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协同 将“1”变为无限可能

资阳日报 2022-01-17 07:50 大字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李梅)资阳创新资源不足,创新主体质量不高,创新人才难以聚集。如何融入成都都市圈协同创新,引成德眉特别是成都创新力量助资阳产业转型升级?1月12日,四川日报全媒体“行走成都都市圈”报道组记者一行到全省首个跨行政区域协同创新平台——成资协同创新中心探访。

“我们中心是由资阳市科技局与成都市科技局、成都科技服务集团三方合作,运用国企混改模式共建而成。”成都科服集团委派的管理人才——成资协同创新中心主任付小丹介绍说,基于三方共建的基因,成都市科技局将域内科创要素开放给中心,成都境内的高校、院所、检验检测资源都可以由他们对接到资阳。

一年来,该中心推动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成都研究院、成都大学、西南民族大学等高校的创新团队与资阳企业开展技术合作,促进技术、人才等要素跨区域流动。促成中车资阳机车有限公司与西南交大就“齿轨动车组动力系统研究”等达成30项合作协议。

“在创新上,资阳没办法从‘0’做到\‘1’,但可以将\‘1’变成\‘100’或\‘1000’,甚至无限可能。”成资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李霞认为,“双圈”中的大多数高端科研技术集聚在成都、重庆的高校、院所实验室,资阳没办法开展原创性、引领性科技公关,但可以承接中试熟化服务和成果转移转化,推动科研成果从样品到产品再到商品的转化。比如成都迪康药研所UCN益生菌生物技术与资阳市传统酱腌菜进行中试熟化合作,推动传统川菜工业化、现代化生产,目前已在川龙食品等企业完成50吨益生菌泡菜工程化落地,柠檬酵素系列产品全新面市。

如何解决高端研发人才不愿到资阳工作的问题?该中心提出“飞地孵化”模式,在香港城市大学成都研究院挂牌设立“资阳飞地孵化基地”,依托川菜大师张元富团队,建立川菜研究院,推动传统川菜工业化、现代化生产,已推动3个产品试制成功。

在原始创新需求环境较差情况下,刺激需求、创造需求。重庆贝纳吉液氮生物容器有限公司原是一家为食品饮料充氮的企业。成资协同创新中心利用成都科研资源,促进企业成立重庆贝纳吉超低温应用技术研究院,研发出专用于储存生物干细胞的罐体。该产业转化项目已于2021年9月在资阳高新区落地。罐体量产后,将打破国外产品的市场垄断地位,价格降到进口产品的四分之一。

“希望能加大技术转移转化和风险补贴,让科研团队愿意进行成果转化,让企业开展创新创造无后顾之忧。”付小丹认为,要促进创新活力持续迸发,还需要政府深入研究创新链条,加大财税金融等支持力度,努力营造支持创新创造的一流生态。

新闻推荐

“双减”后首个期末考折射中国基础教育“乐中进取”转向

“双减”后首个期末考中国中小学生近期陆续完成了本学期期末考试,这是“双减”政策落地后首个期末考试。多地小学、初...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