200万只板鸭,平均每户每年销售4万只。

今年春节假期,九尺板鸭热销600万只,对一个小镇而言,堪称大数据。看似不大的小家禽,如何做成了大产业?

商标被抢注 催生危机意识

九尺板鸭,历史悠久,九尺镇也由此被誉为“板鸭之乡”、“腌卤之乡”。

外号“苏老八”的苏勇,提及自家的制作技术,用了“祖传”二字。这个春节,苏老八多了一种销售渠道,尝试网上开店。记者检索发现,“九尺板鸭”的百度词条也有了关于他的记载。

苏老八上网,可以看成九尺镇板鸭个体户观念的一个转折点。此前,尽管有“曾板鸭”走出国门,远销俄罗斯,但板鸭制作户们“小富即安”的思想严重,认为不出门、不做大也能挣钱,九尺板鸭的产业规模徘徊不前。

罗敏是“罗记土板鸭”的老板娘,她去年曾跑去工商部门注册商标,却发现已被使用。元旦以来,罗敏不得不苦恼地和丈夫罗朝俊商议如何改弦更张。

“罗记之后,如果还有张记、王记被注册,也不必惊讶。”九尺镇党委书记刘汉军说,他们发现不少外地商人冒充制作“九尺板鸭”的行为。

其实,“九尺板鸭”这个商标,早在1999年就被广元个体户注册了,事隔一年,“九尺”鲜鹅肠火锅的商标又被成都武侯某火锅店抢注。经过几年争议,“九尺”商标才重回故里。

“这一系列风波,证明了九尺板鸭的价值,也促使大家增强了九尺镇的品牌意识和对做大做强的认知。”刘汉军说,九尺板鸭正在申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为其寻找到一个不可复制的“杀手锏”式的身份证。

好创意频出 共谋产业大计

罗敏一年销售20多万只板鸭,每只售价18-19元,利润1-2元。她的销售渠道,以进入成都批发市场为主。省外市场近一两年的销量不多,她现在却非常看重。

她乐意跑双流机场,这意味着又要向省外发送一批订单。“有时一次只有几十、上百只,量不大,重在培育市场,树九尺品牌形象。”罗敏说,她跟很多客商没有见过面,多是熟客相互推荐,一般对方打来预付款就发货。

在刘汉军的解读中,九尺镇做大小家禽产业,群众热情参与,是最根本的动力所在。他非常乐意看到小老板们突然有了新创意,如苏老八提出借助现代物流业,让成都市民当晚吃上新鲜鸭肉。

实际上,九尺凭借“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现代农业生产模式,基本形成从孵化、养殖、宰杀、加工、餐饮,以及羽绒加工的产业链条。一只麻鸭,“养活”了全镇3万人。袁慎贵是其中的一个受益者。他负责鸭绒的加工,以每公斤120元左右的价格收购,再以每公斤400元的价格出售。

“位于九尺镇的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的存款余额达7亿多元,这足见小家禽如何富裕了四方百姓。”彭州市副市长张明说,九尺板鸭的年产值已达到5亿元。

生机勃发的九尺板鸭,有了更高的追求,要建“四川第一、西部一流”的小家禽产业集散地。

新闻推荐

五大产业园区开门迎客记者张守帅彭州葛仙山

五大产业园区“开门迎客”本报讯(记者张守帅)3月25日,彭州葛仙山田园赏花活动启动,五大产业园区“开门迎客”。葛仙山景区在川西旅游环线,是彭州天然的浅丘生态观光农业带。每年3月至5月田园赏花...

彭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彭州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