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第六届中国诗歌节诗人该如何用艺术表达时代、对话世界? 参加第六届中国诗歌节的近百位诗人、评论家各抒高见
聚焦第六届中国诗歌节参加第六届中国诗歌节的近百位诗人、评论家各抒高见 华西都市报讯(记者 张杰 实习生 叶志虎)诗歌写作是个人的,但诗人是无法脱离社会和时代的。诗人与时代应该是怎样的关系?该如何表达时代?诗人又该如何与异域文化交流,与世界进行有效对话?
11月2日,前来成都参加第六届中国诗歌节的近百位诗人、作家、评论家、诗刊主编、文学翻译家,相聚成都锦江宾馆,就“世界格局与本土写作的美学转化”、“抗疫诗歌的时代担当及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巴蜀文化、传统资源与新时代创造”等主题,进行学术交流与探讨,展开观点碰撞。
论坛上,著名诗人吉狄马加发言说,诗人们的写作,要从更大的格局上来认识自己所处的时代、国家以及世界,作出自己独特而诗意的表达。评论家何向阳重点分享了她所阅读到的中国当代诗歌艺术特点,以及观察到的中外诗歌翻译交流的现状。文学翻译家、北大教授赵振江则分享了他将《红楼梦》翻译成西语过程中,与西语文化碰撞所经历的种种难忘经验。
对于诗人与时代应该是怎样的关系,《星星》诗刊主编龚学敏表达了他的观点,“自古以来,没有一个诗人是可以完全脱离时代的。一个真正优秀的诗人,他的艺术命运,始终是与他所生存的土壤、时代密不可分的。真正优秀的诗人,总是一定会感受到时代的每一个跳动的脉搏,并且用敏锐的捕捉诗意的能力,将人的细微情感表达出来。”
11月3日,诗人们将走进“战旗村”、七里诗乡城市绿道、成都市规划馆、腾讯科技(成都)有限公司等点位进行采风创作,体验成都生活美学,感受高新产业、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的魅力,创作一批讴歌乡村振兴、全面小康、新时代共创中国梦的主题诗歌。
11月3日—7日,诗歌节还将在枣子巷、草堂小学、石笋街小学、华侨城方庭等地举办经典诗歌吟诵、诗歌沙龙、诗歌快闪等群众性诗歌文化活动,在全社会营造“诵诗、爱诗、乐诗”的良好氛围。
新闻推荐
在成都放眼世界 用诗歌激荡时代 第六届中国诗歌节论坛昨日在成都举行
西南大学教授、诗评家吕进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副主席吉狄马加第六届中国诗歌节论坛现场由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