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推动成都“十四五”高质量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四川日报 2021-03-04 06:38 大字

站位新发展阶段、践行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

已经“翻篇”的2020年终将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面对百年不遇的新冠肺炎疫情,成都在不平凡之年书写非凡答卷: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716.7亿元,同比增长4%。新时期成都“三步走”战略第一步目标胜利实现、“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

圆满收官的背后,是成都全市上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而在这其中,来自全市发改系统的力量“守初心担使命,抢机遇谋发展,冲在先干在前”,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年看头年,起步最关键。已拉开序幕的2021年,成都将以“高质量发展攻坚年”为主题,重点抓好唱好“双城记”、服务新格局、建好示范区、办好大运会“四件大事”。

3月3日,成都召开全市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明确了发改系统的责任与使命:深入落实成都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战略导向、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抓重点突破,促成势见效,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文君

七件大事贯穿2020年成都市发改系统工作

回顾2020年,成都市发改系统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狠抓成都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落实,重点抓了七件大事,其中一件就是“十四五”规划纲要的编制工作。

今年2月,成都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

认可的背后,是超常的付出。去年8月,成都正式启动建言“十四五”公众意见征集活动,方式包括线上留言、电子邮件、邮寄信件等,共有62万人次参与,收到建议超过3.2万条。成都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成都市发改委”)高度重视社会各界对“十四五”规划的意见建议,专门成立了工作专班,各方意见按主题梳理归纳,逐一研究、充分吸收,最终这些建议被归纳成了13个主题。

值得一提的是,成都还将“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提到了“十四五”规划纲要文本的第一篇,作为发展目标之一,在突出的位置来表达,让老百姓充分体会到成都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

去年年初,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让成渝两地人心振奋。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机遇,促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也成了成都市发改委在过去一年重点抓的七件大事之一,并推出了系列举措:落实同城化“先手棋”部署,省同城化办公室挂牌,实现常态化运作、实体化运行,推动出台实施都市圈三年行动计划;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推进东进区域打造成渝相向发展战略支点,成都东部新区获批,成为省级新区……

2020年,伴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恢复发展,成都电子信息产业突破万亿元大关。这一突破,是成都不断建设产业生态圈、产业功能区,推进集群成链发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必然结果。成都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过去一年,成都聚焦强功能、强产业、强园区、强动能,系统构建“5+5+1”产业体系—14个产业生态圈—66个产业功能区三级协同支撑体系,提升现代产业体系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成功培育8个千亿级产业集群,1个万亿级产业集群。

除此之外,创新驱动引领城市高质量发展,增强战略新优势培育发展新动能;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激发城市发展活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扎实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系统推进补短板强弱项,全面提升城市应对重大风险挑战能力……这些工作,贯穿过去一年。

“稳”字当头确保经济平稳健康运行

不久前,成都市政府下达了成都市2021年重点项目计划,计划实施1060个重点项目,总投资31587.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058.7亿元。成都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重点项目的确定,其目的就是要坚持稳字当头,全力确保经济平稳健康运行。

在3月3日召开的全市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上,全市发改系统确定了2021年9个方面工作,其中,“稳”是一个重要关键词。

稳投资增长——强化潜在投资要素的组织和运用,促进投资潜力转化为现实增量,突出抓好“两区一城”、片区开发、产业功能区、“两新一重”等重点区域和重要领域项目投资。

稳市场主体——因时因势强化政策预研储备,推动助企帮扶政策、产业政策、激励政策、营商环境落地见效,切实提高市场主体获得感。

稳经济运行——结合实际完善精准政策组合,加强经济监测预测预警、形势分析、运行调度,确保高质量完成7.5%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

稳市场预期——对接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完善内需体系、推动共同富裕等顶层设计,保持经济工作连续性稳定性,做好宣传解读,合理引导社会预期、稳定市场信心。

唱好“双城记”是今年成都的重点工作之一。围绕这一重点工作,成都市发改委将推动形成区域错位发展新格局,推动形成都市圈发展新格局,推动形成“一干多支”发展新格局,推动形成成渝相向发展新格局。

今年是成都确定的“高质量发展攻坚年”,如何为高质量发展打造动力引擎?3日召开的全市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给出了明确的答案:突出创新赋能。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城市竞争越来越演变为创新策源能力和创新驱动发展水平之争。”成都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成都将着眼战略性技术、产业、产品,编制“十四五”科技创新、数字经济、生物经济等专项规划,明确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实施科技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工程,推进国家数字经济、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两个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聚焦优势领域做大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这项工作将接续进行,这也是“高质量发展攻坚年”的主攻点。成都将坚持以产业生态圈为引领、产业功能区为载体、高品质科创空间为依托,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增强区域产业链、供应链整体竞争优势。

改革开放方面,成都步伐依旧不停歇。“发展环境越是严峻复杂,越要依靠改革开放应对变局、开拓新局。”成都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将抓好由发改部门牵头的企业扶持激励制度、基本公共服务清单标准管理和动态调整制度改革。

以切实举措推动城市健康全面发展

一座城市的健康发展,除了经济良性增长之外,还包括生态文明、民生福祉等方面内容。

对成都而言,“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低碳发展”这项工作需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推动构建高质量发展的绿色低碳体系。

在3月3日的工作会议上,成都明确了持续发力的方向——

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争取成为国家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第二批试点,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前瞻研究。

创新推动生态价值实现。转化应用天府绿道、川西林盘等生态价值核算和实现试点项目评估成果,在西控区域率先探索开展生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

激发绿色经济新动能。做大做强绿色制造、绿色服务、绿色能源、绿色循环、节能环保等绿色经济形态,推动绿色技术创新。

全面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持续推进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加快建设输变电、智能电网、油气管网、一体化综合能源站等重点项目,推动循环发展。

经济的发展、生态的改善,归根到底是切实增进民生福祉,因为市民是城市发展最大的底气和最深厚的根基。

如何增进?成都的回答是:全面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推动城市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市民。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在全市人民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共同实践中,加快建成高品质生活环境新标杆和共建共享幸福城市新样本。努力实现人人都拥有尽展其才、梦想成真的发展机会;努力实现人人都享有幸福和美、安全稳定的美好生活;努力实现人人都享有生态绿色、文明和谐的宜居环境;努力实现人人都拥有参与治理、共建共享的归属认同。

成都市发改系统确定的2021年9个方面工作中,“安全”也是一个重要关键词。因为,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

对于成都来说,既要保障粮食安全,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深入开展“菜篮子”“米袋子”强基行动,健全粮食“产购储加销”协同保障机制,保障粮油市场稳定。也要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做好企业债券存续期监管,定期开展本息兑付风险排查,及时跟踪预警,有效处置企业债券违约问题;健全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增强应急保障能力,建设智慧韧性安全城市。

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2021年,成都全市发改系统将以发展改革新成效确保各项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地见效,奋力推动成都“十四五”高质量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新闻推荐

成都高新区“十四五”锁定四大目标

力争2025年全区GDP突破4000亿元,较2018年翻一番成都高新区“十四五”锁定四大目标力争“十四五”末全区GDP突破4000...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