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科学技术协会第九次代表大会闭幕 科技创新、转型升级 代表共话突围之路

成都商报 2020-08-25 03:00 大字

8月24日下午,成都市科学技术协会第九次代表大会闭幕。站在新时代成都“三步走”战略第一步向第二步转变的历史节点,科技工作者如何勇担使命、创新争先?与会代表们共话成都科技创新、转型升级的突围之路,共谋加快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公园城市示范区的发展之道。

具全国影响力科创中心怎样建?

“上到航空航天核能领域,下到深海载人装备,成都都有深厚的基础。”西南交通大学前沿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周祚万认为,成都在基础性、前沿性、颠覆性技术方面具有非常好的特色和优势,科技力量不仅在高校,也在科研院所、大型企业里聚集,成都在国家战略性的科技领域里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成都正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我们关注了很长时间并且实质性深度参与相关工作,目前已在天府新区布局了多态耦合轨道交通动模试验平台大科学装置。”

在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常务副院长、示范性微电子学院院长张万里看来,突破和创新固然重要,但是如何更好地让科研成果实现转化更值得深入思考。“创新科技成果如果要转化成实际生产力,首先要选准优势产业方向,成都本地基础好的产业能够承接学校的技术成果。”

成都要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张万里认为,可以借鉴斯坦福大学与硅谷协同发展模式,将产业功能区规划布局与大学之间联系得更加紧密,依托大学建设公共技术研发平台,共建、共管、共享、开放,提升创新资源的融合深度、使用效率。

疫情期间,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主任李国平一直致力于疫情防控研究,筛选抗新型冠状病毒中医药。李国平指出,成都要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应以应用为导向。“科学研究应与临床应用、市场运用、疾病的有效防控结合起来,以此提高市场转化。同时,成都应逐步拥有更多自主知识产权和研究成果。”

公众科学素养如何提升?

“基地建立至今已30多年,从30多只大熊猫到现在的200多只,每一步,都离不开科技的力量。”大会现场,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动物保护研究中心副科长魏玲向记者讲述她与大熊猫的故事。

魏玲回忆,不同时期,基地突破的科技创新点都不一样。16年前在她刚进基地时,每一年新生的熊猫可能只有一只,那时候基地在繁育方面做了很多尝试,如大熊猫双胞胎育幼技术。后来每年新生的大熊猫幼崽多了,就要思考如何让种群更加合理,对其遗传谱系、疾病方面进行研究。基地最终目的是把大熊猫放归野外,对于大熊猫野外生存的研究也需要科技支撑。

魏玲将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一个国家的伟大和道德的进步,其对待动物的态度,也是衡量标准之一。”魏玲说,爱护动物、爱护大熊猫,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是一个展示野外环境、传达观念的窗口,让游客来到这里不仅仅是一场休闲旅游,更是一场科普之旅。

“科学素养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需要日积月累。”魏玲介绍,早在2000年,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就成立了专职的科学教育部门,针对城市、农村和不同年龄段人群设立不同的项目,专门从事科普教育,把对动物保护的教育理念传达给大众。

又讯 在成都市科学技术协会第九次代表大会上,电子科技大学校长曾勇当选为成都市科协第九届委员会主席。 红星新闻记者 叶燕 彭祥萍

新闻推荐

东安湖生态公园发布20种业态35项机会清单东安十二景明年3月亮相

“东安十二景”效果图记者从昨日举行的东安湖生态公园机会清单发布会上获悉,东安湖生态公园倾力打造的“东安十二景”将于...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