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药仓今日文创一个老仓库的“网红”之路
仓库建筑风格左右对称,内部跨度大
走进园区“穿越”回到了上世纪80年代
60多年的老仓库变身为集音乐、游戏、动漫、直播等为一体的文创园区
关注“成都住建”推荐历史建筑
梦溪/文 胡大田/图
20世纪50年代,“三线建设”在成都蓬勃展开,建设者们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来到当时还是一片荒芜的成都东郊,带着信仰与激情,在圣灯寺、跳蹬河、八里庄、二仙桥一带扎下根来,打破了成都东郊亘古以来的田园牧歌,将这片沉睡多年的土地唤醒成了热火朝天的工业重地。成都量具刃具厂、红光电子管厂、西南电子管厂、成都电机厂、新都机械厂、无缝钢管厂、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现电子科大)等一大批工业和学校纷纷入驻,让这里变成了全国瞩目的现代化工业基地,为成都的工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铸就了老成都人新的东郊记忆。
时代变迁,城市发展,成都东郊华丽转身,位于二仙桥西路的禾创药业仓库变身网红打卡地——红仓·完美文创公园,新一代的奋斗者把当年的老厂房变成了互联网新经济的创业热土。2019年,禾创药业仓库入选成都市第十五批历史建筑保护名录。
“三多”二仙桥
“穿城九里三,围城四十八”说的是老成都的大小,从护城河算起南北只有4.5公里,围着护城河跑一圈只有24公里。根据《成都市志》记载,1949年,成都总面积29.9平方公里,城区面积18平方公里,不到现在锦江区的四分之一。至于今天地铁穿行、高楼林立、一派现代化都市风貌的城东,在当时还只是一片人烟稀少的农田,老成都把那里称为——东郊。
20世纪50年代初的成都,现代工业刚刚起步,按照“一五”计划,成都被确定为全国工业建设8个重点城市之一,一大批代表着中国最先进工业产业的工厂陆续落户成都,为这座古老的城市注入了新的生机。正是在那个时候,我的爷爷和外公两家人作为专业技术人员,拖家带口坐着绿皮火车,沿着中国地图走了一条对角线,从东北来到西南,在成都东郊安了家,成了“新成都人”。
我父母小的时候,离家不远就是一条条纵横交错的铁路,黑色的蒸汽机头喷着汹涌而出的白色水蒸气,牵引着满载各种物资的货运车厢,每日往来不息,奏响着属于那个时代的工业交响曲。闲暇之余,孩子们最喜欢的,就是沿着铁轨漫无目的地前行,长长的铁轨向前延伸,无穷无尽……仿佛对应着他们迷茫而生涩的人生轨迹。听我母亲说,她最远的一次,走到了二仙桥,那里有一座火车站,停的全是不能载人的货运火车。她怎么也想不到,人们有一天会坐在二仙桥的火车里吃火锅!
当年的二仙桥,在很多成都人的印象里有“三多”——车多、厂多、药多。车多、厂多,显而易见,而这个药多,真还有些讲究。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当时中国的医药工业起步不久,许多药品都非常稀缺,其中最缺的当属需求量极大的抗生素。那时的抗生素,唱主角的是“潘金莲”(盘尼西林、金霉素、链霉素)。不过,当时如果家里有人患了很严重的细菌感染,急需用抗生素治疗的话,因为药品管控,并不一定能及时开到药。我二姨小时候就曾因为感冒没有及时治疗,最终拖成了肺炎,病情一度非常严重。因为一直开不到抗生素,心急如焚的外公专门赶到了二仙桥,托关系、找熟人,终于开到了急需的盘尼西林(青霉素)。
为啥要去二仙桥找药呢?老成都曾有一句俚语:“管你药好俏,跑不脱二仙桥。”二仙桥举足轻重的地位,源于上世纪50年代成都医药采购供应站坐落于此。成都医药采购供应站主要承担了当时成都市医疗药品、战备医疗物资的储备功能,铁路修进厂区,紧挨着仓库,依托铁路走行线向西南各地市州配送相关医疗物资,是当时重要的医疗药品、物资中转地,同时也是成都乃至西南,最大的药品集散地。
成都医药采购供应站最显眼的建筑,是9座红色外墙的仓库,总建筑面积19170平方米,其中8个为一层连片红砖红瓦建筑,主楼高耸,左右呈中轴对称,屋顶造型独特,回廊宽缓伸展,有檐部、墙身、勒脚“三段式”结构,具备典型的“苏式”建筑风格,至今保存完好。
当年,这座大型药业仓库为成都市的医药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60多年后,通过活化利用,极具工业风的老仓库打造成了文创产业园区,成了成都的文化新地标。
老仓库新产业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成都东郊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那时候每一座厂就是一个“小社会”。我童年时所生活的厂区,最辉煌的时候曾有两万多职工、10万家属。祖辈与父辈同在一个单位工作,也同在一个厂区生活。厂区里的配套设施可谓是应有尽有,生活从医院、邮局、粮店、派出所一条龙服务,教育从小学到中学甚至工人大学也成体系进阶。
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生活在东郊的人们陆续走出了生活了几十年的厂区,奔向了不同的人生。我家也随着父母工作的调动,搬到了西门。外地读书、回成都工作,这几年当我偶尔经过东郊,已是另一番风景。通地铁,起高楼,扩街道,环顾四周,车水马龙,记忆里熟悉的东郊变样了。望着路牌,熟悉的地名对应的却是陌生的街道,我迷路了,只能苦笑着打开导航软件……
2018年,二仙桥一处楼盘开盘,我开车带着我的妻子和女儿从城西来到那里看房,打算改善一下居住条件。结果房子看上了,却因为“万人摇号”落选被挡在了门外。但与摇号落选呈现鲜明对比的是,我惊喜地发现楼盘不远处,曾经的医药站“红仓”竟然还静静地矗立在那里。敦实的仓库,交错的铁轨,红砖的楼房……一下子唤醒了我脑海中的童年记忆,而眼前的一切又与记忆里的东郊截然不同。
这里不仅有工业风的“颜值”,更有最时尚、最硬核的内容生产:在这个以原创内容创作、IP及艺人孵化、文娱产品消费为主的产业生态圈里,承载了集一站式服务的音乐制作及演艺中心、原创音乐、二次元IP创作与版权交易平台、5G+技术试验基地、艺人孵化的潮流文化SHOW场等。
2019年,禾创药业仓库和周边的101、107仓库、华西绿舍水泥供应站,这些成都最具特色的工业遗产建筑群落,一并入选了成都市第十五批历史建筑保护名录。对历史建筑的保护,让这片老厂房不仅拥有了更长的生命力,更是与文旅有机融合,在成华区这片土地上实现了涅槃重生,让老厂房“长出”了新经济。成都的东郊,讲述着新一代年轻人的奋斗故事。
“工业红”变“网红”
工业红,曾经是成都东郊的城市底色,在这里,红砖房一片连着一片,构建起了老成都宝贵的东郊记忆。从这点看,曾经的禾创药业仓库(成都医药采购供应站后发展为禾创药业集团)可以说原汁原味地保留下了这份记忆。
漫步在这片曾经熟悉的厂区,我惊喜地发现,新与旧,在这片老建筑上有机融合。在对老厂房改造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保护和留住了区域内建筑的原始工业美感。再在工业美感基础上,增加采光天窗,主要以修缮、加固为主,适度更新,把新与旧巧妙融合;使其内部空间满足新功能的需求,形成新老建筑的相互辉映。老仓库的天窗看上去和以前一样,其实已经经过了280多道工序的修缮,从这样一个小细节也能看出这里不是简单的“旧瓶装新酒”,而是一种真正的凤凰涅槃。
这里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不仅仅是拍照“打卡”,更是能实现创业梦想。今天的禾创药业仓库,被命名为红仓·完美世界。曾经储备着救命良药的仓库,注入了全新的内涵。这里是著名文创企业完美世界的西南总部,教育、游戏和动画电影制作发行部门落户于此。依托于完美世界的入驻,红仓·完美世界还汇聚了50余家文化创意企业,涵盖了文创科技、网红经纪、短视频营销、艺术教育、音乐、动漫二次元等新兴的文创经济模式。我童年时的红仓,依靠着建筑与铁路的独特,成为年轻人的乐园。今天的红仓,依靠着动漫、文创、网红、餐饮,让我的女儿流连忘返。未来,这里还将打造“西部文创之芯”,老仓库的“网红”之路,是成都高品质文创、科创空间建设的缩影。
2020年11月,我带着母亲和妻子女儿一同来到了红仓·完美世界,先是在火车车厢构建出的火锅店里吃了火锅,然后又在3号仓一起看了她最近非常喜欢的《乘风破浪的姐姐》成都站演出。对于这次家庭活动,我母亲感触颇深。她对我说,以前的厂子虽然没有了,但曾经熟悉的厂房还在,能常回来看看,真好!
时空在变换,时代在发展,一片老仓库却串联起了三代人的童年,这就是城市的记忆,这就是历史建筑的魅力。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孟浩)由市商务局指导,市家政协会主办的“心愿都成领跑有我——2020成都家政服务明星评选活动”日前结束,通过企业...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