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月招引497个重大项目 成都招商大“气场”从哪来?
9月15日,成都2020(广州)投资推介会暨项目集中签约仪式在广州举行本报资料图片
逆势增长
过去三个多月里,成都实现497个重大项目签约注册,投资额8671亿元,逆势同比增长57.7%
全员出动
在这次项目招引攻坚行动中,全市党政领导班子全员出动,区(市)县主要负责同志率队拜访企业1923家
质量更高
过去以区(市)县为单元,如今,14个产业生态圈签约注册项目426个,占全市总量的85.7%……
10月9日,“双节”后第一个工作日,成都用一场全市项目招引攻坚行动总结交流会,开启了2020年最后一个季度的工作。
相比于冗长的文字,数字直观地总结了三季度的工作成果:过去三个多月里,成都实现497个重大项目签约注册,投资额8671亿元,逆势同比增长57.7%,其中包括阿里巴巴数字生态基地、上海璞泰来新能源电池材料制造等28个百亿级重大项目和一批重大支撑性、战略性项目。
而相比于数字,会上透露的种种细节,更证明了成都对这项工作的重视——
比如,在这次项目招引攻坚行动中,全市党政领导班子全员出动,区(市)县主要负责同志率队拜访企业1923家;过去以区(市)县为单元,如今,14个产业生态圈签约注册项目426个,占全市总量的85.7%……
招商工作是压在各个城市心头的一块巨石——一边是疫情防控的坚决命令,另一边则是经济发展的巨大压力。项目是拉动地方经济发展最有力的抓手,它牵动着经济目标的实现,决定着发展质量的高低。
齐心协力跑出“加速度”,形成招商大气场!最后3个月,成都将如何打好招商引资这场攻坚战?
“靠前服务”的气场:
3个月拜访企业8471家
近几个月来,成都各级官员更频繁地曝光在镁光灯下——
在这次项目招引攻坚行动中,全市党政领导班子全员出动,区(市)县主要负责同志率队拜访企业1923家,引来了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引入了一批重大产业化项目。成都市经信局、商务局、新经济局、文广旅局主要负责人更是常常出现在异地的投资活动上,忙着推介分享成都各个产业的红利。
走出去、请进来,成都将这种做法称为“主动靠前服务”。红星新闻记者在会上获悉,三个月成都累计拜访企业8471家(次),完成了对接“六类500强”企业及重点目标企业1500家的任务。这意味着,“走马观花”的推介活动成为过去,各个部门和区(市)县依据不同的重点产业,招商工作更加有的放矢。
成都还建立了“市级产业部门+区(市)县”的招商工作共同体,由区(市)县发挥主体作用,以产业功能区为载体,提出支持政策、落地条件、综合配套,市经信局协助项目研判、统筹准入布局、协调资源保障,共同构建遴选、谈判、签约、落地全流程支撑,如今已促成百亿级的佰才邦第二总部项目落地青白江,灵玲集团项目落地双流。
9日会上,成都市国资委主任袁旭还提到国企“朋友圈”的作用——国有企业通过对接合作伙伴、金融机构、咨询机构,精准挖掘合作项目信息,促成了投资100亿的华夏幸福运管公司金融中心项目等在蓉落地。
从数据指标看,走出去“靠前服务”的效果显著——
前三个月,成都实现497个重大项目签约注册,投资额8671亿元,逆势同比增长57.7%。其中,签约注册项目94.8%落户在产业功能区,以产业功能区为载体集聚先进要素构建产业生态的效应加快显现。
“危中寻机”的气场:
配套优势、要素优势弱化成本优势
面对招引497个重大项目的不俗成绩单,成都的焦虑其实比喜悦更强。这种焦虑的根源,在于宏观产业大面积收缩状态下,企业扩张更为谨慎,优质标的争夺竞争更为激烈。
成都东部新区管委会长三角所设招商代表处首席代表康傲在工作中就发现,成都东部新区知名度不高是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而当康傲还在忙着扩大知名度时,城市的招商战已然打响,阜阳驻长三角招商中心、许昌市长三角招商活动陆续开动。记者梳理发现,目前仅在长三角地区,就至少有6个城市设有招商代表处,从政策、资源、营商环境等方面创新举措。
与此同时,成都面临的尴尬处境还不止这一个:除了产业发展能级与北上广深尚有差距,而在产业成本上,随着城市能级提升,又难以与二三线城市在人力、资源等产业成本上竞争。
怎么办?9日的会上,成都提出明确思路:聚焦本地优势,即用配套优势、要素优势,弱化成本优势在招商中的影响力,并“支持平台经济,强化功能经济,构建生态经济”。
成都以产业生态圈引领产业功能区建设,构建形成了“5+5+1”开放型现代产业体系。这意味着,成都聚焦产业主战场加强投资促进,聚力产业社区、产业功能区、产业生态圈建设,抢先领跑具有先发优势的产业。
成都市新津区副区长叶尚敏对此颇有心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她提到了该区近期的两个资本招商产融结合的案例——资本利用纾困基金加强与北京合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合作,加大了金融加持的力度,补充了智能制造产业链的缺失。而在引进58集团的同时,该区也促进了58集团和中国银行100亿元的授信。
“当利好政策、资源要素、产业生态等企业重点关注的条件都具备的时候,我们自然更容易吸引到更多头部企业、重大项目落户。”这是会上,成都对下一步招商的期待。
“机制创新”的气场:
谁有本事谁上,谁能干成谁干
2020年已经进入最后一个季度,年度任务能否完成全看这三个月。对成都而言,如何抛开过去的竞争思路,提升附加值是新一轮招商竞争的当务之急。
一方面,成都提出先在内部先造“竞争”的态势——将动态调整产业功能区名单,每年在66个产业功能区的名单内淘汰约10%,并在区(市)县级功能区中择优选择。
产业功能区是成都在市第十三次党代会“重塑产业经济地理、推动城市发展战略调整”决策部署后,提出打造区域经济增长极、形成产业比较竞争力的创新产物。
动态调整,可被视作成都对产业功能区的一次较大改革。叶尚敏对记者表示,当前该区首先成立了天府牧马山国际商旅区作为区级产业功能区来打造并开展工作,“我们有信心进入下一批市级功能区的名单”。
转变评价考核激励机制的不只是产业功能区——会上,成都提出要在资源调配、人才任用等机制上进行创新。比如,成都将积极探索开展股权合作、引入产业基金、提供专业服务等,解决好项目落地面临的困难问题。在人才任用上,成都在会上提出了“谁有本事谁上、谁能干成谁干”的标准。具体而言,从实际工作需要出发,注重从招商一线、建设一线发现选拔干部,真正激励干部勇担当、善作为、能成事。
值得注意的是,在招商中,成都还特别强调了国企功能的“创新”。按照要求,成都市属和区属国企将全面参与产业功能区片区综合开发和科创空间建设,通过清理整合经营性资产,健全经营管理体系,全力提升行业话语权和竞争力,提高产业投资和市场运作水平。这意味着,未来成都的投资合作模式或将从与政府合作转变为与国企合作,提升城市招商合作的市场化水平。
一旦成功,未来的成都,一家产业功能区营运企业就是一个专业化产业投资运营商、一家片区综合开发企业就是一个城市综合运营商、一家科创空间运营企业就是一家科创板上市公司。
对成都而言,造好“气场”是招商过程中的一门重要功课,更是提升城市能级的信心和决心。
红星新闻记者 邹悦
新闻推荐
北京时间10月8日晚,瑞典学院将2020年度诺贝尔文学奖颁给美国诗人露易丝·格丽克。露易丝·格丽克是一个相对冷门的获奖者,...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