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如何更好走向“日常”

成都日报 2021-03-02 08:46 大字

□本报评论员 张帆

与往常提醒物业“打扫烟头”“擦净扶手”不同,昨早不少小区物业群是被“怎么倒垃圾”的问题唤醒的:“我想问下垃圾是直接倒进回收点,还是要用口袋装着扔进去。”“外卖盒子是不是还要把剩饭倒出来冲洗一下再扔?”“炒菜剩下的油不能倒进洗碗池,和剩饭剩菜放到一起会不会算没有沥干”……事无巨细地提问,来自于对成都从昨天起实施垃圾分类工作的支持,但不可否认的是,“扔的是什么垃圾”仍然是困扰大多数人的问题。

从去年10月颁布《成都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到在各个小区提前配备分类清晰的垃圾桶和收集点,从不断提升“四分类”各个环节工作效率到通过社区动员、宣传海报、分类小程序等加强居民垃圾分类意识,在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方面,我们确实是遵照着循序渐进的方式,但因为这项工作触及的是每个在城市生活的人,每天必须面对的问题,绝非发布一两个文件规定,或者改进设备、工作体系就能自动实现的,要从根本上培养起整个城市新的生活习惯,既需要人们的自觉,也需要相关部门拿出足够的耐心和精细劲儿,做好长久、持续工作的准备。

要继续提升居民垃圾分类的意识。作为实施垃圾分类的“第一环节”,目前借助宣传海报等方式,让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普及,但面对林林总总的分类指南,面对自家垃圾的具体情况,要在短时间内充分掌握、活学活用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根据单位和家庭的不同特性,帮助他们克服畏难情绪,深化其对垃圾分类原理、作用的认识,需要各有关部门和基层社区继续加强知识普及和分类指导,探索出更多便捷有效的途径。

要做好垃圾精确分类工作,更要做好投放环节的精确管理。实施垃圾分类工作的关键在分类,如果不能在源头上强化、细化不同垃圾分属类别,不能在投放环节做好精准督促引导,那么工作的成效就很容易打折扣,甚至加大后期处理的难度。除此之外,规定固定时间投放垃圾的实际效果如何,收集点分类器具定期准备、清洗、维护的频率如何调配,这些都要随着政策实施后的反馈进行适时调整,保持灵活机动,及时倾听意见建议,才能确保实施的成效。

在实施过程中,还要注重把握好惩戒措施的尺度。作为实施垃圾分类的保障环节,对企业和个人违反情况明确规定处罚标准,是为了实现人人都能自觉参与垃圾分类的目标,如果只注重对“不分类”的严防死守,没有专门的监督人员和纠正机制,这些处罚措施很容易失去其教育引导的效力。实施垃圾分类,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件“移风易俗”的事情,只有在推行初期,更关注居民因生活习惯变化而带来的不便,用更细致的考虑、更贴心的安排去理解化解其中可能产生的抵触心情,才能让好政策真正落地,让好风尚真正惠及广大居民。

新闻推荐

成都垃圾分类,小区准备好了吗? 记者探访中加水岸小区:硬件设施到位,但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易混

中加水岸小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亭“保护环境,垃圾分类”“垃圾分类让全民行动”……走进金牛区沙河源街道中加水岸小区...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