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非,我的高光时刻

家庭生活报 2020-11-03 00:52 大字

郑琢为患者进行麻醉手术

镜头中的郑琢

新冠肺炎疫情在非洲地区不断蔓延,确诊病例超170万例。面对疫情,中国在非洲的援外医疗队,依然坚守工作,积极分享中国抗疫经验,携手非洲医护工作者共克时艰。中国第22批援莫桑比克医疗队队员,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麻醉科医生郑琢,也在工作之余,用镜头记录了自己和队员的日常生活。

两年前,郑琢被四川省卫健委紧急抽调成为“中国四川第22批援莫桑比克医疗队”的一名队员,也是医疗队最年轻的队员。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她和医疗队其他队员一同奋战在一线,虽然麻醉科是莫桑比克最稀缺也是风险最大的科室,手术操作过程中具有较大感染风险,但郑琢没有退缩,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同时,完成了各项临床工作。此外,她还协助医疗队完善各项防控预案,制作防疫vlog、编辑撰写了各项宣传稿件,为中国医疗队“讲好中国故事”贡献了一份力。

10月17日,郑琢的夜班和往常一样忙碌。凌晨两点,刚忙完一台手术躺下的她被一同值班的技师叫醒,说快到手术室看一下。“我马上预感情况不妙,因为按照这里的惯例,即便是急诊手术,外科医生也会先把患者送到手术等待室,让麻醉医生评估,直接将病人送至手术室的情况从未有过。”郑琢说,过去一年多的经历让自己意识到,这位患者可能性命垂危。

来不及多想,郑琢小跑到手术间,一名神情淡漠的中年妇女躺在病床上,而一把长长的匕首插在她的咽喉部。“武侠小说里的‘一剑封喉’被直观地呈现在我的面前,我是震惊的。后经了解到,这是一起家暴事件。”见患者极度紧张,郑琢就拉着患者的手说:“放松,我会帮助你的”。

手术医生是当地最有名望的大外科主任,也是莫桑比克的“第一 刀”。 郑琢询问陪同手术的住院医师,有没有给患者做X光片、血常规等术前检查,回答是否定的——患者被直接送到了手术室。“快速简单的辅助检查能更准确地判断病情,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救治率,由于当地医院的运转效率不高、经费有限,不做检查直接送手术室的情况尤为常见,且越是这样危机的手术可能越没有任何辅助检查。”郑琢解释说,这为接下来自己的麻醉工作带来更为严酷的挑战。随后,郑琢立即为患者开展检查,仔细判断匕首与气管、食道的关系,并吩咐技师准备血液,防止取出匕首后出现大量失血。

与此同时,提前准备好多个型号的气管导管、插管通气工具、抢救物品和药品,做好随时抢救的准备。通过精细查体,郑琢评估匕首没有插入患者的气管,但是否伤及大血管和食管需要手术探查才能知道。在15分钟内,郑琢做好了手术准备,迅速开始麻醉。“平时麻醉插管的基础操作都是由技师完成的,但由于匕首插入的是喉部血管神经密集区域,任何一点挪动或不小心都可能导致患者伤情加重,甚至死亡。”郑琢决定全程都由自己操作。

凭借娴熟的麻醉技术,整个插管过程顺利,并没有发生预想中的困难,但郑琢仍不敢放松警惕,因为很可能匕首取出的一瞬间才是真正挑战的开始。或许是老天爷眷顾这位可怜的患者,当外科医生扩大伤口,小心翼翼地取出匕首后,发现匕首从食管气管旁边滑过,完美避开了重要的神经、血管,只是对肌肉造成了损伤。外科医生处理完伤口后,手术结束。

当患者从昏迷中苏醒后,郑琢轻轻捧着她的头告诉她没事了,一切都会好的。“她虽然说不出话,但是一行泪水从眼角滑过。”郑琢说。术后,主刀的主任对中国麻醉医生的技术赞不绝口,表示中国援莫医疗队麻醉医生的高效和专业为莫桑比克医生做出最佳示范,善良的中国医生拯救了一位莫桑比克妇女的生命。

在郑琢全神贯注于为患者做麻醉时,主任用相机偷偷记录下了这一刻。“手术结束后,主任发来短信,感谢在他生日这天能和我一同在手术室共同拯救生命。”郑琢说,“白衣外交官”的使命是神圣的,助力中非友谊是我的责任。“援非的岁月是我生命中的高光时刻。”郑琢说。

(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供稿)

新闻推荐

“双11”上半场开启:规则复杂有增无减难坏“尾款人”

11月1日0点,“囤货党”“养生族”、美妆爱好者等各种消费群体纷纷涌入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疫情给经济造成严重冲击,但也...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