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成都“星星的孩子”守护者 他们既是医师 也是教师

家庭生活报 2022-04-08 11:27 大字

▲秋雪与孤独症儿童在一起

家庭与生活报记者 李尚凝“把孤独写满了月光,把梦想画在了橱窗,是谁在为我守望,是谁为我照亮……”这是歌曲《星星的孩子》中的一段歌词。

每年的4月2日,是世界孤独症日。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全球范围内孤独症患病率约为1%。孤独症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孤独症儿童则需要我们更多的关爱和包容。

为了让这些“星星的孩子”们有更好的人生,四川天府新区儿童康复中心在不断努力,尝试各种康复创新模式,做“星星孩子”的守护者。

家门口的康复服务时代发展的必然

自从彭开燕记事起,看星星就是她最喜欢的事之一,璀璨的星河仿佛有说不尽的神秘,关乎梦想与归途。令她感慨的是,多年后的自己也接近了那个梦,成为了为一个群体“疗伤”的人。这个群体是有着“星星的孩子”之称的孤独症儿童。

孤独症是一种脑发育性障碍,主要特征是社会交往障碍、沟通交流障碍和重复局限的兴趣行为。“起病于三岁之前,三岁以后表现明显,绝大多数儿童需要长期的康复训练和特殊教育支持。” 彭开燕解释说,由于孤独症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因此没有任何特效药或医疗设备可以治疗孤独症的核心障碍,主要治疗方法是国际认可的28种非医学干预方法,涉及心理学、教育学等多个学科。

作为天府新区儿童康复中心的一名治疗师,彭开燕既是医师也是老师,她的任务就是为孤独症儿童提供康复治疗课程,让孩子尽可能地突破自我、融入生活,甚至接受教育。

从每一个患儿踏进门的那一刻起,彭开燕就在心中细细观察。“孤独症的症状也分很多种,有的无法同他眼神交流,有的无法安坐,有的不会说话……”初步的判断后,彭开燕会对孩子进行专业的评估测试,再通过量表数据进行运动疗法、感觉统合、言语训练等个性化干预治疗。“通常情况下,我们会用游戏的方式开展,因为游戏的过程是快乐的,但也有例外。”彭开燕告诉记者,几个月前的一天,自己用一个红色的三角形玩具和患儿互动,“没想到孩子突然哭闹不止。”经过测试才发现,孩子害怕红色且尖锐的东西。“其实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康复治疗中,或许要用到1000种方法捕捉到每个孩子的特点,发现他喜欢什么,害怕什么,然后与他们建立感情,让孩子接纳我,甚至成为朋友。”在彭开燕的不断摸索中,有的孩子从无法眼神交流到会主动过来拉自己,从吐字不清,逐渐会叫“彭阿姨”……

天府新区儿童康复中心成立于2020年3月,统筹承担天府新区9个街道儿童康复工作,是该区唯一一家公立儿童康复机构。

“其实基层可以更好整合资源,跟踪服务,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康复服务。”在彭开燕看来,把儿童康复服务植入到卫生服务中心,让孤独症儿童就近享受到家门口的康复治疗是一种创新,而以儿童为中心、以社区为枢纽、以家庭为单元、以特殊学校为载体、以社会参与为延伸的模式,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融合教育再深化他们本该耀眼

前不久,《“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提出推进融合教育,全面提高特殊教育质量。由于学前阶段的融合教育在孤独症干预链条上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去年9月,天府新区儿童康复中心择取了几家幼儿园试点开展了“融合教育”,除了定期安排康复课程之外,孤独症儿童与普通孩子一同上课、一同吃饭、一同玩耍,充分“融合”,让他们同步享受康复促进及教育启智的校园生活。

“95后”姑娘秋雪是中心入驻融合幼儿园的康复治疗师之一,负责园内12名孤独症儿童的康复治疗。

在一群孩子中,秋雪总是最先发现孤独症儿童的身影,他们形单影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因此,她也经常要用很夸张的语气语调说话,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趁着目光短暂地交汇,快速进行康复课程。

“在这里,简单的穿袜子,有的患儿却要穿1个小时,甚至训练几个月才能独自完成。”秋雪早已习惯这种“又快又慢”的节奏,她每天都会给患儿家长发信息,记录孩子成长的点滴。

很多时候,孤独症孩子并不是完全屏蔽外界,他们也有能力感受爱,“他心思单纯,喜欢看汪汪队和小猪佩奇,还喜欢跟哥哥争风吃醋抢妈妈。他知道家里每个人都爱他,他也会抱着我说,妈妈我爱你!开心了会大声唱歌还要跳舞,我觉得这就够了……”这是园里一位叫冬冬(化名)的患儿母亲记录在日记里的一段话。

“经过科学干预,孤独症孩子甚至有机会走上工作岗位,因为他们的发展是不定性的,就像一条河流,是不断变化的。”秋雪在为患儿提供康复课程的同时,也会尽力挖掘孤独症儿童绘画、音乐等方面的潜能。“他们的人生才刚刚开始,‘星星的孩子’本该有光芒。”她说。

相关阅读孤独症儿童助教陪读制度如何建立?

作为一名孤独症儿童的妈妈,年近40岁的郭凤(化名)目前的心愿是,她的女儿在上小学期间能有特教老师陪读,以更好地融入校园生活。

郭凤的这个心愿也是很多孤独症儿童家长的共同心声。她所在的一个融合教育家长群,最近一直在热烈讨论今年1月公布的《“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其中提出,研究制定孤独症儿童教育指南,逐步建立助教陪读制度,为孤独症儿童更好地融入普通学校学习生活提供支持。

对于孤独症儿童的家长来说,国家提出逐步建立助教陪读制度之后怎么落地,是他们最为关心的问题。

对此,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教育教研室主任傅添认为,为学校里的特殊儿童提供各种形式的特殊帮扶,来帮助他们和普通儿童一样进行学习,是政府的职责所在。在傅添看来,受教育权不能只体现在教育的入口上,更应体现在教育的过程中,让所有的适龄儿童都能真正融入学校生活,参加正常的学习活动,而不会被学校生活排斥在外。

在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周详看来,助教陪读制度需要政府、学校、家庭共同合作来实现,并不是单方的责任。在国家层面,应当建立完善的助教陪读人员资格认证和培训制度。政府保障专项经费的落实。将助教陪读人员纳入到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体系。建立家长学校,引导和培训家长助教陪读的专业能力,引入助教陪读家长志愿者制度。

一个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是否有必要对特殊教育专门立法,给各方责任以法律上的刚性约束?

“特殊儿童的教育融入情况,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了他们成年之后能否自立自主,能否和外界社会进行正常交往,过上有尊严的生活。因此确实有必要针对特殊教育专门立法,为其受教育权利的落实提供法律和制度保障。毕竟,对残障人士的包容、关怀和尊重,是衡量一个现代社会的文明程度和道德水准的基本指标之一。”傅添建议。 (陈磊)

新闻推荐

周末直冲30℃ 成都要入夏了? 莫慌,接下来还有波冷空气

成都在经历了3月热到穿短袖,然后温度满30减15后,终于又要升温了。从前两天起,成都气温有了明显回升,记者从成都市气象台获悉,...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