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艰难求存到客户众多,她带领企业抢占医药制造新的细分环节:新的五年,做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CMO智造企业

成都日报 2021-01-13 01:09 大字

李晓琳

在通德药业小容量注射剂生产线灯检车间,工作人员正在检测产品

名片

李晓琳

成都通德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老国企出身的现代企业管理者,善于抓住新机遇,在医药制造领域新的细分环节做精做强

愿景

近年来,我国实施了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改革,为企业带来了历史性发展机遇,也是我们转型做CMO共享平台的动力。在此背景下,结合我们自身质量管理和技术优势,我们打造了一个专业的CMO平台,解决从研发到生产转化的痛点,开展从样品制备到注册申报,从药品研发到商业化生产的全生命周期服务,受到了众多客户的认可。我们在追赶这一轮变革中力争脱颖而出,力争成为国内一流有特色的专业医药制造企业。契合成都“十四五”时期先进生产性服务的整体发展规划,我们要把CMO这个业务继续做大做强,做成中西部地区的一个药品制造高地。

名词解释

CMO 全称Contract Manufacture Organization,即生产服务外包。最初在西方发达国家,随着药物研发精细化分工,专业的CMO企业随之出现。

“我们希望在新的五年里,将企业打造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CMO专业智造企业。”昨日,成都通德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晓琳在接受采访时这样对记者说。

成都通德药业的前身是成都制药三厂,一家始创于1958年的老国有企业。三十多年来,从在成都制药三厂当财务经理开始,到现在在通德药业担任总经理,李晓琳觉得医药产业是个跟政策变化密切相关的产业。这不,随着国家实施MAH制度改革,为通德药业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公司彻底向CMO服务型企业转型,为创新药研发团队、制药企业提供专业的生产外包服务,并已经在这一轮竞争中站稳脚跟。面对旺盛的市场需求,2020年11月,企业投资的新平台海德康开始建设“药物创新MAH共享生产基地”项目,新建6条国际化生产线,专门为不具备生产能力的研发团队或管线不匹配的制药企业提供CMO服务。

抢抓机遇

依靠扎实的质量和技术转型做CMO业务

“通德药业从2013年前后,就开始为其他药企提供药品委托加工服务。但在当时,还不知道那就是CMO。”李晓琳说。

真正意识到这叫CMO在2016年以后了。李晓琳说,2016年,国家开始试点MAH制度改革,四川正是试点省之一。

MAH制度改革,也即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改革,核心内容是药品批准文号和生产许可脱离,允许药品研发机构和科研人员取得药品的批准文号,并且对药品质量承担相应的责任。MAH改革之前,我国实行的是上市许可和生产许可统一捆绑的管理模式,只有生产企业才可以申请药品注册,取得最终的药品批准文号。

“MAH制度有助于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成都医学城相关负责人说,在他看来,MAH制度极大地鼓励了科研人员进行药物研发的积极性,同时也给具有扎实生产制造、质量控制能力的药企带来专业从事CMO的机会。

李晓琳深知自己企业的长短板:作为传统制药企业,生产线单一,品种老化,效率不高,导致没有资金去投入新产品研发,企业产能不足。为了活下去,不得不主动为别的企业进行药品委托加工。然而企业也有自身的优点,那就是,长期以来积累了扎实的质量管理和技术力量,并歪打正着走上了委托加工的路子。在MAH制度改革的大背景下,通德抓住机遇专门朝CMO方向发展。

破釜沉舟

为抢占市场没有订单也要先建新生产线

从2017年起,通德药业便从内部质量管理、生产管理等多方面着手,广泛与业内沟通,积极承接委托生产。

2018年,通德药业迎来了新的投资人。“新的投资人来自上海,带来了很多前沿消息,有了这样前沿性的合作伙伴,我们更加确定、坚定以及一定要转型做CMO业务。”李晓琳说。

2018年,通德药业投资接2000多万元,建成小容量注射剂终端灭菌生产线。“这个决策是核心团队通过深思熟虑、顶着巨大压力做出的。”李晓琳说,“当时真的是硬着头皮上。因为这条生产线在建设的时候,是在没有订单、没有产品的情况下进行的,是专为其他企业孵化产品而建的。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但我们意识到,如果不这么做,很可能就会错失眼前的机会。”

李晓琳用一句话来总结,“你不做,别人就做了,市场就被别人占领了。”

记者从参观通道走近这条按欧盟标准建设的小容量注射剂生产线,隔着厚厚的玻璃参观生产流程。见车间里摆放着精细的生产设备,在灯检环节,采用的是意大利进口的全自动灯检检漏一体机,一个个小小的注射剂瓶子从检测线下来,少量不合格产品被自动识别并分检出,准确率高,速度快。

这条顶着巨大压力建设的生产线,自投产以来,已承接了多个合作伙伴的多个产品的注册验证生产,在客户中供不应求。李晓琳终于可以放心地说,“当初的决定没错!”

深耕细作

鼓励“再研发”解决从研发到生产的痛点

随着承接委托业务的增多,李晓琳对于CMO的认识逐步加深。其中重要一点就是,从实验室到工厂生产,还有条很长的路要走。“实验室条件和工厂条件有巨大差异。科研人员在实验室研究出一种创新药物,拿到我们这里来做CMO,有一个‘再研发’的过程。”李晓琳说,当药物从实验室出来,进入工厂进行中试放大的时候,往往会出现一些不易攻克的技术问题,同样可能会经历无数次失败,在一次次摸索后才能成功。

而且,每个客户委托加工的药物不同,在工艺上有很多个性化的要求。这两年,李晓琳在企业里鼓励工人、技术员搞小技改,每个季度评选技术能手、技术创新项目,还发给奖金,极大鼓舞了技术人员的积极性。

这两年,在通德公司关于“小型技改”的故事,能列举出一大把。比如客户委托生产的一种产品,需要小型的移动配液罐,这种配液罐到市场上去购买需要70多万元。于是,车间的技术员就自己制作了一个,成本仅需10万元。不仅节约了成本,而且自己定制的更符合工艺需要。

“有个客户委托的产品含有乙醇,我们的技术人员就特地搞了防静电、防爆炸的改造,并且加装了保护气体装置设备。”

“有一种产品对氧气比较敏感,技术人员就通过改造装置,注入氮气,把氧气排掉,保护产品不被氧化。”

“我们马上还要在洁净区内使用机器人进行药物的转运,确保产品无菌、质量可控。”

李晓琳说,做专业的CMO,不是客户拿一样药物来,照“药方”生产就行了。专业的CMO必须参与到研发环节里来,与研发人员一起,调整原有的生产线,做工艺的改进,直到药物成熟并通过注册上市。在这一过程中,通德培养了自己的工匠。2020年,通德药业有两名车间主任获得“成都工匠”的称号。

“现在很多客户认可我们。”李晓琳说,目前通德药业已经承接了数十家客户的委托生产业务,现有生产线每天忙得不亦乐乎。因此,企业决定扩大规模,在2020年11月开工建设“药物创新MAH共享生产基地”项目,首期建设6条国际一流生产线,定位更高端,将实现注射剂柔性设计、复杂工艺品种和复杂包装,进一步满足委托方个性化需求。

新闻链接

CMO企业提升成都医学城产业生态

“通德是温江本土成长起来的第一家专注于CMO的企业,对提升成都医学城的产业生态有很大现实意义。”成都医学城相关负责人介绍,产业功能区内已有多家企业委托通德药业进行产品生产加工,比如,在三医创新中心一期的一个新药研发团队,由于不具备生产能力,委托通德帮助其进行临床样品生产,不仅助力提升了新药的研发速度,更实现了产业功能区内要素资源的流动和整合。

从一个生产效率低、艰难求存的传统制药企业,到如今生产线产能充分释放、客户众多的现代化CMO企业,固然离不开国家政策利好的带动,同时更与企业善于抓住机遇、扬长避短、专注打磨技术密切相关。现在,有很多研发机构和创新药企业,在做临床样品生产、做注册验证生产时都找到通德进行合作,这种合作吸引了上下游企业在成都投资、把产品落到成都,做长了产业链,做实了生态圈。李晓琳说,新建的“药物创新MAH共享生产基地”将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工厂、绿色工厂、共享工厂,新的五年,通德将努力实现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CMO专业智造企业这一目标。

本报记者 李娟 文/图

新闻推荐

我们打了 大家就放心

敬静填写接种前的资料何延政接受疫苗注射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敬静、主任何延政带头接种记者直击新冠疫苗重点人群接种现...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