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消费市场透露出的温度和韧性
打出消费“组合拳”
成都的新消费场景,助力常态化疫情防控之下城市消费脱颖而出。
今年,成都市商务局牵头,共发放了4轮消费券,吸引全市6万多家市场主体参与活动,截至12月13日,成都累计发放消费券3250万张。
2020年度成都100个夜间经济示范点位发布,成都夜间经济再“加码”。
成都宽窄巷子步行街成功入选首批“全国示范步行街”名单。
12月13日,成都市民万瑶用完了今年最后一张消费券。
4月28日,“成都新消费·样样都实惠”消费提振系列活动开幕。活动通过全城千企万店折扣、消费券发放、月月主题消费体验,致力于引爆成都消费特色,激发消费市场活力,推动消费升级,助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在这场持续到今年年底的活动中,成都通过发放不同阶段、不同主题、不同场景的消费券,持续激发各个领域、各个阶层的消费活力。
在消费券之外,成都市商务局还多措并举,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工作——“成都云逛街·一起欢乐购”系列主题活动、《成都市关于持续创新供给促进新消费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出炉、成都新春欢乐购如约而至……
在突如其来的疫情冲击下,正在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成都,如何促进消费回补,于危机中寻新机?这一年,从消费者、商家再到企业、政府,一场全员上阵提振消费的行动就此展开。□雨田(图片由成都市商务局提供)
1
消费券带动销量
不少商家业绩回升
今年,疫情使实体经济陷于困境,餐饮、酒店、旅游等产业首当其冲。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好转,全国多地开始推出地方版消费券,成为融化市场寒冬的有效手段。消费券的出现,则有效带动了服务业的逆势回暖。
今年,成都市商务局牵头,共发放了4轮消费券,吸引全市6万多家市场主体参与活动,截至12月13日,成都累计发放消费券3250万张,有效报名人数累计超过1053万人次,财政补贴金额累计达6.5亿元,拉动消费超过350亿元,拉动杠杆3.1倍。有效提振了消费市场信心,促进了消费市场回暖。
除了买到便宜和得到实惠,成都发放的消费券究竟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在2月疫情暴发期,我们有一半的门店基本歇业,期间堂食业务发展困难,我们只能发展外卖和团膳业务,尽管外卖和团膳业务较疫情前提升了10%左右,但成都的大部分门店仍处于亏损状态。”大米先生成都市场负责人陈铭表示,大米先生在成都有接近100家直营门店,客单价在15-20元之间,属于“薄利多销”。受疫情影响,门店整体陷入低迷。到了5月,所有门店总营收竟比4月上涨了130%,而陈铭将很大一部分原因归结于消费券的带动。
有数据显示,在消费券的带动下,全成都共有23万家小店的营收已经超过去年同期水平,实现逆势增长,该成绩排名全国前五。支付宝消费券相关负责人称:“收入同比增长,意味着成都23万家小店不仅从疫情影响中生意回暖,还相比平常水平有了增长,尤其是发放消费券的那段时间,有一半以上小店收入同比翻了两倍,这样的成绩给小店业主带来了不少信心。”
数据显示,成都核销消费券3091.31万张,核销金额4.49亿元,核销率69.08%,产生的直接消费总额26.86亿元,带动消费倍率为5.98倍,动员市场主体叠加推出超过18亿元的优惠让利活动,拉动消费超过350亿元。据了解,全国消费券的平均核销率为52.17%,平均撬动消费倍率为3.1倍,成都市消费券的核销率、撬动消费倍率均处于全国较好水平。
除了消费市场回暖,消费券究竟还有哪些作用?在成都市新经济发展研究院战略咨询总监赵洋看来,发放消费券不仅在短期内刺激消费增长,具有乘数放大效应,激发居民消费潜力释放,而且还有利于改善行业企业经营,带动生产端复苏,同时,消费券也给消费者尤其是低收入家庭带来了福利。
以餐饮行业的消费券为例,政府在发放优惠券时选择产业链上游带动作用强或横向关联行业多的品类,如旅游、出行、住宿、健康医疗、休闲娱乐等。带动行业越多,引起的“乘数效应”越明显,消费券发放效果就越好。
成效还离不开成都消费券发放的创新方式。“此次成都发放消费券,与其他城市不同,时间更长、主题更明确。”成都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成都发放的消费券呈现出多主题切入、多平台植入;聚焦行业和客户群,与消费需求高度对接;分阶段性持续进行,消费吸引力强;突出企业广泛参与,互动性强等特点。
对此,业内专家分析,成都通过注重本地平台、商家、终端产品全覆盖、消费人群覆盖,将致力于最大限度激发市场主体和平台企业积极性,而分阶段发放消费券,则能够更好地与产业行业复苏度相匹配。“对成都而言,经济恢复不仅仅是短期内数字的激增,而是上下游链条的全面复苏。”成都市新经济发展研究院咨询顾问张红姗说。
2
打造成都味、国际范的消费市场
加速融入“双循环”
在发放消费券之外,成都还积极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打造成都味、国际范的消费市场。
人民公园、天府三街体现出的闲与忙,太古里、新二村体现出的潮与“土”,地铁1号线、茶馆体现出的快与慢,华西坝、高新区体现出的古与今……在这座城市,人们似乎是在两个平行的成都之间来回穿梭生活,丝毫不觉夸张。
丰富的文化底蕴,让成都的消费市场首先是有辨识度、有自身特色,这就是所谓“成都的成都”;在创新活力与开放动力中,成都正置身全球视野,走进消费前沿,成为“世界的成都”。
在“两个成都”之间,这座城市正主动融入“双循环”,形成消费新动力。
对内,成都正努力更好地发挥国内循环的回旋空间,扩大内需,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伴随着精彩不停的各类促消费活动,你可以在春熙路商圈零时差接轨国际时尚脉搏;在露天音乐公园体验生态“微度假”;在宽窄匠造所接受天府文化与成都市井生活美学的熏陶……丰富的体验业态,让人们的消费舒适度高。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全年的促消费活动中,出现了一些新名词,如电竞、电音、街舞、汉服等,培养年轻一代时尚消费者、耕耘青年潮流文化,成都知道,未来属于年轻人。
向外,成都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发挥国际循环的门户枢纽作用,全面增强人口和经济承载能力,提升城市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今年1-9月,成都首店落户227家,持续领衔新一线城市,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太古里街拍”在国外社交媒体上火爆,这一切都标志着成都气场全开的国际范,逐步呈现出了“走出去”的能力。不止步于此,成都今年还在拓展“买全球卖全球”的国际消费网络方面下足了功夫,扩大跨境电商、市场采购、二手汽车出口等新业态新模式规模,积极开展离境退税商店现场小额退税试点。
拓展“买全球卖全球”的国际消费网络,创新线上消费新场景,优化公园、绿道的消费场景资源配置,创新夜间消费和户外消费场景,重构与疫情防控相适应的“市井烟灰”,促进消费回补……疫情之下,成都各种创新探索,也彰显出了这座城市的温度和韧性。
3
促进消费市场全面复苏
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自古因商而立,因商而兴的成都,商业是鲜明的城市底色。充满烟火气,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正是这座城市的迷人之处。当下,随着艺术、文创、文博、旅游、赛事等新兴消费业态不断涌现,成都正赋予消费型城市更多内涵,夜间经济的兴起,更点燃这座“不眠之城”。这些新的消费场景,给了常态化疫情防控之下城市消费脱颖而出的良好契机。
因此,今年,成都系列促消费活动各有侧重:夏季购物节期间,与“2020百佳夜间经济示范点位评选”“2020寻找百家成都特色小店”等活动进行深度结合,让成都消费券伴随市民领略成都有内涵、有温度的夜间经济,有品位、有文化的特色小店;秋季赏游消费季从旅游切入,以公园城市魅力激活更广大的消费市场;正在进行的冬日云端消费季,涵盖“双11”“双12”等线上节日,新增线上用户……
11月13日,2020年度成都100个夜间经济示范点位正式发布,“夜说锦官城”计划同步启动,成都夜间经济再“加码”,全面开启“夜成都”3.0时代。
11月27日,成都特色小店节和成都绿色餐饮体验季拉开序幕,现场公布“2020百家成都特色小店”榜单名录和198家“成都市绿色餐饮示范店(2020)”名单,同步发布《2020成都小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以及《2020年成都市社区商业发展机会清单》。
同时,成都还创新建设“全球商品会员超市”和跨境电商保税零售中心,增设离境退税点和市内免税店,引导高端消费回流。
此外,成都还抢抓中日合作示范项目、自贸试验区开放升级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培育试点等重大机遇,深化项目招引攻坚行动,加强高能级500强服务业企业招引。
系列举措,让成都消费市场迅速回暖。一组数据,可以窥见成都消费市场的温度和韧性:今年8月,成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内当月增速首次实现正增长;1-10月,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494.3亿元,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2.2、0.2个百分点,较前三季度提高1个百分点。
在强劲韧性的基础上,成都还有更多“能量”将释放。据成都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成都市现代商贸产业生态圈将以内外市场一体化、线上线下一体化、产业链上下游一体化、文商旅体场景一体化、区域流通一体化为方向,着力推动传统商贸业态转型升级,打造贸易辐射功能强大和市场要素流动通畅的世界知名现代商贸中心城市,为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做优做强产业支撑。
韧性不会无缘无故而来,既拥有放眼国际的宏观视野,也在意消费到个人的微观细节,提升韧性,成都心里有本自己的“生意经”——一座着眼长远的城市,一定是积极引领消费和生活方式变革的城市。
新闻推荐
提起方所,头顶“全球最美书店”的桂冠,布局成都6年已经成为大众熟知的文化地标和网红打卡地。2020年度成都建设全面体现新...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