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学用:女儿当自强

成都日报 2020-12-14 00:52 大字

江梓豪(金牛区)

她是抗日将领的女儿。

她是一个养鸡的农妇。

她是一个幼儿园园长。

她是一个作家。

她是成都市金牛区茶店子街道育苗路社区五老志愿者,杨学用。

杨学用的父亲杨正华,曾是一名抗日将领,真刀真枪跟日寇干仗。但他家无余财,杨学用与她的姐妹一起,度过了贫苦的童年。年龄渐长,杨学用接过了生活的重担。她的人生之路,就是一条自强不息,扼住命运喉咙之路。

起初是养鸡,改革开放大幕拉开,杨学用成了第一批下海摸鱼的人,靠养鸡,她挣到了第一桶金。用这笔钱,杨学用开始办幼儿园。幼儿园刚开办的日子,她名义上是园长,实则是个“光杆司令”,她要讲课,还要负责后勤,每天4点起床,早早蹬着三轮车去采购食材,幼儿磕磕碰碰、拉屎撒尿,她有操不完的心,忙到深夜,还要掏出本子,写写日记。

这段拼命创业,终于熬出来的经历,被她在日后写进了长篇小说《大山的女儿》里。

“流沙河老师,也是关心下一代的典范呢!”提到流沙河,杨学用“如数家珍”。当时省市多家报刊报道了“成都平原第一个万元户杨学用”事迹后,流沙河当即表示想见见这个奇女子。一见如故,他们成了忘年交。流沙河作为文化名人,给予杨学用至多的关爱,提笔为杨学用小说《岁月里的珍珠河》作序,又常带一帮文坛名人到杨学用家中做客,“学用,你在劳动,又在写作,这是一种理想的状态,是我们羡慕不来的。”流沙河说。

农妇杨学用的双手,不是拿来接过饼子送进口中的,而是握住锄头,一下又一下,犁出一片自己的土地。她有了自己的事业后,时刻不忘自己度过的那缺吃少穿的童年,对于家境困难的娃娃,杨学用从办园开始,一直坚持费用全免。她一次次把感激到下跪的学生家长扶起来,一次次把衣着破旧但眼睛明亮的娃娃拉进幼儿园的大门。

2008年汶川地震,身为民革党员、金牛区政协委员的杨学用,一方面捐款捐物,关切灾区儿童的生存状况,一方面奋笔疾书,以抗震救灾感人事迹为主题,创作了长篇小说《大地的女儿》,把这本书签名赠给了参加金牛区文学沙龙的青少年,流沙河教给她的,她也教给了这些孩子。

过了60岁,杨学用歇下来,成为茶店子街道五老志愿者。关工委的活动,她从不迟到。此时,她长住华阳带孙女,一路穿城,前路漫漫,何尝不是她的一生。关工委的活动,又激发了她的灵感,于是她以童话的语言,写出了《天空的女儿》这部新作。

在关工委活动中,杨学用结识了一个小伙子。小伙子从外地来成都打拼,一时袋里无粮,陷入窘境。杨学用看小伙子能吃苦、肯上进,主动表示,如果需要资助,自己愿意尽微薄之力,每月补贴小伙子一点生活费,“就当是借我的,以后有出息了,再还给我。”杨学用说,但小伙子最终还是婉拒了。

一双脚用来赶路,一双手用来创造,一颗心用来贴近大地,仰望天空,天地间回响着她的宣言:女儿当自强!

新闻推荐

轨道上的成都,驶向下一站

加速成网成都即将进入大线网时代上接01版近日,成都年底将开通的5线6项目,包括6号线一二三期、8号线一期、9号线一期、17号...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