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革成都市委会建议: 完善顶层设计、打造高能级创新载体 提升成渝协同创新能力

成都商报 2022-01-22 05:02 大字

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出台,成渝如何协同唱好“双城记”持续受到关注。1月21日,出席政协第十五届成都市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的成都市政协委员们陆续报到,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在现场注意到,不少委员带来的提案、建议,都与成渝有关。

聚焦成渝地区协同创新发展,今年民革成都市委会在一份集体提案中,就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打造科技创新高地提出了五个方面的建议。

提案中称,目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创新发展已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作为承担国家战略科技任务、支撑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区域创新极核,仍存在协同领域不广、协同深度不够、政策设计不完善等问题。以财政科技投入为例,2020年成都、重庆财政科技投入分别为109.65亿元、82.8亿元,远低于上海的214.9亿元、广州的222.8亿元、北京的324.8亿元。从大科学装置数量来看,成渝地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2个,而京津冀地区为9个,长三角地区更是多达16个。

在此基础上,提案从完善协同创新顶层设计、协同打造高能级创新载体、构建协同创新共同体、协同推进产业创新、协同优化双创生态五个方向出发,建议提升成渝双城经济圈协同创新发展能力。

具体来看,在完善协同创新顶层设计方面,该提案建议,成渝地区应建立统筹协调机制,编制总体建设方案和发展规划,并构建监测评估体系。比如,在科技部已经分别与川渝政府签订的“工作会商制度议定书”基础上,签订共建协议,形成推动成渝地区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工作合力。同时,争取由科技部牵头,川渝政府紧密配合,以全国视野乃至全球眼光高起点编制建设方案。

科技创新,平台是支撑。该提案建议,成渝地区可以协同打造高能级创新载体,构建协同创新共同体。

比如,联合争创国家级创新平台,共同争取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落地,争取在信息科学技术、生命科学、环境科学、新材料等领域创建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成立成渝地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联盟,重点开展研究生导师互聘、研究生联合培养、科研平台共建共享、国家重大科研项目联合申报等,实现共享型专业借力发展、互补型专业错位发展。

提案还建议成渝两地以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为目标,合作共建新一代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数字文创等新兴产业园区(基地)。同时,大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共同搭建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

在“建圈强链”上,提案建议,以成渝获批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为契机,统筹推进产业集聚区规划布局和空间拓展,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同时,联合设立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培育专项基金,重点关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领域,培育一批在细分领域竞争力强、成长性好的“单打冠军”企业。

此外,该提案建议成渝两地协同优化双创生态,比如,健全跨区域技术转移服务体系,构建跨区域技术交易市场,推动成渝两地重要技术交易网络节点互联互通;协同引育科技创新人才,在成渝地区设立人才特区,打造更具吸引力的引才环境。 红星新闻记者 彭祥萍

新闻推荐

探 鱼 烤 鱼

2021年度·成都地标美食品牌探鱼烤鱼成立于2013年深圳,中国烤鱼行业现象级品牌,目前烤鱼品类市场份额较高。开业便创下...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