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空间到城市认同 第三届世界文化名城论坛·天府论坛主论坛举行
昨日,以“从文化空间到城市认同”为主题的第三届世界文化名城论坛·天府论坛主论坛在东郊记忆·成都国际时尚产业园拉开帷幕。国内外的文化大咖,专家学者各抒己见,从不同维度探讨文化与城市发展的关系,为成都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献计献策。
“线下+线上”结合
各领域大咖齐聚成都
对于一座韧性城市而言,当危机和挑战来临时,文化韧性在凝聚社会力量、保障城市正常运行等领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座城市只有不断地传承和创新历史文化传统,才能拥有更强的文化韧性。在应对此次疫情冲击和恢复经济的过程中,得益于深厚的天府文化底蕴和近年来“三城三都”建设的丰硕成果,成都展现出了极强的文化韧性,助力城市迅速恢复常态的同时,更是激发出成都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进一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10月28日、29日,以“从文化空间到城市认同”为主题的2020第三届世界文化名城论坛·天府论坛在成都拉开帷幕。文化遗产与城市发展沙龙、时尚创意设计与城市空间沙龙、中欧文旅创新发展(成都)峰会等精彩活动逐一上演。
数百名全球知名文化大咖、业界领袖、相关领域权威机构会聚蓉城,深入探讨文化与城市认同、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等重要议题,聚焦文化、旅游、时尚设计等领域的发展趋势,为成都世界文化名城“三城三都”建设建言献策。
此次活动由成都市人民政府、世界文化名城论坛组委会(WCCF)主办,成都传媒集团承办,每日经济新闻执行,采取了“线下+线上”结合的方式,从举办时间和形式上“无缝衔接”世界文化名城论坛年度峰会。
昨日,在第三届世界文化名城论坛·天府论坛主论坛上,复旦大学资深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著名历史地理学家葛剑雄以“城市文化吸引力与城市认同”为题献上了精彩的主旨演讲;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国家教材委专家委员、教育部艺教委副主任、中国传媒大学学术委员会主席、文艺评论家仲呈祥着重探讨了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中国美术馆副馆长张晴深入探讨了城市空间中的美学意义。世界城市和地方政府联合组织(UCLG)文化委员会创始委员乔迪·帕斯卡则为正在迈向世界旅游名城的成都分享了世界城市旅游目的地塑造的经典案例。
城市文脉
应与城市功能相结合
这些国内外的文化大咖对文化空间塑造和城市发展有着长期深度的观察。著名历史地理学家葛剑雄多年前就提出中国的历史文化街区是延续城市文脉的重要载体,在街区保护过程中,城市文脉应与城市功能相结合。
记者观察到,成都近年来在传承文脉,塑造城市文化空间,凝聚城市认同时正是秉持的城市文脉与城市功能相结合的原则,世界文化名城的吸引力显著提升。以宽窄巷子为例,在近2年的改造提升中,作为天府传统文化和市井文化集中缩影的宽窄巷子成功地串联起了天府锦城“八街九坊十景”项目,营造出丰富多元的城市文化空间,在地理层面和心理层面构建起城市的文化核心,直接辐射方圆2.5公里半径内的武侯祠、杜甫草堂、锦里、青羊宫、永陵博物馆等集成了成都三千年璀璨文化精髓的人文生态景区。
与此同时,成都通过宽窄巷子将这些景点串联起来,在空间上形成了一个成熟的“文旅圈”,不断吸引着人们前去深度旅游,在传承创新文化空间的同时,促进文商旅深度融合发展,释放出巨大的叠加效应。
当谈到成都近年来文化领域的发展时,中外文化大咖不吝对这座城市的赞美。“成都是一座非常有品位的城市,在音乐、时尚、设计等创新领域发展得非常不错。”世界文化名城论坛秘书长保罗·欧文斯表示,“成都的文化氛围非常好,成都市民积极的生活方式、活跃的城市文化参与度是这座城市文化软实力的直接体现。”
当前,成都世界文化名城“三城三都”建设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果,在保持高速发展同时,文创、旅游、赛事、音乐、美食、会展等多个领域呈现出深度融合趋势,对经济拉动作用持续增强。
无疑,此次世界文化名城论坛·天府论坛是对成都世界文化名城“三城三都”建设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也是对后疫情时代成都遗产保护开发、文旅产业创新发展、时尚创意赋能城市发展等领域的一次积极探索,将在未来孕育出更多的国际合作机会,助力成都加速迈向世界文化名城。
本报记者 王嘉
新闻推荐
近日,成德眉资教研共同体签约仪式在成都举行,签约当天,成德眉资四市教育部门还共同参加了成都市教科院主办的“基于教学...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