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产业功能区管理营运体制的思考 本文字数:1323
□ 刘潞瑶
加快推进产业功能区建设发展,对构建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重塑城市空间结构,重构区域内产业战略优势具有重大意义。成都市从2017年开始在全市范围内探索推进产业功能区建设,并确立了66个产业功能区作为建设重点,通过厘清功能区与区域战略定位关系,精准确定产业细分领域,集聚人才、技术、资金、信息等资源要素,着力把功能区建设成为集设计、研发、生产、生活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新型城市社区。
经过四年的探索发展,产业功能区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我们也看到还存在不少问题。如,个别产业集群优势不突出、对急需的创新型人才吸引力不够、功能区与镇(街道)管辖区域权责不明晰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已经影响到了产业功能区的进一步发展,创新产业功能区建设管理营运体制,增强产业功能区活力刻不容缓。
要进一步突破行政壁垒。按照“一枚印章管审批”“一支队伍管执法”“一张网络管服务”的大部制机构改革模式,科学设置职能机构,对产业功能区职能进行归并整合。建立镇(街)党工委书记等兼任功能区党工委管委会班子成员制度,加强镇(街道)参与功能区规划及运营管理的力度,统筹功能区及镇街力量开展工作,避免职责不明和权责交叉。制定功能区建设吹哨报到制度,相关职能部门明确一个机构和一个领导对接功能区工作,形成首问责任制,加强市级部门要素保障和主动服务功能区建设力度;探索市级职能部门向产业功能区设立派驻审批、派驻执法等方式放权赋能,实现办事不出功能区;建立联系会议制度,合力推进整体规划、产业社区建设、高品质科创空间建设等,并定期研究解决功能区推进方面的问题。
要进一步完善服务保障机制。建立完善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信息咨询、技术支持、融资担保等公共服务。促进高校、科研院所等技术研发单位与产业集群构建战略联盟,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集群创新体系;探索产业集群开展国内外经贸技术合作交流,促进人才、技术、资本等创新要素的流动和共享,引导创新资源向集群集聚,提高集群整体创新能力;探索设立公共技术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研发、产品设计、新技术推广和技术培训等服务。
要进一步优化分配激励制度。完善功能区员额管理办法,形成灵活高效不拘格的用人机制。鼓励产业功能区创新创造,对于取得突出贡献的人才,进行一次性追加工资奖励或专项奖励。建立科学、规范、有效的绩效分配办法,探索灵活分配与基本分配相结合的分配方式。建立特殊人才薪酬管理制度,对特聘岗位人才,可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激励机制,对高级管理人才、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急需紧缺高技能人才,探索实行协议工资制、项目工资制等多种灵活分配方式。
要进一步创新人才招引机制。完善功能区人才政策体系,聚焦人才引进、培育、评价、流动、激励等关键环节,加快形成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人才发展服务体系。统筹各相关部门研究制定产业功能区专项人才服务政策,提高人才政策与城市发展匹配度,增强人才的感知度和获得感。实施重点产业人才知识更新工程,以研发人才、企业工程师等产业人才为培育重点,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实施高技能人才铸造工程。落实党委联系专家制度,完善人才安居服务体系,加快人才公寓和产业功能区配套住房建设,保障人才落户安居。
(作者单位:西华大学经济学院)
新闻推荐
拿起手机相机 发现成都之美 “镜头里的公园城市”全球影像征集活动启动
成都是什么样的?是一条条浓浓烟火气的美食街,是一桌桌热腾腾火辣辣的串串香,是推窗可望的天边雪山,是推门可见的绿意盎然……...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