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入46套政务系统,自动发现预警安全隐患……感知城市“数字体征”智慧平台“治未病”

成都日报 2022-03-29 02:55 大字

辖区内城市“数字体征”实时呈现在城市运行中心大屏幕上。

春日的阳光洒向清晨的街道,将樱花和银杏的新芽照得玲珑剔透。走在车水马龙却又整洁有序的街上,家住青羊区少城街道的李女士心情格外舒畅。“刚才出门看到这个角落丢了个烂沙发,买个菜回来就清理干净了。”

李女士并不知道,这样的变化背后还有着许多“小秘密”。如果有这样一个精准运转的“城市大脑”:它可以随时感知城市的变化,自动发现预警安全隐患,实时提供道路车流变化信息,提前预判道路拥堵状况,提前规划学校学位、医院床位……无论是城市管理的痛点堵点,还是日常生活的现实需要,它总能提前想到,提前解决,那么百姓的幸福点滴将会越来越多,生活体验将越来越好。

——这便是“智慧青羊”的核心中枢,青羊区城市运行中心正在努力的方向。目前这个平台融合了道路交通、城市地图、城市管理、数字孪生、媒体信息等多部门多业务功能,接入城市管理、公共安全、文博旅游、养老助残、电子政务等区内46套政务系统,还将按照智慧蓉城建设的统一要求,升级算力和存储能力,构建起庞大而精密的智慧青羊城市生命体,促进超大城市中心城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用这张“看不见的网”,让每一位城市居民都能感知生活的美好和城市的温度。

掌握“数字体征”

保障城市机体健康

走进青羊区城市运行中心,一张超大屏幕映入眼帘。屏幕中央是青羊区的电子地图,旁边则跳动着城市交通、城市环境、城区经济、疫情防控等各个模块的实时数据,以及重点区域的视频实况。

“这是我们的‘城市一张图’,建成之后将叠加各类数据资源,形成虚拟的数字城市。”智慧青羊建设专班相关负责人随便点开“一网统管融合指挥”系统,地图上红黄蓝绿不同的光点在闪烁跳跃,“这些光点代表着不同的救助资源,比如社区网格、城管执法力量等,假如这个点发生了意外,我们马上可以调动最近的资源。”说着,他将鼠标放到一个红色光点上,屏幕上立即显示出“网格员张某某”,当前所在位置,联系电话等一应俱全。点击“实时通话”按钮,还可以马上拨打张某某的电话。如果发生了紧急事件,还可召集相关人员开视频会议,现场调度。

“许多到宽窄巷子的游客都发现,虽然人流大、变化快,但这里却‘拥而不堵’,这正是通过智慧城市系统精细管理的结果。”该负责人打开宽窄巷子景区的数据模块,“看这个热力图,如果出现红色,代表人流正在聚集,我们将按照预案马上通知相关部门进行人流疏导。同样的,通过物联感知系统,景区的空气质量、环境卫生、风险隐患等都能实时呈现,可以立即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置。”

融合指挥系统仅仅是“智慧青羊”庞大系统中的模块之一,这张大屏幕上的功能还有很多。“其实城市就像一个人,需要各个器官、细胞协调合作,最终形成一个健康的机体。”该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青羊区已将全区政务数据资源进行了全面摸底,梳理出160多项核心指标和2000多项重要体征指标,并逐步归集到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平台,最终形成城市的“数字体征”。下一步将围绕公共安全、公共管理、公共服务、经济运行等城市运行和发展需求,结合AI算法,构建起城市治理、监测预警、决策分析等数据模型,为全区的风险预判、发展研判、资源配置等提供科学依据。

延伸应用场景

服务市民幸福生活

在“乐享同德·新型智慧社区”微信公众号打开“云导览”,刚搬来的“90后”居民钟先生在3D地图上找到了自家院落,旁边的河流、街巷、院落、商家全都一目了然。“这里是社区服务中心,前面是小学、静心亭、磨底河、同善桥……咦,这里有家洗衣店,旁边是西昌烧烤,晚上去洗几件衣服顺便吃宵夜!”

进入智能小事通板块,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劳动社保、教育服务、低保、高龄、残疾优抚、住房保障等多项民生服务事项,以及与企业有关的用人单位劳动年检等服务事项,都能实现线上查询和业务申请办理。

“我们一共建设了服务、文化、生态、空间、产业、共治六大场景,为辖区居民构建可信、多元、便捷、高效的城市社区15分钟生活圈。”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居民们只需点点手机屏幕,就能报名参与社区活动,预约社区空间;不用跑路,就能在线上咨询并办理多项社区民生事务;利用社区生活地图便捷享受出行、购物、就医、办事等家门口的各类生活服务;还可以加入各类线上社群组织,结识更多朋友,扩大社交圈,构建熟人社会……

作为四川省第二批城乡社区治理试点,同德新型智慧社区就犹如整个青羊区“智慧大脑”中的“社区小脑”。青羊区将聚焦“高效处置一件事”,按照“三级平台、五级应用”的“王”字形架构,统筹建设区、街道城运平台,强化社区、网格应用,向上对接成都市城运平台,以数据汇聚、事件流转为引擎,整合共享数据资源、分级处置城市事件,直达社区、网格管理末端。

下一步,青羊区还将重点建设智慧防疫、智慧公安、智慧应急、智慧消防等行业应用场景,在每个街道试点建设1至2个重点区域综合应用场景,围绕生态保护、文化旅游、市场监管、政务服务、营商环境、智慧社区等多个领域,以消费、养老、教育、体育、城市建设和管理、企业诉求感知、市民诉求感知等为重点,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本报记者 陈泳 文/图

新闻推荐

推动更多产业工人由“工”变“匠”

紧接01版实施“育匠为师”“以匠育工”“滴灌援企”计划,探索以“成都工匠”为核心的高技能人才“育用”路径,厚植“成都工...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