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80周年党建引领优势专科成集群 “五大工程”驱动前行护健康
80年前,一座由战区内迁大学创办的“成都公立医院”(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前身)诞生在成都正府街133号。在山河破碎、民族危亡的时刻,师生们怀抱着学医救国的宏愿,点燃了一粒为扶助抗日战争而生的医学火种。
从1941年到2021年,从成都公立医院到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市三医院”),80年的岁月见证着这座医院从无到有,逐步成为如今区域大型市级医疗机构引领者的脚步。在大时代的风起云涌中,市三医院的名字始终与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和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紧密联系在一起,成长为护卫成都市民健康的中坚力量。
在中国共产党即将迎来百年华诞之际,恰逢市三医院迎来80周年院庆,后继者们用一份又一份不负众望的答卷献礼,“提前”迈入高质量发展新时期。大医精诚的故事,仍在这里继续书写。
横跨两个世纪的沧桑巨变:医学先驱奠基 党建引领腾飞
进入市三医院,在4号楼前的花园里,你就能看见矗立着医院创始人、中国著名心脏内科专家、心电图创始人之一戚寿南先生的铜像。1941年7月,中央大学医学院西迁成都后组建成都公立医院,戚寿南担任首任院长,在西医先驱们的带领下,它很快成为公认抗日战争时期“非沦陷区最好的医院之一”。
在建院前期,我国“现代内科医学奠基人”戚寿南、“神经病理学先驱”黄克维、“公共卫生学之父”陈志潜等医学大家先后担任院长,在传承中形成了“大医精诚、厚德积善”的文化源头。新中国成立后,医院数易其名,在1955年正式更名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
“回望我们医院的发展历程,党组织的引领的确是医院开启发展腾飞的‘分水岭’,毫无疑问是多年来医院发展的‘核心动力’。”市三医院党委书记徐俊波介绍,1954年10月,市三医院第一个党支部经中共成都市委批准成立,也是从这一刻起,医院开启了“不拘传统,锐意改革”的高速发展时代,不断实现重大诊疗技术的突破:1956年,成都地区率先开展心脏二尖瓣闭式分离术、动脉导管结扎手术技术;1978年,开展超声心动图仪器研制及临床应用技术;1993年,开展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技术;1995年率先在西南地区开展鼻内窥镜手术;2001年,开展三腔起搏器治疗心力衰竭技术;2009年成功完成西南首例胸腔镜微创射频消融手术;2019年,在蒲江落地首个智慧医疗5G场景应用的远程超声诊断业务;2020年,引进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成立机器人微创手术中心……
1984年8月市三医院成立医院党委后,更是从此踏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今日的市三医院,整体学科技术水平已在成都市级医院中首屈一指,拥有省级重点学科6个,省级重点专科7个,市级重点学科20个,市级医疗质量控制中心23个(居市级医院之首),附设成都市心血管病、神经疾病、呼吸健康、肿瘤和消化系统疾病5个研究所;2020年,挂牌国家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联盟中心、全国首批罕见病诊疗协作网定点医院;成功创建钟南山院士工作站,成为国家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此外,还先后挂牌国家胸痛中心示范基地、房颤中心示范基地、中国心衰中心、国家高级卒中中心;新增省、市重点学(专)科19个;同时,实现智慧医疗5G远程超声诊断场景应用落地。
“秉持公益性,强化党的领导”是医院当下乃至未来的永恒主题。近年来,市三医院着力“温度医院”为主的品牌打造,同步形成了“畅享呼吸引领健康”等10个具有特色的党建子品牌。同时,大力开展党建结对共建,分别与医联体、社区党支部搭建了党建共建、共享的新格局。
高质量发展的专科集群:
老牌优势学科土壤培育出“国家级”医疗中心
“学科、专科建设是医院发展的基础,是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的基本保障。”徐俊波书记介绍,近年来,市三医院在承继以往学科优势基础上,立足发展实际,不断集中优势资源,聚焦严重危害群众健康的重大疾病、多发病、慢性病及疑难病,构建了医院专科集群的高质量发展格局。在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消化内科等老牌优势学科的带动作用下,近年来又推动了钟南山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创新研究基地,以及多个进入“国家队”的医疗中心在市三医院落地,将医院整体实力推上新台阶。
以心脏中心建设为例,市三医院首创了“三位一体”,即“以胸痛中心为基础的急救绿色通道,以房颤中心为导向的心律失常诊疗平台,以心衰中心为模版的慢性病管理”的一整套“救心体系”。心脏大血管外科引入北京阜外医院程力剑博士,极大提升了死亡率极高的心血管急症——主动脉夹层的抢救水平;由市三医院老院长杜传礼创立的心内科,在学科水平蜚声全国四十余年后,更于近年陆续荣获首批“中国心源性卒中防治基地”(全省仅两家)、“中国心衰中心”(全市唯一)和“中国房颤中心建设单位”。
作为“成都市脑卒中急救地图”的发布单位之一,市三医院牵头成立了“成都市脑卒中专科联盟”,同期全市7家国家“高级卒中中心”、7家“卒中防治中心”,以及首批加入的48家医院,形成了覆盖全市的快速、精准、高效的脑血管疾病救治网络。
从优秀党员学术名片到用仁心与仁术书写的“名医传奇”
在市三医院的学科带头人中,还有不少成都人早已耳熟能详的“明星医生”。作为知行合一的优秀共产党员、先锋代表,他们在临床中磨砺医术,更以心有患者、不忘初心的务实精神,把个人与学科品牌印刻在成都市民心中。
作为“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骨科主任梁益建大概是全国人民最熟悉的一张成都医生面孔了。作为国内首屈一指的极重度脊柱畸形矫正专家,他在极重度脊柱矫形领域首次提出了“三平一正”的治疗标准,在他的努力下,市三医院已拥有一支由骨科、神经内外科、麻醉、功能神经、康复、营养、呼吸、心内等多学科专家组成的专门手术团队,在全国这一领域水平很高、临床经验非常丰富。
呼吸内科主任李国平是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的博士生,研究能力和临床技术都非常突出的他,于2018年作为成都市面向全球招聘的高端人才被市三医院引入。依托他的实验室研究,市三医院呼吸内科不仅在诊疗上实现提升,新技术也是源源不断,先后开展了“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纵膈穿刺活检术”、“肺外周病变的经气管镜超声小探头引导活检术”、“导航支气管镜检查术”等,部分新技术甚至填补了成都乃至四川的空白。
心内科由刘汉雄团队在西南地区最早开展射频消融治疗房颤,他以独创的新理念——找到引发房颤的靶点,用个体化的、精准的手术方式去消灭靶点——潜心研究,形成了独特的手术方法,打破了国际上一次性手术成功率普遍难以突破50%的“梗阻”,自2017年起在市三医院大规模使用后,使一次性射频消融成功率提高到80%-90%。
2017年5月,全国媒体对530斤的“中国首胖”、武汉小伙黄佳鑫在市三医院手术成功的报道,使胃肠微创中心·肥胖与代谢性疾病中心主任刘雁军“一战成名”。西南首创基于整合医学模式下的多学科团队,月均150台的外科减重手术量,让亚专业已然跻身国内一流行列。专注于“高难度”的外科减肥领域,刘雁军和团队曾帮助无数高危肥胖者安全减重,脱离生命危险、拯救生活质量。
大医精诚的故事,仍在这里继续书写。市三医院将继续以党建工作为引领,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医院发展动力,同时以学科提升战略、人文医院战略、智慧医院建设战略、质量提升战略以及科学管理战略作为奋力前行的“五驾马车”,建成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下的人文医院、教学医院、研究型医院和大型区域医疗中心,进一步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温度医疗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需求。
李诗敏 红星新闻记者 王欢
新闻推荐
人口格局转变背后 如何让逐渐有限的人力资源发挥最大效益? 将人口红利转化为技能红利
近日,各地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陆续公布,成都迈进“2000万人口俱乐部”的消息刷屏,被认为是城市吸引力的体现。人口问题之...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