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去套路”用细节激发共鸣
影视行业寻求转变和突破
今年的影视行业挑战与机遇并存。在寻求转变与突围的过程中,影视行业呈现出什么新的发展态势?创作者又该如何讲好中国故事?11月12日,2020年“金熊猫”国际传播高峰论坛电视剧、电影分论坛在成都举行,多位国内影视行业一线从业者与相关专家、学者,就上述问题展开探讨。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婷 吴梦琳
谈题材:聚焦现实主义 用细节激发更大共鸣
当下,越来越多的创作者聚焦现实主义方向。“之所以大家都关注现实,是因为现实给了我们极大的创作土壤。”编剧、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梁振华说。由梁振华编剧的《在一起之生命的拐点》,以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为原型,生动展现了抗疫期间始终坚守一线的武汉医护工作者群像。
刚拍完抗疫剧《在一起》、扶贫剧《闽宁镇》的演员张嘉译,从演员角度分享了自己对现实题材电视剧的看法。“文艺作品在真实和虚拟之间找平衡点,而细节的真实是现实题材电视剧最基本的要求。”他认为,在现实题材剧目中,细节的真实比戏剧元素更有感染力,演员只有在细节上下功夫,才能用真实打动观众。“为了达到这种真实,应努力去发现角色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心理和自我表达。”
“真实细节”的源泉在哪儿?制片人侯鸿亮认为,这离不开生活。“《大江大河》的原著等了4年才拿到手,这是一部改革开放同龄人都很珍视的作品,但拿到剧本以后就够了?显然不是。”侯鸿亮介绍,拍摄电视剧时,为了将原著中的角色融入《大江大河》的故事,团队下了很多功夫。如涉及化工厂工作的戏,团队深入现实中的化工厂,倾听工作人员对角色的意见,核实各种细节,让人物“属于生活,属于真实”。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侯鸿亮引用鲁迅的话作进一步阐释,“真实细节的落脚点,就是激起观众共鸣,激起大家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注。”
谈创作:按人物发展规律创作 不能着急编故事
今年,对编剧胡坤来说是个“事业丰收年”——胡坤是网剧《隐秘的角落》的剧本策划,同时也是电影《八佰》的编剧之一。这两部作品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千万别急着编故事。”在参与《隐秘的角落》制作期间,胡坤和团队编剧说得最多的就是这句话。“编剧不缺编故事的能力,往往很多时候只是奔着套路情节走——哪里该谈恋爱了,哪里又该死人了……唯独没有按人物本身的发展规律去创作。”胡坤说,《隐秘的角落》让自己“找回编剧的基本功”——写人写事写情,注意人物性和合理性。“人物对了,事件就对了;事件对了,情感才能出来。创作者要给观众一碗水,自己就必须先得有一桶水。”胡坤介绍。
“去套路”的审美也需要扎根于现实。“观众往往认为,主旋律作品的宣教性要大于审美性。”侯鸿亮认为,对于主旋律影视剧作品,必须突破行业障碍,在资料收集上提出更高要求。“抗疫剧《在一起》中,5个编剧同步采访、深入接近,有了数千分钟的音频资料、上百份的一手材料,更多鲜活感人的故事就浮现在眼前了。”
演员梁静是电影《八佰》《金刚川》的总制片人,近年来她参加了很多创投会,却发现“如今年轻创作者有一点被市场带偏了”。“有很多人只是去生编一些自认为很有商业价值的套路内容,然而这些内容并非从心而发,也没真正流露出对社会的观照、探讨对人性的关注,这种‘生编’是完全无法引发共鸣的。”梁静尤其强调创作的“真心”,“我会去引导他们,只有创作真正基于真心、真爱,你爱这个人物,这个人物才能真正地在你的作品中。”
新闻推荐
《美味川菜食之有道》海报11月,“美食成都美在文明”成都市公筷公勺宣传推广系列活动进入尾声。其中,在“美味川菜食之...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